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晓东 页数:38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刘晓东教育作品集:儿童教育新论(第2版)》试图建构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学体系,是一部儿童教育学专著,亦可用作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儿童教育学教材。作者力图从儿童自身的诸种精神现象的特点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出发来建设儿童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以往各种教育学教材和专著虽然也将教育与儿童身心特点相适应作为基本规律,但由于对儿童身心特点的论述不够全面和深入,一般只能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形式(如认识、情感、意志等)的简单描述作为论证根据,而未深入到儿童心理的内容面——儿童精神世界的诸多丰富现象之中,为此教育与儿童特点相适应的论述不免流于浮泛。《刘晓东教育作品集:儿童教育新论(第2版)》则对儿童的哲学、科学、伦理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在精神世界做了深入阐释,并力图据此探索儿童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应当说是对当前教育学(尤其是低龄儿童教育学)的一个贡献。
作者简介
刘晓东,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学前教育学。
书籍目录
修订版自序序(鲁洁)原版自序第一章 儿童观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二、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四、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五、“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科学儿童观的召唤六、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儿童观在科学层面上出现已成为可能七、世纪:“儿童的世纪”及其问题第二节 儿童观演变的原因一、人类主体的发育水平对儿童观演变过程的制约作用二、时代精神对儿童观演进的影响第三节 儿童福利与权益的发展第四节 儿童崇拜一、中国的儿童崇拜二、西方的儿童崇拜第五节 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及其现代化问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三、中国当代的儿童观四、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第二章 教育观第一节 “教育”一词的初始意义为儿童教育第二节 教育发生(或起源)的原因一、童年的由来与教育发生的生物学前提二、儿童期的存在对于游戏和教育发生的意义第三节 儿童教育的本质第四节 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第五节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质及其对教育的次序、时间或速率的规定一、儿童心理发展存在阶段性二、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的结果三、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或速率四、教育不能够超前,亦不可以滞后,它应当着眼于当前发展的关键期(兼论什么年龄入学最适宜)第六节 教育应当“无为”一、园丁说二、否定教育论三、综论第七节 教育不仅应当使儿童发展,而且应当使儿童欢乐第八节 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一、历史上的观点及批判的把握二、如何把握实践中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具体关系第九节 教育者的人格:一种巨大的教育影响源第十节 论教师职业及其幸福……第三章 儿童的身体与儿童体育第四章 儿童的哲学与儿童哲学教育第五章 儿童的科学与儿童科学教育第六章 儿童的伦理学与儿童道德教育第七章 儿童的艺术与儿童艺术教育第八章 儿童的语言与儿童语言教育第九章 儿童教育的整体构型参考文献跋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儿童观 第一节 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的儿童观。随着历史的演进,儿童观的内容也相应地演进着。因此,作为观念而存在的儿童观又辩证地是一种历史存在(我们可以把儿童观看作社会自组织系统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组织子系统,它随历史的前进而生长着)。由于逻辑的是与历史的一致的,所以逻辑形态的儿童观与历史形态的儿童观(即儿童观的演变历史)是一致的,逻辑形态的儿童观是以往历史上儿童观的沉淀或浓缩。因此,为了认识当今儿童观的内容,为了认识儿童观的内部逻辑,我们便应当从考察它的历史演变人手。 一、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儿童期是人类个体生命周期中的起始部分,所以儿童期是客观的,它是不依赖于是否被人发现这一条件而存在的。但是,在古代,人们尚未发现儿童与成人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儿童观念。说那个时代没有儿童观念,是对整个社会意识水平而言的,即整个社会尚未在意识水平上把儿童和成人这两个概念从宽泛的“人”的概念中分离出来。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