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旅馆

出版时间:2013-6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孔亚雷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内容与形式都十分独特的中短篇小说集,充满先锋气质和现代主义品格,以充满悬疑和神秘色彩的中篇小说《火山旅馆》为重心,形成了一个元素丰富迷人的小世界:一个能预言灾难的空姐;一个魔术师的离奇死亡与复活;一个模糊了现实与虚构界限的作家……既有村上春树的想象力,又有对都市现代生活的深刻描述。

作者简介

孔亚雷,1975年生,曾做过银行职员、报社记者和文学杂志编辑,现为自由小说家、翻译家。200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不失者》。他翻译过的作家包括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加拿大歌手兼诗人莱昂纳德•科恩、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等。他的短篇小说《芒果》和《小而温暖的死》曾分别入选2005、2006年中国最佳短篇小说。2012年获得第四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

书籍目录

我礼物芒果如果我在即将坠机的航班上睡着了留在大象岛的探险队员与沙克尔顿告别雨理想的河流UFL追击1999枪击魔术师象的节日小而温暖的死火星罪犯火山旅馆世界的起源后记

章节摘录

火山旅馆K到火山旅馆是为了写他的新小说。他是黄昏时到的。当他意识到时——就像有人拔掉了插头——天空已经黑下来。他迈上几级台阶,走进大堂,放下手里的拉杆箱。日光灯照出他拉长的身影。他调整了一下呼吸。空气里有一股淡淡的霉味。四周静悄悄的。他的右边是两张看上去年代久远的米黄色单人皮沙发,沙发之间有一张褐色茶几,茶几上摆着一只白色的烟灰缸。左边墙上挂着一幅火山喷发的油画。油画上方的墙角有一大圈泛黄的水渍。他拉出行李箱的伸缩杆,拖着它走向前台。轮子在水磨石地面上发出惊人的声响。他把头探进前台,发现一个人脸朝下趴在桌上。他分不出对方是男是女,甚至是死是活。“嗨。”他低声说,似乎怕吵醒他(或她),虽然他的目的就是吵醒他(或她)。没有反应。他又等了一会儿。然后伸手想去碰他(或她),但伸到一半时,他的手停住了,停在半空。他似乎不忍——或者不敢——下手。似乎他不是要叫醒他(或她),而是要掐死他(或她)。他的手慢慢缩回来。他再次拖动拉杆箱(这次似乎更响),向米黄色的单人沙发走去。他把箱子放到旁边,在沙发上(靠近前台方向的那张)坐下。他点燃一支烟,开始研究对面的油画。他的房间在走廊尽头。201。更浓的霉味。他扭亮床头灯,在床沿坐下,试了试床垫的软硬。巨大的双人床。然后他站起来,走过去拉开窗帘。双层的落地窗帘,里面是一层白纱,外面是猩红的天鹅绒。他把窗开到最大。外面一片漆黑。一股浓郁的植物气息。没有一丝风。他在窗口站了一会儿。然后进浴室撒了一泡很长的尿。然后,K决定,他要先洗个澡。跟往常一样,当K冲完淋浴,换上干净内衣,他觉得一切都会顺利。当然,这里说的一切,就是他的小说。他的新小说。他已经在它上面浪费了两年时间。他开始整理箱子。他带的东西并不多。几套换洗衣服。一本《福楼拜书信集》(他只带了这一本书)。一台手提电脑。他把电脑放到狭窄的书桌上。书桌抵着正对床的那面墙,桌子上方挂着一面镜子。他打开书桌上仿羊皮灯罩的台灯。他在书桌前坐下,看着镜中的自己。然后他站起来,小心地把桌子朝窗户方向移动了大约一米。他重新坐下。现在当他抬起头,看见的不再是自己,而是白色的墙壁。他打开电脑。不,他今天不准备写作。他只是想试一下坐在这里的感觉。他打开“我的音乐”。他点击播放。比莉?哈乐黛。他把音量调低。他坐在那儿呆呆地听了一会儿,然后站起来,环视了一圈房间。他再次走到窗前。他看着外面。过了一会儿他才意识到,他看不见外面,他只能看见玻璃上反映的自己。K看着那个女人穿过明亮的餐厅。好几次阳光射到她的黑色连衣裙,那一瞬间她看上去就像被点燃了。一开始他以为她认错了人。当她在他面前停住的时候,K再次确认,是的,她认错人了。他不认识她。他以前没见过她。但问题是她的表情。“我可以坐这儿吗?”她的声音有点微微颤抖。K还没反应过来,她已经坐下了。“我可以抽烟吗?”他耸耸肩。即使在点烟的时候,她的眼睛也始终盯着他不放,似乎害怕视线一离开,他就会消失。K尽量让自己显得镇定。他看着奶油色桌布上一个小小的香烟洞。然后他抬起头。一缕烟雾冒出她丰满的,深红色的,微微张开的嘴唇。