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马丁·海德格尔说话了

出版时间:2005-10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德] 贡特·奈斯克,埃米尔·克特琳 编著  译者:陈春文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海德格尔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27年出版《存在与时间》,奠定了其在现代哲学界的地位,1933年因介入纳粹政治而受到批评,更因其战后拒绝检讨纳粹问题而激起公愤。其哲学影响了数代人,培养了阿伦特、马尔库塞、约纳斯和勒维特等著名哲学家。    作为市民的海德格尔微不足道,作为思者的海德格尔旷世罕见。你是公民,尽可不屑海德格尔;你是市民,任由你诟病海德格尔;你是私人,随你怎么说海德格尔;你是思者,不读海德格尔读谁?读者有思,能自识得其中的所思与待思,若无思,公民、市民、私民、任选吧。

作者简介

陈春文,男,1961年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现任兰州大学哲学院教授。1989-1994年分别游学于德国弗赖堡大学、特里尔大学的斯图加特大学。著有《栖居在思想的密林中——哲学寻思录》(1999),译有《哲学生涯》(2003),另有哲学论文20余篇;信赖哲学的希腊性,乐见在求证与沉思中运思的哲学;介于有神无神之间。

书籍目录

前言一 电视访谈  引言  理夏德·维塞尔对海德格尔的采访  回味无穷的感念二 《明镜》访谈  《明镜》杂志对马丁·海德格尔的采访  回想《明镜》采访三 文献  海德格尔与政治   ——讨论的演变过程四 声明  路与地歧路——为维克托·法里亚斯对海德格尔的批评所作  浅薄与无知——评维克托·法里亚斯的著作  海德格尔的沉默  吃惊与失望五 回忆  与海德格尔的最后一次见面  思之力  任校长时期的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一个哲学家与政治  海千格尔的坚毅与果敢六 敬意  马丁·海德格尔80岁了  在法国  柏林艺术界所致的悼词  1988年8月18日致贡特·奈斯克的信七 见证……

章节摘录

书摘1969年8月15日,星期五下午。德国电视二台文化部主任的电话:9月26日,在马丁·海德格尔80寿辰这一天“去他家里”。德国电视一台计划做一个这方面的节目,但海德格尔谢绝采访。德国电视二台的努力也失败了。其背后的缘由不甚了了。大概不只是对新式媒体存有某种恐惧心理的问题,或许因曾尝过媒体的苦头,或许是出于厌恶。“请您试一下,让海德格尔接受采访!”    我的回答是:为什么别人做不到的事就该我做?在已经多次谢绝的情况下,还向海德格尔提出无理要求,不客气地说,这根本就是厚脸皮;对我,这种无理要求还是免谈的好。    1964年,德国无与伦比的哲学家和红衣主教尼古劳斯·冯·屈斯逝世500周年,我为德国电视二台做了一部片子,因为他纹章上的象征物是巨蟹星座,这部片子的名字就叫《巨蟹星座一尼古劳斯见证录》。莫非我也要让海德格尔“开口说话”?原本不可能的事我怎么能做到呢?    1969年9月24日,德国电视二台果真播出一个电视采访的节目,这让行家圈子里的人大跌眼镜。海德格尔出现在镜头中。与此相关的舆论反响引人注目。比如《南德报》就非常认可,因为“这个节目的观众能够听到一位世界级大师的谈话并亲眼目睹他,实属无与伦比地幸运”(1969年9月29日,慕尼黑,第231号),还有《新教机关报·教会与电视》中称这个节目是“近一个时期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因为这个节目“不仅给年轻人,而且也恰恰给那些海德格尔的批评者一个机会,使他们能从实际出发来衡量和修正他们部分因为冲动、部分因为浅薄而造成的对海德格尔形象的曲解”(1969年9月27日,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第37号)。    六年以后,在海德格尔去世后的一天,德国电视二台播放了上千幅图像资料。就像卡尔·雅斯贝斯去世时一样,电视台强烈要求我在电视屏幕前发表一篇悼词,我出于礼貌的原因没有答应。但是我给正在桌子上剪辑海德格尔片子的赖因哈特·霍夫迈斯特写了~段他认为适当并表示理解的文字:“昨天,马丁·海德格尔——还没有哪个本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能与之相提并论——这位在本国甚至是整个世界被认可又创造了一批批评者的哲学家,以86岁高龄去世。”    当今世界,人们埋头于经济成功和践行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海德格尔帮助人们认识到,人并不只是施展阴谋诡计的对象。海德格尔通过他的沉思之思,他的颇有名气的追问物的意义与人的存在的追一思性,使他成功地发现,过去以及现在的人在何种尺度上辨清了历史既成和当下实践(的所指)。同时,海德格尔一如先于他的为数不多的哲学家所认识到的,人有能力经验让予从自身的显现中显示的东西。    如此这般理解的存在,并非像善于对象化的科学那样去证明,而是行走在保持存在的无蔽的途中。想必在忙于生计和沉睡于日常世界理解的人们眼中,海德格尔尽追问一些臆想的无用物。由于把存在追问为原初的地平线,有了这个地平线才有这样或那样的存在者游弋其中,他才又把人提示到敞开的境遇中。    P13-14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思遵循的唯一尺度来自于有待去思的事情本身。    思的最大危险却在于,仅就我所看到的东西来说,当今的思想家还没有哪个人足够“伟大”到能够把思直接地并且在造形中带到事物面前,并因此走上思的道路。    ——海德格尔    当今世界,人们埋头于经济成功和践行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世界性的危险。海德格尔帮助人们认识到,人并不只是施展阴谋诡计的对象。海德格尔通过他的沉思之思,他的颇有名气的追问物的意义与人的存在的追一思性,使他成功地发现,过去以及现在的人在何种尺度上辨清了历史既成和当下实践(的所指)。    ——理夏德·维塞尔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回答——马丁·海德格尔说话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7条)

