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思·东观余论

出版时间:2009-2-1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黄伯思,徐利明、赵彦国注评  页数:384  译者:赵彦国 注释  
Tag标签:无  

前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艺术形式之一,它与中国的绘画、雕塑、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共同构成了独具华夏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在西方艺术体系中找不到相对应的形式。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与汉字的使用相伴随,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自我完善过程。其具有艺术秉性的笔法、字法、章法以至墨法,其性情、意境等甚具美学高度的品位追求,在书法服务于社会生活实用需要的同时日益发展成熟,最终导致在近现代由实用与艺术相兼转而脱尽实用之义,成为一种纯艺术形式。熊秉明先生所谓“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其论过于夸张,有哗众取宠之嫌,然书法作为一种高度抽象又极尽点、线之性状变化,极具表现人的性情、精神之境界的艺术表现力与精神感染力的独特艺术形式,确实堪为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内容概要

黄伯思《东观余论》是北宋时期一部著名的书学著作,此书乃黄氏卒后,其子在原《法帖刊误》一书的基础上,广录黄伯思生前审证金石、考核艺文之作二百余篇而成。   《东观余论》全书总分两卷,上卷《法帖刊误》为其独立成书的著作,按淳化阁帖十卷顺序依次考评,下卷为零散的书画、古器物、校书序文等题跋文章。本书除对《刊误》一书每卷前详加解题之外,对重要的题跋等文句,在每组前加解题一条,概述此组文本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便于读者查阅和综合理解。  本书的注释部分,总体上本着尊重原作之本意、言简意赅的原则,避免注释多、阅读负担重的通病。对一般词句只作略注,而对文中所涉及的名物制度、史地名称以及碑帖作品、书家、书法著作、书学术语等则着重进行详细注解,便于读者直观明晰地理解原文。  为了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原作者、理解原著产生的背景和来龙去脉,有助于读者作进一步研究,本书以“附录”的形式汇录了黄氏墓志铭、宋本庄夏跋文、米元章跋秘阁法帖等原始资料。

书籍目录

一、黄伯思生平 1.家世生平 2.交游 3.著述二、《东观余论》成书及其版本流变 1.《东观余论》之成书 2.《东观余论》之版本流变三、《东观余论》注评四、黄伯思书学思想评述五、附录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刘又说:“近来拜见苏子容丞相,偶然闲见传为唐人的一本书中载道:‘文皇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为花押,韦陟五朵云是也。’遗忘了这本书的书名,是朝中雅士汇集的。他们喜欢收藏古今人的画押之字,不远千里来搜求,所藏数量很多,归类辑成一书。曾经想为之作序,又偶然忘却此事的出处,也就不用了。”我说:“魏晋以来的法书到梁时御府收藏,都是朱异、唐怀充、沈炽文、姚怀珍等题名于首尾的纸缝之间,因此就称之谓押缝,又叫押尾,只是称谓书名。后人所说的花押,乃是以草书来记录自己书字,就称之押字,或叫草字,大概沿用成现在的样子。唐人以及建国初的前辈给人写信,或只用押字,与名用没有什么差别,上奏表、章等公文也是一样。近来就把押字用于官方文书,或不写自己名字而另外作一形模,就不对了。”  汉简辨  近岁关右人发地,得古瓮,中有东汉时竹简甚多,往往散乱不可考。独永初二年《讨羌符》文字尚完,皆章草书,书迹古雅可喜。其词云:“永初二年六月丁未朔二十日丙寅,得车骑将军莫府文书,上郡属国都中二干石守(此五字古本缺)丞廷义县令三水,十月丁未到府受印绶,发夫讨畔羌,急急如律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黄伯思·东观余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书还没读,看起来不错!
  •   阅读中,还不错哈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