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 出版社:江苏美术出版社 作者:郭德纲 页数:15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有人说郭德纲相声是非主流相声,与主流相声形成一个对垒,自己不是很愿意承认这一点。为什么呢,其实相声也并不分主流和非主流,它就是一个相声。有人说那谁和谁之间可能有些矛盾有些对立,亲兄弟还有打架的呢,父子爷俩还有动菜刀的呢。何况相声界? 人们都说这说相声,最好是家传,父一辈子一辈,如果出生于这样的相声世家,那可能学起来也会方便一些。这首先就是艺术上有那个氛围,父辈会给你讲。其次,你还有个背景,有个靠山,那样江湖上就没有人敢欺负你。这两点在我身上,一点都体会不到。郭德刚家里面没人干这行的,上数多少辈都数不出来,都是正经人出身——当然,说相声其实也是件很正经的事——没有做相声这行的。我父亲是警察,在他心目当中,其实并不希望我做这一行,因为很多演员都有犯罪史。他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个偶然,颠覆了电视相声的惯性思维。在一门艺术的低潮期,郭德刚担当了最及时、最贴心的暖场者,坚守十年剧场赢来“钢丝”满中华,代表着传统曲艺对本质的回归。
作者简介
董瑞华,男,1943年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当代经济研究》、《文汇报》等报刊上发展论文120余篇。撰写、主编、参编《经济学方法论》、《世界各国期货市场》、《经济学方法通览》、《〈资本论〉与市场经济》、《过渡型市场经济概论》等著作33部。曾获得江西大学与历史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教学优秀奖,江西省、江西大学、上海市、上海市社联、上海市经济学会、全国党校系统、上海市党校系统科研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在当代的实践与发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政府公共管理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行政 WTO与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政府改革中的流程再造 政府与技术创新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大都市管理 官僚体制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第二章 公共经济学研究 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视野 陈云公共财政思想研究 WTO与建立政府采购制度 WTO与政府规制改革 我国县乡政府财政改革第三章 上海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研究 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研究 上海构建地方公共财政框架的理论与实践 社区:特大城市政府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第四章 比较与借鉴 经济与政治结合的方法论 加拿大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我们的启示 加拿大的中介组织给我们的启示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人们都说这说相声,最好是家传,父一辈子一辈,如果出生于这样的相 声世家,那可能学起来也会方便一些。这首先就是艺术上有那个氛围,父辈 会给你讲。其次,你还有个背景,有个靠山,那样江湖上就没有人敢欺负你 。这两点在我身上,一点都体会不到。我家里面没人干这行的,上数多少辈都数不出来,都是正经人出身—— 当然,说相声其实也是件很正经的事——没有做相声这行的。我父亲是警察 ,在他心目当中,其实并不希望我做这一行,因为很多演员都有犯罪史。我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亲自提取审过很多相声名家。在他心中,相声这行是和 犯罪联系在一起的,不愿我干这行。可是也很凑巧,他做警察,我倒因此有 了很多和相声接触的机会。因为我母亲身体不好,我父亲办事也就带着我。他负责的管片有各种剧场,办事的时候就叫我“别动啊,呆这儿!”于是在 那个时候,我就不知不觉地接触了很多艺人,说书的,唱戏的,三教九流。当时他们也不会对一小孩多加理睬,我就是在那地方看——直到现在我都认 为这种熏陶对我的演艺生涯很重要。设想一下,要是从今天开始大街上每天 放某一种鼓曲,放上三年,保证人人都会唱,这道理不服还真不行,样板戏 的年代是个人都会唱,那就是给熏的。