她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她半站起来,身体向前倾,两只手臂像蝴蝶翅膀一样展开在桌面上。她的脸靠得如此之近,以至于他产生了一种幻觉:以为她要和他接吻。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你来了。”她用耳语般的声音说。“对不起,”他说,“但我想——”“麦当劳叔叔在干嘛?”她打断他。“什么?”“麦当劳叔叔在干吗。”“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她慢慢坐回椅子上。她一只手臂抱着身体,另一只手夹着香烟。她涂着黑色的指甲油。“不,不,不,”她把头反复摇了几下。“我们没时间开玩笑。你已经迟到了。”“我想你认错人了。”她似乎根本没听见他的话。她又深深吸了口香烟,把剩下的一半在烟灰缸里碾断。她的身体再次倾过来。她看着他的眼睛。“我再问一遍。”她放低声音,就像要告诉他什么秘密,“最后一遍。麦-当-劳-叔-叔-在-干-吗?”沉默。传来鸟叫的声音。“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K说。K开始写作。他起得很早。五点半,六点。他喜欢晨光。他一直写到中午。午饭后小睡,然后继续工作。下午三点,他合上电脑,去健身房跑步。跑一个小时。然后是淋浴,晚餐,散步。晚餐时喝一瓶啤酒。散步后偶尔去电视机房看一会儿电视。但大多数时候他还是直接回到房间。听点音乐,看几页《福楼拜书信集》,然后上床睡觉。九点,九点半——他睡得很早。敲门声。K过了一会儿才转过头,看着门。他的手还放在键盘上。笃。笃。笃。每一声的重量,间隔都完全相等。就像某种乐器。K没有动。他看着门。笃。笃。笃。“谁?”没有回答。K站起来,走到门边。他透过鱼眼往外看。没有人。没有任何东西。昏暗的走廊就像被折叠扭曲的时空。笃。笃。笃。他的心跳骤然加速。他紧紧捏住球形把手。笃!笃!笃!他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侏儒。侏儒手里拎着一个白色帽盒似的东西。盒子外面扎着红色的绸带。“嗨。”他的声音很怪异,尖尖细细,既像孩子又像成人。“你好!一份小小的见面礼。不成敬意。”他举起盒子。K接过盒子。盒子轻飘飘的,像是空的。“谢谢。”K说。“——请进。”侏儒摇摇摆摆地走向角落的两把扶手椅,在其中一把坐下。他的脚碰不到地,悬空在那里,像孩子一样晃来晃去。K把盒子放到电脑旁边,顺手——就像掩藏什么犯罪证据——合上电脑。“他们说你是个作家。”侏儒说。“算是吧。”K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写小说?”“写小说。”“写小说。”他点点头,重复一遍,似乎在确认什么。跟所有侏儒一样,很难看出他的年纪。他比例失调的大头上留着扎成马尾的长发,穿着合体的灰色背带西裤和黑色短袖衬衫。闪亮的黑皮鞋。无论是西裤还是衬衫都棱角分明,好像刚刚熨过。衬衫的纽扣扣到最上面一颗。“这么说,你不是来自杀的。”“自杀?”他惊讶地抬起头。他咧开嘴笑出了声。“这是自杀旅馆,你不知道吗?”K摇摇头。“为什么?为什么叫自杀旅馆?”“网上有个秘密的自杀网站,很多人相约到这里一起自杀。你见过那个疯婆子?”“你是说那个穿黑裙子的女人?”“对。”“见过一次。她好像把我当成了另一个人。”他再次咧嘴笑起来。“她在等跟她约好的人。但那个人一直没来。”他一边笑一边看自己的手掌。干枯的手掌,令人想起某种标本。“你也住这里?”“我?不,我住在那边。”他的短胳膊朝窗那边挥了挥。“我住在湖对面的森林里。我在那儿有座小屋。但我有时会到这边来看电视。”“有时候突然很想看电视。”他继续用他那怪异的嗓音说,“想得受不了。好像不看就会死掉。你明白那种感觉吗?就像毒瘾发作。”说到这里,他像想起了什么。他从扶手椅上灵巧地滑下来,走到K面前。他从裤袋里掏出一个扁扁的银色盒子。“哈——让我们来试试这个。”他用欢快的语调说。“大麻?”K看着侏儒从盒子里抽出一根细长的棕色烟卷。“不,比大麻更爽。是我从森林里采的一种草。”他用一个看上去沉甸甸的银色打火机把烟卷点着,深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他。K接过烟卷,但没有立刻抽。侏儒站在那儿,看着K的眼睛。他双手扣在背带上,脸上带着骄傲的笑容,似乎对眼前的一切感到很满意。“别担心,这不是毒品,这只是一种植物。来吧,大作家……对,吸一大口,尽量不要让烟出来,尽量都吞下去……对,就这样……它会带给你灵感,它本身就是灵感……”K觉得喉咙里一阵辛辣。他又吸了几口。他觉得肌肉哗地放松下来,就像一直被紧紧捆着,而现在有人突然给他松了绑。他靠到椅背上,全身瘫软。他闭上眼睛。就在闭眼的一刹那,他飘起来。他在飞。他可以飞。他可以做任何事。除了一件事:他不能睁开眼睛。

