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

出版时间:2003-12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作者:奥恩斯坦  页数:554  译者:杨树兵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确实是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它从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以及哲学等不同的角度与层面,详细地阐述和分析了美国教育的历史基础和发展现状,客观地介绍和评述了世界发达国家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潮,深入地剖析了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同时对课程、教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对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客观的分析预测。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第一部分 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第一章 教师从教的动机准备及条件  第一节 以教师为职业   一、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   二、教学队伍的多样性:一个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第二节 供需分析   一、工作机会   二、工资等级与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成为一名教师所做的准备   一、资格证书   二、职前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向  第四节 未来教师的能力与测试   一、教师的能力   二、教师的测试  第五节 教师的工作环境   一、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   二、州、学区标准与教师压力   三、缓解压力   四、教育改革与教学环境  第六节 教学展望 第二章 教师职业  第一节 教师是一种职业吗   一、一套有明确规定的知识   二、对从教的要求和对获得证书的控制   三、选择工作的自主权   四、较高的威望和较好的经济条件  第二节 职业化的趋势   一、集体谈判的范围   二、行业执行委员会   三、间接介入   四、教职员工的发展   五、奖励性报酬   六、校本管理  第三节 教师组织   一、全国教育协会   二、美国教师联合会   三、专业化的职业组织   四、宗教教育组织机构   五、家长一教师群体   六、未来教师组织机构第二部分 历史根源和哲学基础 第三章 美国教育的世界根源  第一节 文字出现之前的社会教育状况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教育   一、儒家道德准则   二、学问与社会等级制度   三、中国对世界和西方教育的贡献  第三节 古印度文明中的教育   一、印度教育的发展   二、印度对世界和西方教育的贡献  第四节 古埃及文明中的教育   一、宗教和世俗事务   二、埃及教育史上的争议  第五节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中的教育   一、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认识自我的教育观   三、柏拉图:永恒的真理和价值观   四、亚里士多德:理性的培养   五、伊索克拉底:雄辩术和修辞学   六、古罗马的教育   七、古希腊和古罗马对西方教育的贡献  第六节 阿拉伯的学习与教育  第七节 中世纪的文化和教育   一、阿奎那:经院哲学的教育   二、中世纪的大学  第八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人文主义   一、伊拉斯谟:批评家和人文主义者   二、文艺复兴对西方教育的贡献  第九节 宗教改革和教育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   二、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教育的贡献  第十节 启蒙运动对教育的影响 第四章 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专业术语  第二节 唯心主义   一、主要概念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三节 实在论   一、主要概念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四节 实用主义   一、主要概念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五节 存在主义   一、主要概念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六节 教育理论  第七节 进步主义   一、主要概念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八节 社会重建主义   一、社会重建主义者的看法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九节 批判理论   一、主要概念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十节 永恒主义   一、身心全面训练建议   二、基本问题   三、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十一节 要素主义   一、基础教育   二、新要素主义   三、基本问题   四、对当今教师的启示  第十二节 构建你自己的教育哲学 第五章 教育先驱者  第一节 夸美纽斯:新方法的探索  第二节 洛克:经验主义教育家  第三节 卢梭:培养自然人  第四节 裴斯泰洛齐:富有情感的教育家  第五节 福禄培尔:幼儿教育运动  第六节 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功利主义  第七节 杜威:经验学习论  第八节 亚当斯:社会化教育  第九节 蒙台梭利:有准备的环境  第十节 皮亚杰:发展的成长  第十一节 创立你自己的哲学 第六章 美国教育发展史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   一、新英格兰殖民地   二、大西洋中部的殖民地   三、南部的殖民地   四、殖民主义教育:概要  第二节 国家独立初期   一、富兰克林:文实学校   二、杰弗逊:公民教育   三、韦伯斯特:共和国的学校校长  第三节 公立学校教育运动  ……第三部分 教育的政治、经济及法律基础第四部分 社会基础第五部分 课程基础第六部分 成功教育:国际和美国教育展望 词汇表译后记

