设计史鉴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王琥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10出版)  作者:王琥  页数:21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审美研究(审美篇)》内容包括:器型范式、中国设计传统的器型特征、陶器范式、玉器范式、金属器范式、漆器范式、瓷器范式、木器范式、编结器范式、皮作范式、纹案骨式、中国设计传统的纹案特征、点状图形、点状图形在平面形态设计中的节点作用、仿生具象的点状图形。

书籍目录

导论 造物与造美的“概念对接”第一章 器型范式引言 中国设计传统的器型特征第一节 陶器范式第二节 玉器范式第三节 金属器范式第四节 漆器范式第五节 瓷器范式第六节 木器范式第七节 编结器范式第八节 皮作范式第二章 纹案骨式引言 中国设计传统的纹案特征第一节 点状图形1 点状图形在平面形态设计中的节点作用2 仿生具象的点状图形3 抽象几何的点状图形第二节 线状图纹1 中国传统纹案艺术中的线状图纹2 二元结构的线状纹样3 四元结构的图形纹样第三节 团状图案1 团状图案在平面形态设计中的构成作用2 独幅式团状图案3 排序式团状图案4 嵌合式团状蹦案第四节 经典骨式1 网格式2 起伏式3 回纹式4 涡旋式5 勾圈式6 谷地式7 缠枝式8 团花式9 卷云式10 海水式第三章 设色典式引言 古代设色传统之利弊说第一节 设色概念第二节 设色思想源流第三节 服饰设色制度第四节 造物设色典式1 陶瓷设色2 髹漆设色3 建筑设色4 铸造设色5 石玉设色6 民间设色……第四章 意匠法式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还有色彩的色相界定和寓意、色调旋律所形成的节奏变化和相对固定关系、材料质地触感和肌理的视觉质感等,都是艺术设计范畴内“形态设计”需要特别关注的事物。就责任而言,器物能不能用,工程师负责;器物美不美,艺术家负责——设计师恰好就是这类身兼双重责任的专业人士:器物又要能用,还要好用、好看,所以才会有艺术设计这个行当。说白了,艺术设计师,理应是懂技术、懂工程的艺术家;反过来说,也理应是懂工艺、懂艺术的工程师。我们当今的设计教育,恰恰缺少的就是这方面的观念培育。人造物(本书泛指所有人造“器物”)的形态设计,主要有三方面具体构成元素:一是器物的立体外形(本书叫“器型构造”);二是器表的纹样、图案和其他附属装饰附件;三是器表的触觉质感、视觉肌理、体觉量感。它们是组成人造物外形方面形式美感最关键的造型因素。本章所述内容,就是从器物立体造型的形态设计方面归纳、总结传统人造物审美法则和本民族特点的具体内容,列举出足以代表中国设计传统在立体器型方面的27个标准范式。由于各自的切入角度、经验和素养、具体的语境和条件等因素的千差万别,很可能同项研究的学者、爱好者各人心目中的“器型范式”各有不同,但本书所列的器型范式,全是从那些流传广、影响大、时效长的中国传统设计案例中精选的器型范式,这个采选标准,正好符合本系列四本图书始终强调的“对传统事物性质的辨识标准”,即传承性(长度)、统合性(高度)、普惠型(宽度)。试问:达不到这三个尺度的事物,如何能对各个时代所处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影响?没有发生重大影响的事物如何列入传统?不能列入传统的设计事物又怎么能称之为设计“范式”?因此,在本章节所列的器型范式中,不少被很多文学家、收藏家、评论家、甚至艺术家津津乐道的“经典案例”未列其中,如玉琮、青铜冰鉴、宋代官窑、乌纱帽、如意玉,还有台北故宫那两个名气特别大的俏色翡翠“大白菜”和“东坡肉”。

后记

本书杀青之际,有必要对该系列的书名“设计史鉴”做一番咬文嚼字的解释:“鉴”者,有形之物为镜,无形之事为照。本书名取“鉴”之意,重在后者:以史为鉴,以设计学的观照,解读、审视、梳理出中国设计传统的大致特点。这个“鉴”字,是一个想法、行为,与“我心匪鉴”(语出《诗·邶风·柏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语出《阿房宫赋》)、“借明于鉴以炤之”(语出《淮南子·主术》)、“槛外诸鉴”(语出严复译《天演论》)所用的“鉴”相似,不是实物之镜,而是内心之镜。本书的书名之所以叫“设计史鉴”,就是与“设计史”有所区别,重点是笔者个人的评述、议论,是对设计史中的既往事物做一些鉴赏(不敢称“鉴定”,那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强项)、借鉴和引申方面的研究,自然不可能写成“器型史”、“纹案史”、“彩绘史”和“设计史”(能力和篇幅都不允许),而是根据主次、轻重、价值等各方面的评估来对众多案例进行挑选,根据所拟主题深入分析、探求,获得既定目标确定的、设计学意义上的研究价值。因此,对于各个子项目的论述,也只能根据设计史演化发展的主线,挑选出具有类型学意义的标杆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设计史鉴》前两本“思想篇”和“文化篇”写的是设计的“设”:设想、预设、设谋是也。设计者的设计思想,自然是所有设计创意的源头,什么样的脑瓜子出什么样的主意,自然无需多解释,所以思想是设计创意的“内因”。

编辑推荐

《设计史鉴:中国传统设计审美研究(审美篇)》是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设计史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读起来两个字:痛苦!1.图片和文字相互搭配不好,往往不知一幅图说明了文中哪个部分。2.没有必要的废话比较多,比如说明“扁壶”的时候,本来作为背景,仅仅说一句“饮水在野战中十分重要”点到即可,作者居然引用了一个案例,说明“人多少小时不喝水就会丧失肢体能力”。又比如,写编钟的时候,居然花了一长段,反驳了“不少中外音乐史学者”的“缺乏音乐传统”的观点。3. 语句不通。在上面反驳之后,就出现了如此的话: 相反,西方(特别是古代阿拉伯音乐和古代印度音乐)自魏晋时期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后,对古代中国音乐和乐器(特别是“江南丝竹”)产生了特别重要的影响,但是剥离了具体造物技术和具体造美艺术的时空环境的、“关公战秦琼”式的为音乐史评述内容,包括遍地中国古代乐器(包括编钟在内)在世界音乐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是必须坚决反对的。 此处不通,一可能是有一个括号的位置没对,还有就是名词太多,堆砌厉害。4. 掺杂个人主观臆想,如: 笔者个人孤陋寡闻,不曾发现,还期望考古学家的努力,来证明一个有重大研究潜在价值的历史命题:中国人首先发明了这个划时代的重要军用常规装备。这里无法做结论,留待读者中有志于此者进一步研究。5. 逻辑问题。在讨论“羽觞”“扁壶”“点状图形”等处行文都有逻辑问题。看得很纠结。6. 没有参考文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