我也就是那么给熏出来的,当时天天在剧场里面混,听书啊,听大鼓啊 ,听各种曲艺,不知不觉中就很喜欢上了这一行。没事的时候我就喜欢模仿 ,唱上一曲,说上一段。记得当时有一种戏曲连环画,就是拍了照片再出成 的那种小人书,尤其是那些舞台剧啊之类的,我就特别喜欢看这种东西,最 感兴趣的是京剧《秦香莲》里“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后来买过一本小 人书,上边的图案是京戏《秦香莲》的剧照,下边是故事简介,也有唱词,我就经常照着那底下的唱词哼唱起来。我父亲虽说不喜欢这个行业,但他也不阻止我。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大部门时间也很严肃。直到今天为止,我跟我父亲说话都觉得有些拘谨。虽 然现在经常有些警察不怎么令人满意的话,但是当年我父亲称得上是真正的 一个好警察。我小的时候,他帮助人家办事,都是很中规中矩的,我们家里 人从来不会拿人家送的东西。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回有人托我父亲办了个事,后来为表感谢就给我家送来了一箱苹果。当时我父亲不在家,我们家人都知 道是别人送的东西,都不去动。等父亲回来,这苹果都烂了,我父亲又买了 原样的一份好的,带了这份烂的,两份给人家送回去,告诉人家说:那烂的 是你买的,我这新买的,还给你。他就是这么一个看来很不通人情的人。当时我所见过的俱乐部、文化站的演出,对我都影响很深。那会有唱戏 、说书、大鼓、相声等各式演出,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我印象很深。我很 小的时候就能看到一些当时专业的像刘文亨先生等著名的相声演员专场演出 。还有河北梆子剧团啊、京剧啊、评剧啊都看,看了很多,所以这些东西对 我影响很大。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叫小五的朋友,顺着也认识了他的父亲,评书老前辈 高祥凯高先生。认识之后呢,因为跟小五是好朋友,小伙伴,两人老在一起 ,也就经常到他家去。我很喜欢评书,他父亲也很喜欢我,于是我就跟老爷 子开始学。这是我最早接触曲艺。当时是学评书,但是却是以相声开蒙的,也许这也就注定了我这一生要 和相声发生关系。当时我学的第一段作品是五行诗,五行诗是传统一段一段 的文哏作品,要用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来作诗,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古 人。我后来想为什么高先生给我用这个开蒙,肯定是为了让我一个全面的锻 炼。一是炼嘴功,一个炼身功。因为这五行诗需要很多动作,刀枪剑儿啊,同时还要注意人物表情啊。这段说起来还是很痛苦的,因为它很单调,它并 没有像孩子想的那样很幽默诙谐,这个练功是很刻苦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 乐趣。一个固定的动作可能要重复上百遍,也未必过得去。比如说金锤,上 下翻金锤,比划着,攥着两把锤子,两个锤头在前面。他给我找了两个啤酒 的瓶子,这样举起来,还要求两个瓶子口要朝上,就是方向要对着。学文官 武将撩袍端带,有时还要披着棉被扮董卓。当时总感觉很痛苦,但是今天想 想,受益匪浅。所以如今我也这样教我的徒弟们,看到徒弟们大热天披着棉 被上院里站着,痛苦地呲牙咧嘴,我就忍不住暗暗生笑,仿佛看到当年的我 一样。最早跟高先生学习的时候,我还很小。总是每天早上,我父亲骑着车带 我到他家去。路上要带一张《天津日报》,到家去帮着高先生收拾屋子,服 侍他起来,沏上茶,听他这说,我在旁边学,很象是旧时徒弟到师傅家学艺 的情形。再后来我又认识了常宝丰老师,也曾经去过常宝霆先生的家,陆续有很 多老师都教过我。我逐渐长大,会骑车了,于是我就从家住的红桥区骑车骑 到体院北,到常宝丰老师家去学相声。幼时学艺的时候,我每天早上要去喊 嗓子,练声儿。我住在红桥区委的后面。红桥区是天津的一个区,家门口不 远就是一座桥,受文革的影响,那时叫红卫桥,现在叫子牙河桥。顺着这个 桥的桥边,我就一直向西走去,天不亮就去,站在河边喊嗓子、练声,把会 说的都说一遍,会唱的都唱一遍。现在想想,有人说郭德刚嗓子为什么好,估计这跟当初练声是有关的。当时练的也都是基本功,说的东西,有《报菜 名》啊、《八扇屏》啊这一类的,以诵说见长的东西,练你的唇齿喉舌。另 外唱的就是自己会什么就唱什么,喜欢的京剧啊,评剧啊,鼓曲啊,都来一 遍,当时自己也觉得这是一种乐趣。我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相声以及和相声 有关的戏剧啊、曲子啊、鼓曲之类。直到现在我也不会踢球,也不会游泳,各种球、牌,我都不会,曲艺就是伴着我成长的年少时的乐趣。现在回想起 来吧,那段经历对我来说不可缺少。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一段下苦功夫,不会 有后来的我。