编辑推荐

  《教育基础(第8版)》对那些想全面了解美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和从事比较教育研究的读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尽管这是一本以介绍美国教育基础为主的教材,但是却被世界各国教育家公认为教育学理论的著名教材。因此,我们十分乐意把它推荐给大家。同时,《教育基础》也为我们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教材,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基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一本信息量巨大的书,基本上从方方面面对美国教育的历史、演变、现状及改革愿景做了系统的阐述。这本书是面对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在一线的教师的,对于我这个业余爱好者而言,收获颇丰。虽然书里任何一个章节单独拿出来都可以写好几本书,但出于我对教育的理解,还是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来看这本书。尽管看完,但还是感觉大条浏览的成分居多。
    适合专业人士参考研究,也适合对美国教育体制感兴趣的人们。
  •   比较全面详细地阐述教育基础知识
  •   暂时还没有来得及看,但要研究一下教育学,这些书要看看的。里面有教育家的成就介绍。很好
  •   外国人写的教材果然比中国要新颖,生动,可读性很高。
  •   当当的书确实很不错,非常喜欢
  •   非常好的一本书,受益匪浅呀。
  •   本来想在**网买的,结果**网没有这本书
  •   比较简明易懂,但是可能因为是翻译的缘故,很多语句不是特别通顺
  •   很满意 会再次光顾
  •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还没看,快递速度很快,包装很严实
  •   替朋友买的,他说很不错
  •   这本书应该叫做美国的《教育基础》,其中包含了对于我们来讲的外国教育史的内容。
  •   太贵了 至今没怎么看 内容有点难
  •     为什么没有人写这么一本书,把中国教育的事情讲讲清楚?
      连教育基本的事实都讲不清楚,搞那么多本教育原理有什么意义啊!
      看来只好自己写一本了,在四十岁之前完成吧。加油。
      能为梦想起而行的人,梦想都能成真。
  •     康茨主张由学校来建立新的秩序,伊万·爱利契与康茨不同,他主张先废除学习,再创建新的社会秩序。爱利契提出了这项革命性的建议,因而成了争论的中心。他和本章内绝大多数教育先驱不同,他否定学校是教育机关,而其他先驱则力图改革学校,以便是学校教育工作更加生动有力。尽管爱利契否定学校,但他仍是一位教育先驱,因为他的理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想路线,他的思想果能实现,将会带动根本的变化。他激励了大批追随者去推动废除学校的工作,因此,他又是一位领导者。
      以下是他提出的废除学校的社会的建议:
      
      教育从学校中分离出来
      爱利契的基本观点是:企图改革学校,是徒劳无益的;应当废除学校(学校被视为强制的、差别对待的和毁灭社会的机构)。消除学校制度,将是建立非制度化的社会秩序的第一步。爱利契断言,把教育从学校中解脱出来,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如果废除学校,那么教育能向所有的人开门,成为人类解放的真正工具。不再加给学生强制性的课程;学习者将从一成不变的教学灌输中解脱出来。他们将不再受到根据证书和文凭占有情况而受到歧视。进而,公众将不再被迫资助由递减税制建立的大量官僚主义学校。
      爱利契既反对由学校来垄断教育,又反对强迫儿童和青年上学的义务教育制。学校力图垄断教育,制造流传甚广的神话,说学习是难懂的和耗费钱财的事。按照这种学校教育的神话,学习是复杂的,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这件事只能委托专家们去做。这下专家要领取高额薪俸,并且需要持有表明作为教育者的职业能力的证书。因为学习是如此复杂,所以学习者——儿童青年——需要在学校中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的确,从社会地位上、政治上和经济上而言,上学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
      
      爱利契论学习
      爱利契抨击了学校的奇谈怪论,他断言,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当人们谋求他们的利益、满足他们的需求并解决他们的问题时,便出现了学习的过程;学习并不局限与学校的围墙之内。爱利契认为,事实上,学生们往往在教师不参与、不过问的情况下,进行大量的真正的学习。由于强制入学法令,其结果是学校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使学生们相信他们需要上学。
      爱利契不是把学校教育和学习等同起来,他所说的学习,是指一个人获得一种新的技能或观点。所谓教导,被视为选择促进学习的环境。为了代替学校,爱利契推荐了下列四种学习网,以促使公众能够接触到教育作用的客观事物、人员和环境。(1)提供有关教育客体(educational objects)的服务项目;(2)志愿相同的人共同开展活动;(3)技艺交流;(4)提供“非专职教育家”(educators-at-large)的服务项目。换言之,学习者不再受学校支配,而是通过公众的非制度化的途径进行学习。爱利契对教育客体所下的定义是很广泛的,诸如工具车间、图书馆、实验室、印刷厂、博物馆、美术陈列室等等,事实上,凡是能收集到的事物或工具,只要他们有可能用之于学习,都包括在内。志愿相同的人共同开展活动是通过通信网来进行的,凡是志愿从事于某种特定学习活动的人员便被划分为志愿相同的人,共同开展这项活动。
      原文: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080153/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