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凤凰传媒集团 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高英姿 页数:16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华民族素有尊师重道的传统,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因为师是道的承载者,又是道的传承者。师为表率,师为范模,而大师则是指有卓越成就的学者或艺术家。他们站在文化的高峰,不但辉煌一世,并且开创了人类的文明。一代一代的大师,以其巨大的成果,建造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大厦。我们通常所称的大师,不论在学术界还是艺术界,大都是群众敬仰的尊称。目前由国家制定标准而公选出来的大师,惟有“工艺美术大师”一种。这是一种荣誉、一种使命,在他们的肩上负有民族的自豪。就像奧林匹克竞技场上的拼搏,那桂冠和金牌不是轻易能够取得的。我国的工艺美术不仅历史悠久、品类众多,并且具有优秀的传统。巧心机智的手工艺是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早在2500多年前的《考工记》就指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明确以人为中心,一边是顺应天臼寸地气,一边是发挥材美工巧。物尽其用,物以致用,在造物活动中一直是主动地进取。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那些东西看,诸如厚重的青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辉煌的金银器、净洁的漆器,以及华丽的丝绸、精美的刺绣等,无不表现出惊人的智慧:谁能想到,在高温之下能够将黏土烧结,如同凤凰涅槃,制作出声如磬、明如镜的瓷器来:漆树中流出的液汁凝固之后,竟然也能做成器物,或是雕刻上花纹,或是镶嵌上蚌壳,有的发出油光的色晕;一个象牙球能够雕刻成几十层,层层都能转动,各层都有纹饰;将竹子翻过来的“反簧”如同婴儿皮肤般的温柔,将竹丝编成的扇子犹如锦缎之典雅:刺绣的座屏是“双面绣”,手捏的泥人见精神。件件如天工,样样皆神奇。人们视为“传世之宝”和“国宝”,哲学家说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我不想用“超人”这个词来形容人;不论在什么时候,运动场上的各种项目的优胜者,譬如说跳得最高的,只能是第一名,他就如我们的“工艺美术大师”。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紫砂陶艺大师顾景舟。本书主要通过对大师本人、亲人、徒弟、友人的采访,了解大师的工作场景、工作用具、个人爱好等工作生活背景,挖掘大师的设计理念、传统技艺、本人绝活、工艺口诀,以图文并茂、图文互动的方式,力争使本书具有史实纪录的史料性、文献性、专业性和理论性等多重价值,揭示工艺美术传统技艺的真谛。
书籍目录
总序 张道一前言 高振宇第一章 艺术生平 第一节 紫砂故里 孕育成长 第二节 砥砺心志 献身壶艺 第三节 艺海竞舸 崭露头角 第四节 艺途多舛 君子自强第二章 艺术成就 第一节 格物致知 规矩方圆 第二节 文化心绪 融于工艺 第三节 授业传道 奉为宗师 第四节 传承宏扬 凝炼风格第三章 艺术观点 第一节 《紫砂陶史概论》 第二节 《浅谈紫砂壶》 第三节 《壶艺说》 第四节 《壶艺的形神气》 第五节 《宜兴紫砂壶艺概要》 第六节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 第七节 《壶艺的继承与创新》 第八节 《宜兴紫砂工艺陶》 第九节 《论陈曼生》 第十节 《简谈紫砂陶艺鉴赏》附:顾景舟论文存目第四章 艺术评价第五章 大师年表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清唐英《陶人心语·自叙》中写道:“陶人有陶人之天地,有陶人之岁序,有陶人之悲欢离合,眼界心情,即一饮一食,衣冠寝兴,与夫倪仰登眺交游之际,无一不以陶人之心发之子语以写之也。”以陶为毕生事业的工艺大家顾景舟,就如叵唐英所尊崇的陶人,仿佛就是为了感应陶之艺术而生的,自17岁从艺开始,生活中的性情脾气到家居饮食,结交朋友,教授艺徒,莳草栽花,处处都与他的紫砂工艺与艺术作品相感应,壶如其人,其人也,亦如其壶。顾景舟大师生前曾经针对紫砂业内一些虚夸自大的现象说过这样的话:“东西好坏自己说是不作数的,自己不用说,我有不会说话的东西留下来”。东西就是紫砂茶壶,顾景舟先生已经仙逝10多年,他留下的作品却依然在紫砂行业内受到热议,受到尊重甚至膜拜。那么,本着顾景舟大师“让东西说话”的原则,多多地从作品出发来编写,应该更为接近顾景舟——一代紫砂壶艺泰斗的本真面目。一定程度上,这也应该成为研究顾景舟紫砂艺术成就的一个主要途径。
编辑推荐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紫砂壶产于江苏宜兴。始于北宋,盛于明中期。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味作用,适宜泡茶,且有传热均匀、高温不裂的特性。紫砂壶用宜兴特产的紫砂泥、朱砂泥、本山绿泥制作。将紫砂泥经过粉碎、澄炼后,用独特的拍打成型和裁片镶接成型工艺制成泥坯,制作成素色、筋瓤、浮雕三种形式的陶壶造型。2006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