我自己也是挺喜欢这一段经历,因为我这人活得挺单调,包括 一起玩的小伙伴们也不是很多。有限的几个朋友也是喜欢相声啊戏剧什么的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直到2004年,我拜师侯耀文先生。实际上这个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一直 没有间断,也一直没有停歇。提到曲艺,其实在中国来讲各地其实都有,它有别于戏剧,更多的是像 那种单人的说唱,表现力极强。一个人两个人就是一台戏,远自东北近到闽 南啊广东啊这些两广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曲艺。我所接触的无非就是华北地区的,确切地说就是京津一带的曲艺文化。小的时候我长在天津,后来发展在北京,这两地的曲艺是互通有无的,无非 就是两块,一块是唱的,一块就是诵说的。诵说的这块是以相声为主,相声 、评书、快板书、山东快书,这是说的。其他的是唱的鼓曲类,京韵大鼓、 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儿、乐亭大鼓,还有北京琴书,兴盛时期据说也 达到上百种。但是今天连诵说带鼓曲加在一起也就有个十几种。这是一个很 悲哀的事情。好多曲种随着艺人的消亡,逐渐逐渐的就消失了,相当可悲。现在我们有些艺术形式只掌握在一个人或者两个人的身上,他去世的话那么 这门艺术就算完了,所以这都是很悲哀的。在我小的时候,天津这种演员有很多,著名的像骆派的京韵大师骆玉笙 先生,刘派的筱岚云先生,白派的阎秋霞,这些个老师当时都健在,而且都 是各个流派执牛耳者。当然现在就都不在了。那会儿这个天津的小茶园儿也 很多,我夫人也是唱京韵大鼓的,也曾经和这些名家门问过艺。在天津当年 也很有影响,北京地区相对来说,曲种要更少一些,从艺人员也要少一些。到现在曲艺团已经改企业了,改企之后据说也都不很景气,面对这种情形,我经常会很难过。从上个月起,我们德云社自己成立了鼓曲的演出部门,赔 钱我也要干,从各地去请有关的人员,力争能够恢复一下。单凭我自己,我 知道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就当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儿,为中国曲艺的传承尽 自己的微薄之力吧。其实这些曲种对我来说影响都很大。鼓曲和相声其实就是一回事,所以 都统称为曲艺。作为相声演员来说,这些都是我们的营养来源,我们都得去 学。西河呀京韵哪,这些我从小就喜欢。我们在表演过程中也会用到,用的 不是很多,我们也就是点到为止。但是要求精益求精,完全象人家专业的鼓 曲演员那样,那也不现实。人家专攻一门,我们要学得很多。我平时比较喜欢这一类。我小的时候就是录完音以后回来扒唱词,当时 用那小日记本,一本一本掇起来,把它装订起来。有一天我无意中翻捡东西 ,这些小本被我找了出来,竟然还有很多,都是以前扒的唱词。现在看我那 么小的时候写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内心很是感慨。但是我相信自己的今天得 利于早年的这些功夫。在我小的时候,好多人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人家都 唱歌,唯独我好曲艺这些。大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和我说不到一块儿去。别人都不懂,我跟别人聊我也听不懂。别人说唱歌的,我到现在连一句歌都 不会唱。可是要谈起曲种什么的,我不敢说都好吧,最起码敲着鼓拿着板拿 着键子,我也能假模假式地唱下一段来。我还真的要感谢当年的这份私爱,相声演员离不开这个,这是必须要会 的。凡是在曲艺节目当中涉及到了的,都能够展现演员的另一方面的修养。我们讲究说学逗唱,这个学其实就包括学这些曲艺、鼓曲。现在我们很多演 员基本就不爱下功夫,因为这个曲艺、鼓曲,要想学地道了能够上台唱,很 难。并不是说像流行歌曲这么入耳这么好唱,听两遍就会的。曲艺这东西想 唱,难!P1-7
编辑推荐
1997年春,作者服从学校的安排,调整了教学和科研工作岗位,开始种观点关注公共经济学,同时也重视对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通过十年的教学和对理论的研究,逐步有了一些理论上的积累。近几年,结合我国和上海改革开放的实践,对公共管理理论,尤其是公共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比较频繁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思考了不少问题,写了一些东西。现在风险在读者面前的,就是我们这几年的一个小小的理论成果,供大家批评指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