后记

我很喜欢的《纽约客》专栏作家亚当•戈普尼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所有作家都梦想成为好厨师。我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但至少就我来说,的确是这样。也许那就是为什么当我计划出一部短篇小说集时,我脑中首先想到的是三明治。如果说长篇小说像一顿菜式繁复,绵延不绝的法式大餐,那么短篇小说就是一份简洁美味的三明治。简洁,但却令人满足(甚至欣慰)。是的,我对自己说,我要做一份小小的、可口的文学三明治。这并不是——不仅仅是——一种比喻。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份真正的三明治:两片朴实无华的白面包(《我》和《世界的起源》,分别位于小说集的开头和结尾),风味浓郁的培根(《火山旅馆》),搭配上煎得很嫩的鸡蛋(《UFL》),以及丰富多样的蔬菜和蘑菇(除了上面四篇是新写的,其余短篇均写于2002至2010,最早的是《雨》,最晚的是《如果我在即将坠机的航班上睡着了》)。同时,在准备这份三明治的间隙,我顺手煮了杯咖啡——我翻译了一本莱昂纳德?科恩的诗集,《渴望之书》。不知为什么,老科恩——无论是他的诗还是歌——总让我想到一杯午后的好咖啡。跟厨师一样,当他精心制作的食物被放进闪亮的白盘子,端到顾客面前的时候,他会有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感觉。既紧张又期待。既疑虑又自信。既卑微又骄傲。但无论如何,他没有时间想太多。他要开始考虑下一道菜。下一部作品。他做个深呼吸,把香烟戳进厨房台子上印有奈良美智大头女孩的烟灰缸(上面写着TOO YOUNG TO DIE——年轻死不了),在心里对外面那些看不见的客人说:希望你们喜欢。孔亚雷2012.12

编辑推荐

《火山旅馆》编辑推荐:孔亚雷是一位沉溺在想象世界里的作家,他笔下的人物也同样如此。这个想象的世界弥漫着不安和孤独,同时又是宁静和自我满足的,里面没有廉价的美好。——余华孔亚雷可以说颇得村上文学的真传。——林少华和时下大部分喧哗的小说相比,孔亚雷的作品直指人的内在世界,描绘了另外的一种心灵图景,品质相当纯粹和精致。——邱华栋孔亚雷的《不失者》具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这在中国作家的小说里很少见。——程永新第四届中国新锐文学奖获奖作品,久违的先锋叙事,对“自我”的最深刻感受;同现实保持距离,拒绝讨好读者。中国新锐文学奖获奖作品,余华诚挚推荐的中国当代青年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火山旅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刚看了16页,但文笔却让我或多或少觉得是标题党.....倒是标题写的很好.....一个人一个看法吧.....不太看好这个作者
  •   是一本很不一样的书。可能作者对大卫·林奇和雷蒙德·卡福有着执着地热爱,以至于他的文章有很强的偏向性。有时候甚至看起来有些太过于强调文章的每处细节以至于过于让人觉得有些造作。但是同样得说明的是作者绝对有自己的风格,即使不成熟,但是也很少在目前的文坛上看到。《火山旅馆》是其中的一篇文章。类同其他,作者对于死亡、爱情、年龄、偶然等等的观点可以说算“中式极简”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