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江苏教育 作者:周新桂//费利益 页数:352
内容概要
本书对探究教学进行了全面地探讨,并总结了教师教学实践中会用到的有关探究教学的各种具体方法。因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探究教学概述、问题探究教学的效率化和问题解决指导、诱思探究教学的效率化和问题解决指导、生活探究教学的效率化和问题解决指导、情境探究教学的效率化和问题解决指导等。本书不仅对各种探究教学的形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还甄选与分析了名师运用相应方法进行教学的经典实录,并在实录后提出了有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建议与策略。同时,针对实践中使用各种具体探究教学的方法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本书对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分析,语言通俗易懂,分析深入浅出,对于提高一线教师对探究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全面了解与实施有很大的帮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探究教学概述 一、探究教学的发展沿革 二、探究教学概述 三、探究教学的意义、原则及建议 四、探究教学的典型模式第二章 自主探究教学 一、自主探究教学的原理探讨 二、自主探究教学经典课例 三、自主探究教学的操作思路 四、自主探究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三章 合作探究教学 一、合作探究教学的原理探讨 二、合作探究教学经典课例 三、合作探究教学的操作思路 四、合作探究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第四章 生活探究教学 一、生活探究教学的原理探讨 二、生活探究教学经典课例 三、生活探究教学的操作思路 四、生活探究教学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五章 情境探究教学第六章 问题探究教学第七章 实验探究教学第八章 诱思探究教学第九章 创新探究教学第十章 发散探究教学第十一章 探究教学的其他课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知识是从实践活动中得来的,是对实际事物及其运动和发展规律的反映。它本身是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的,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包括符号图表)则是抽象和简约的。知识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而学生所学的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即教材。 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知识时,应该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了解清楚,从而将两者真正统一起来。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即理解性水平的学习。 为此,联系实际,或借助直观、形象,或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就被认为是有效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重理论、轻实践亦即是重文字符号、轻实际内容,这种教学过早、过分地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使学生感到语言文字的枯燥乏味。 知与行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动脑与动手、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陶行知曾经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手脑并用的意义:“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学习与应用同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学而无用使人迂腐,使人软弱;学而有用使人聪慧,使人有力。重理论、轻实践即重动脑、轻动手,重学习、轻应用,这种教学是培养不出发展型的学生的。 (2)重视理性灌输,轻视感性获得 从认识的角度讲,重理性、轻感性即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在这种教育理念下,感性认识被认为是低级的、粗糙的、不可靠的,它只能提供认识的具体材料,唯有理性认识才是高级的、精确的、牢靠的,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被人为地画下一条泾渭分明的鸿沟,前者只有经过“飞跃”才能达到后者。而这种观念,导致了一些教师教学过于追求理论化、抽象化,其结果只能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成为空中楼阁或屠龙之技。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形成理性认识及理解书本知识就比较容易。反之,要掌握书本上的概念、公式、原理等就比较困难。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看到两者的纵向联系,重视感性认识的基础作用,还要看到两者的横向联系,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的,两者总是统一在一定的认识水平之上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