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8 出版社:陈晓蕙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08出版) 作者:陈晓蕙 页数:145
Tag标签:无
前言
倘若只用一句话来表述色彩在设计领域里的意义和效能,那么,我最想说的就是:色彩,是应答人类情感诉求的语言。特别要强调的是“应答”,因为在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远不如绘画创作那般自由。首先,设计用色必须面对作品使用材质的显色特性和加工技术的制约;其次,它必须考虑作品在置入使用环境中所实现的色彩语意和情感效应;其三,它必须适应和满足该作品使用关联群体的审美要求和使用需求。这就是设计用色与绘画用色之间最大的区别。绘画创作中的色彩运用可以是作者自由表现个人情念感知的、畅快淋漓的“宣泄”,而设计却必须面对来自使用材质、使用环境、使用群体诸方面的种种限制、要求、期待做出圆满的“应答”。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就是一种有限定前提和容许条件的“应答”艺术。面对将来必定从事以“应答”为职业责任的设计专业的学子们,面对他们困惑而热切地渴求获得解答的眼神,那一种充满信赖的目光总是刺激着我,于是决定执笔写这本书以做应答——讨论如何把握人的色彩感知以及如何用色彩来应答人的情感诉求等问题。这本书由“认知”、“附录”、“实践”三个部分构成。“认知”部分的主要脉络是:设计用色必要的思考内容_设计领域里色彩的意义和效能——色彩的本质与人类的色彩感知特性——把握色彩世界的“认识工具”——色彩印象的确认、归纳和分析——色彩表现的原则与选色配色的技巧。在这条脉络里展开的相关内容如下: 介绍了艾德温·巴比特(Edwin Babbitt 1828-1 905)和菲巴·比伦(FaberBiren 1900-1 988)的色彩应用研究与相关论著。巴比特是开创“色彩治疗法”的先驱者;比伦是创始并且出任美国政府机关及企业单位专职色彩顾问的第一人。他们从生理学的视角研究色彩的效能,主张用色彩造福于人类,并在人类健康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应用领域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分析色彩属性与人类知觉特性之间的关联,以视觉化的图式解释了色彩知觉研究史上两种不同的假说——“三原色感应说”与“对比色反应说”的原理。并以人类的色彩感知为重点,展开关于“色彩感知变量”问题的讨论,分析、归纳了色彩感知变量存在的两种状况:一是同一色彩反映在人类不同个体(群体)感知中发生的变量;二是同一色彩在不同存在状态下引发的人类感知变量。在论证人类不同群体间的色彩感知变量时,提示了本人关于中日两国人的色彩感觉异同之比较研究的部分资料。比较、分析了三种不同的色立体——蒙塞尔色立体、奥斯特瓦德色立体、日本PCCS色立体的特性,并从色彩认识、色彩实践两个不同的应用角度评价了这三种色立体的意义及应用性。简要地介绍了歌德的色环和色彩论,并介绍了反映在康定斯基的色彩教学和专著中歌德色彩论的思想踪迹。详细地介绍、评述了日本色彩研究所小林重顺的“色彩印象体系”,从该体系的研究发展流程到体系构成的原理介绍以及对该体系的意义与方法论的评述,是全书介绍性内容中比重最大的部分。
内容概要
《设计色彩》讨论了如何把握人的色彩感知以及如何用色彩应答人的感情诉求等问题,重在感性的研究“色彩把握学”。
作者简介
陈晓蕙,日本设计学会会员,日本感性工学会会员。1992年赴日留学,1995年于日本千叶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工业设计学科硕士课程毕业,主修工业设计学。1998年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生院人文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主修艺术学。198年归国,以工业设计学感性式学学术研究为终生研究课题,并结合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从事工业产品与视觉传达相关的设计教育方法研究。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设计与色彩设计用色/设计领域与设计的作为/色彩的意义与效能(认知/审美健康与工效)第二章 色彩认知色彩的本质/人类的色彩知觉与色彩属性(非视觉的视力/色彩属性不管不顾怕感觉属性/色彩恒常律、色彩感知变量、人类不同个体感知中发生的变量、色彩在不同存在状态下引发的感知变量)/色彩世界的秩序——色立体(三种色立体比较/歌德的色环与两极对立色的正负极属性)第三章 色彩印象 小林重顺的“色彩印象体系”/色彩印象的调查与归纳第四章 色彩设计的原则/色彩的选择/色彩关系的配置附录 色彩心理测试法罗沙哈墨迹实验/罗歇尔色彩心理测试法/皮斯栽塔色彩金字塔测试法/松岗武和小保内虎夫的色彩象征性格检查法/色彩感觉测试实践 第一单元 色彩印象比较第二单元 色彩感知能力的训练“气流”的色彩印象表现/“心境”的色彩印象表现第三单元 色彩归纳能力的训练季节风情的色彩印象表现/雾雨阴晴的色彩印象表现/人物性情的色彩印象表现/人物性格的色彩印象表现第四单元 知觉信息的传达训练味觉的对比印象表现/嗅觉的对比印象表现/材料触感的对比印象的对比印象表现/表现食物口感的对比印象表现/音乐的色彩印象表现第五单元 情绪信息的表现训练情感氛围的对比印象表现/情绪生态的对比印象表现/“吧”的色彩印象表现/古典文学作品的色彩印象表现
章节摘录
插图:万物有形有色,尽管色是依附于形的存在而存在的,但较之于形,却具有先声夺人的效能。当人们回忆旧时某个场景的时候,最鲜明的记忆往往是色彩,诸如书房里挂着墨绿色的窗帘、青花古瓶里插着几枝淡黄的腊梅、母亲穿着一件米黄色的羊毛开衫等等。突发事件的目击者在追忆当时的印象时,最先描述的往往也是色彩.诸如穿黑色风衣的男人、浅棕色的手提包、银灰色的轿车等等.不经意的一瞥,就能记住许多颜色。天空是青色的、海是蓝色的、沙漠是黄色的、树是绿色的、草莓是红色的、柑橘是橙色的……从幼儿时代起,我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些来自大自然的“色彩编码”。对于看图识物的儿童.即便只提示一红、一黄两个正圆的图形,孩子们也会联想红色的是太阳、黄色的是月亮,尽管太阳只是在日出日落的时候才呈现为红色,而月亮有圆有缺.并非总是圆的。由此可见,物所具有的形与色固然密不可分,但就人对物的感知而言,形与色作为两种不同的视觉信息.色优先于形,因为它更鲜明、更直接、更具有视觉吸引力。正是因为色彩具有这种优越的性能.在我们人类所创造的第二自然——人工物的世界里,也有着由人类自己约定俗成的、各种各样的“色彩编码”。其中具有国家法定权威的如工业安全色彩编码.1945年起就在美国得以部分试行,1953年起全面实施并被国际标准化机构认可在世界范围内予以推广应用。被列入色彩编码的颜色,因其在编码中的定义而成为有意味的标识符号,因此具有“视觉语言”的性质:因其瞬间即能识别的效能.成为直观、高效的信息传递载体。生活环境中我们最熟悉的“有意味的颜色标识”也许莫过于交通指示系统的红绿灯了,红色停、绿色行,尽人皆知。还有铁路道口安全闸的黑黄二色相问的危险警示意义、消防灭火器具的红色、邮政设施的绿色等等,这些器具装置无论其造型形态如何进化演变,我们都可以从它所具有的颜色或配色识别其用途。由此可见,色,并不仅只是附着于形、美化形的存在,它还具有“覆盖”形、“定义”形的可应用效能。
编辑推荐
《设计色彩》: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专业参考大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