 
 

  •   书是好书,只是发过来看了看好像是旧的。
  •      如果想从德国的视角了解海德格尔事件,该书提供了相当完备的资料,因为该书的撰写者多为海德格尔的亲近学生,也是后海德格尔时代的学术名家。
       其中最绝的一句话:“法国的时钟有自己的周期,这我们都知道。德语文化圈的人早就众所周知的研究成果,在法国指导现在才为人所知,结果当然是把主流哲学学派的正常秩序翻了个底朝天,对这种姗姗来迟的反应我们并不感到奇怪”(Ott,页113)。不懈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译者似乎可以多说一些。陈春文对海的理解似乎与主流的中文学界保持相当大的差异,特别是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和翻译上,往往让人目瞪口呆。如此以往,中文的海德格尔研究似乎有“翻个底朝天”的可能了。
  •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是科学主义,一是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主要源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强调追求“确实的”知识,强调知识只能是建立在经验范围内的“实证”基础之上{作为大众传播理论体系的欧洲来源,孔德的实证主义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以至于后来的大众传播理论在美国建立后诞生了以芝加哥学派为主的经验学派,主张以经验性的方法来研究大众传播,并由此发展并建立了大众传播五大研究领域:控制分析,受众分析,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和效果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大众传播四大奠基人(拉扎斯菲尔德、拉斯维尔、霍夫兰、勒温)和其建立者施拉姆。其主要的经验性研究方法如宣传分析、说服效果、群体动力等多受孔德的影响}。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便是科学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
       人本主义发源于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论哲学,认为意志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和基础。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关注个人的存在,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强调个人选择在人生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存在主义最重要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恐怕要说是萨特了,因其《存在与虚无》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而闻名天下,更因其与波伏娃的爱情而为更广泛的大众所知(至少可以这么说,许多到巴黎去旅游的人,必定会去看他们合葬的墓和去他们常常喝咖啡的馆子里坐一坐,谓之“寻访大师”,然而,事实上有多少人根本就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恐怕不在少数吧),在大众眼里似乎存在主义便是萨特的了。我们早期的存在主义最最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马丁·海德格尔就这样被无心的遗忘了。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人的存在状态是“烦”、“畏”、“死”、“沉沦”等等。人生多忧患、多烦恼,本不是存在主义独有的命题,但是将这些情感作为人存在的本体属性进行论证便是海德格尔的独特之处和伟大之处了。
       他多将人的境遇放于较极端的环境中,以此来考验人的意志,考察人存在的目的、意义或是说考察人存在的本质,并由此强调人存在的本体属性便是人所拥有的情感,在此海德格尔强调人的悲剧情绪,体现一种人生的悲剧情结,他认为正是这种悲剧情绪使人在冷酷异境的世界里得以坚持着存活下去并不断探究人存在的本意,即自由、自我的存在、自我意识的升华等等。
       尽管也有不少学者在批判海德格尔关于其存在主义的这种悲剧情结,认为它是消极悲观厌世的,对人在冷酷的现实世界里的生存产生不良影响,容易把人引向悲观的境地,从而导致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很可能由此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但是海德格尔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包括其对早期存在主义的探索与思考,不仅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一股独特的风,使人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存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目的是何为,更为后来为世人熟知的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加缪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师的智慧借着后者的光芒,长途跋涉经由时间慢慢闪现,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存在的。。。
       海德格尔的一生难以评断,他在二战期间陷入纳粹并拒绝检讨为世人所争议、诟病(这和在世的君特·格拉斯容易被人拿来评对),然而其在现代哲学史上的贡献却也不可动摇,他思想的星辉依旧在闪耀。逝者已矣,后人的评说自有更后面的人去评说,所有的评说都终将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最后剩下些什么,千年万年,自见揭晓。
       《回答--马丁·海德格尔说话了》。
       是的,大师说话了,剩下的便是你们的事了。他说,你听,结果评说如何,随你意。
       回答,马丁·海德格尔说话了。。。。
  •   “翻”
  •   思想探索无止境,为啥一定要大一统呢?
    注意和谐!!!!
  •   楼主是学传播的吗?
  •   楼主肯定不是学哲学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