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世贞 撰,汤志波 辑校 页数:全二册 字数:276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弇州山人題跋》二十二卷,明王士貞撰。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仕至南京刑部尚書,是活躍在明代嘉靖至萬曆文壇的一位重要人物,在當時和後世聲名卓著,影響深遠。
王世貞一生博學多識,所涉獵的方面甚廣,除詩文之外,又宿好書畫、古刻、古器及二氏之藏等,這在王世貞本人的著述中已不同程度地體現出來。王世貞所作書畫題跋,絶大部分收入《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文部之“題跋類”中,共二十二卷。今據《四部稿》、《續稿》中文部之“題跋類”點校整理,總計雜文跋二卷、墨蹟跋八卷、碑刻墨刻跋六卷、畫跋六卷,并在每卷後注明原書卷次。
上述各類題跋,内容相當博雜,不僅述錄了王世貞本人所蓄藏或過目的雜文書畫古刻等,同時反映了他對於文學藝術作品辨析和鑒賞的眼識以及個人的趣尚。所以,從這些題跋當中,既可以瞭解相關作品的流傳情況,也可以認識王世貞這位文壇巨擘在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取向。本書的出版,對王世貞本人涉及書畫古刻的藝術理論、乃至於中國古代藝術史的研究,頗有裨益。
作者简介
作者:(明)王士贞
书籍目录
卷之一 杂文跋卷之二 杂文跋卷之三 墨迹跋卷之四 墨迹跋卷之五 墨迹跋卷之六 墨迹跋卷之七 墨迹跋卷之八 墨迹跋卷之九 墨迹跋卷之十 墨迹跋卷之十一 碑刻墨刻跋卷之十二 碑刻墨刻跋卷之十三 碑刻墨刻跋卷之十四 碑刻墨刻跋卷之十五 碑刻墨刻跋卷之十六 碑刻墨刻跋卷之十七 画跋卷之十八 画跋卷之十九 画跋卷之二十 画跋卷之二十一 画跋卷之二十二 佛经画跋 道经画跋
章节摘录
王氏之望,在琅琊者,从始兴文献公渡江,以郭景纯谶,与长淮并盈涸;在太原者,以晋公祜手植三槐识语,而征于文正公,至今艳称之。琅琊之裔,振振绳绳,不肖窃托荫焉。太原之裔,播在商城,则有三公者。喜施予,焚责券,能感异僧远托涅盘,而子自宝益,为德不替,诸孙曾代繁衍,而季问遂举乡荐出仕,有声实。季问之同年生刘太常淳为之志传,李廷尉已颜之曰三一公槐荫」,而吾乡沈进士孚闻复为之说甚详。夫以晋公之不薪合世主,以全符氏百口,三槐之识,若执左契,而苏长公以「仁者必有后」归之。然考之史,文正公有子不甚显,而显者乃其仲氏,岂文正之仁,在大中祥符间不能如晋公耶?即不如晋公,何至不如仲氏耶?要之天道福善,亦偶然耳。执善以论福,更白千里,且夫为阴德者,不独不使人知之,己故不自知也。季问丙弃邑令,以扶侍慈人,饭僧听经,托钵行化,并其名而匿之,若不自知为德者,而犹不能忘情,于其先则近厚,聊以答其意而小广之。 题所书九友斋歌后 余方持节鄙中,而以念此九友,故作十歌志。归无何,移南廷尉,寻避言还里,除留尹不就,而是九友者,朝夕与余周旋,甚适也。寻有所感触,以为天下之能适我者,必滞我,遂复作《反九友斋歌》,束身人昙阳靖,然尚时时取二藏幡之,而远近之责余文者踵至,不可拒。因复自悟,役我方寸以殉人目,此雕虫业不小,苟从净名居士人不二门,而藏亦筌蹄耳。拟于岁朝誓佛前,一切扫除之,而喻子邦相尚喜余《九友斋歌》,以嘉素责书,余姑书以复而志其尾,要知光明藏中无一物,毋论前九歌非,当即第十歌所宝此幻躯,令邦相觅之不可得,差小契耳。然则最后一歌亦赘也,邦相其谓为何?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