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J.M.库切  译者:王家湘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青春》不同凡响,写法特别。它并非采用这类作品常见的第一人称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但库切总是称之为“他”。库切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这个岁数的年轻人不是意气风发就是躁动不安,却玩不出轰轰烈烈的名堂,由于生性缺少热情,干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乱子。他也需要被爱抚的感觉,但性爱从来没有给他带来生命的光辉,只是在吞噬时间和精力……这种内敛的性格,这般平淡无奇的生存状态,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文章呢?可是,库切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就让他写得楚楚动人。他把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他者来观照,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作者简介

作者:(南非)J.M.库切 译者:王家湘

书籍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他住在莫布雷火车站附近的一个一居室的公寓里,每月房租十一畿尼①。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他赶火车进城,到利维兄弟房地产代理人挂着黄铜牌子的小办公室所在的环街去。他把装着房租的信封交给弟弟B.利维先生。利维先生把钱倒在堆着乱七八糟的东西的桌子上数。他咕哝着,满头大汗地写好收据。“好啦,年轻人!”他说着挥舞了一下手,把收据递给了他。    他非常注意不晚交房租,因为他是假冒身份住进公寓的。在签租约和给利维兄弟交押金的时候,他报的职业不是“学生”,而是“图书馆助理”,工作单位地址填的是大学图书馆。    这不是谎话,不完全是。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他的任务是在阅览室值夜班。正式的图书馆员多数是妇女,不愿意做这个工作,因为校园在山坡上,夜里太荒凉,渺无人迹。就连他在打开后门,摸索着沿漆黑的走廊找到总闸的时候都感到后脊梁发冷。职员五点钟回家的时候,坏人躲在书库里,然后搜窃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在黑暗中等着伏击抢他这个夜班助理的钥匙,那简直太容易了。    很少学生利用晚间开馆的时间,甚至很少人意识到图书馆晚上开放。没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做。他每晚这十先令挣得很容易。    有时他想象一个穿白色衣裙的漂亮女孩信步走进阅览室,闭馆的时间到了以后仍心不在焉地逗留其中;他想象带着她去参观书籍装订室和目录室里的秘密,然后和她一起出现在星光闪闪的黑夜中。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图书馆的工作不是他唯一的职业。星期三下午,他协助数学系辅导一年级学生(每星期三英镑);星期五他选用莎士比亚的喜剧给读学位的学生上戏剧课(两英镑十先令);傍晚他受雇于龙德博斯区的一家应试复习学校,指导笨蛋应付入学考试(每小时三先令)。假期中他给市政府工作(公共住房部),从住户调查中获取统计数据。总的说来,当他把挣的钱加在一起,日子还不错——不错到能够付房租和大学的学费,活下去,甚至还能存一点钱。他也许是只有十九岁,但是他已经自食其力,谁也不依靠了。    他把身体的需要当作一件简单的常识中的事情来对待。每个星期日他把腔骨、豆子和芹菜煮成一大锅汤,足够吃一个星期的。星期五他到盐河市场去买一箱苹果或番石榴或不管什么应季水果。每天早晨送牛奶的人在他门El放一品脱牛奶。牛奶用不完的时候,就放在一只旧尼龙袜子里,挂在洗涤槽上让它变成奶酪。剩下就是在街角小店里买面包。这是会得到卢梭赞同的食物,柏拉图也会。至于衣服,他有一套好的上衣和裤子在上课时穿。其他嘛,他尽量使旧衣服穿得长久一些。    他在证明着这一点:每个人是一座孤岛,你不需要父母。    在有的夜晚,当他穿着雨衣短裤和凉鞋跋涉在主街上,头发被雨打湿,贴在脑袋上,过往汽车的车灯照在他身上,他会意识到自己的样子有多么怪。不是古怪(看上去古怪还有点不同于一般之处),只是怪。他恼怒地咬着牙,加快了步伐。    他身材细长,四肢柔软灵活,不过也很不结实。他很想有吸引力,可是知道自己不吸引人。他缺乏某种关键的东西,线条清晰的脸形。小孩子的某些特点仍残留在他脸上。要多久他才不再是个小孩子?什么东西能够治好他的孩童气,使他成为一个男人?    能够治好他的东西,如果来到的话,那将会是爱情。他也许不相信上帝,但是他确实相信爱情和爱情的力量。那个他所爱的人,命中注定的人,将会立刻透过他呈现出的怪的,甚至单调的外表,看到他内心燃烧着的烈火。同时,单调和样子怪是他为了有朝一日出现在光明之中——爱之光,艺术之光——所必须经过的炼狱的一个部分。因为他将会成为一个艺术家,这是早就已经确定了的。如果目前他必须是微贱可笑的,那是因为艺术家的命运就是要忍受微贱和嘲笑,直到他显示出真正的能力,讥笑和嘲弄的人不再做声的那一天。    他的一双凉鞋花了他两先令六便士。鞋是橡胶的,南非某个地方做的,可能是尼亚萨兰,湿了以后就不贴脚。在开普敦的冬天,一连几个星期下雨。在雨中沿着主街行走,有时候他不得不停下来去拾回滑掉的一只凉鞋。在这种时候,他能够看见开普敦的家道殷实的胖市民,坐在舒适的汽车里经过他身旁时抿着嘴笑。笑吧!他心里想。很快我就要走了!    他最要好的朋友是保罗,和他一样在学数学。保罗个子高,皮肤黑,正在和一个比他大的女人谈情说爱,女人的名字叫埃莉诺·洛利耶,一个碧眼金发的小个子,有种轻快敏捷的美。保罗抱怨埃莉诺情绪多变,抱怨她对他所作的要求。然而他羡慕保罗。如果他有一个漂亮的、世故的、用烟嘴吸香烟、说法语的情妇,他很快就会得到改造,甚至会彻底改观,他确信这一点。

后记

库切于2002年出版的小说《青春》的副标题是“外地生活场景之二”,场景之一是1997年发表的((童年》。这两部作品带有相当程度的自传性。库切于1940年出生在南非开普敦,父母都是布尔人,亦即南非白种人,即当年到非洲南部进行殖民的荷兰人、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后裔。库切对南非白人在殖民过程中的兽行和白人统治者坚持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政策极其反感,在1974年出版的《幽暗之地》的第二部分中,对自己布尔祖先雅各布斯·库切在十八世纪参与对霍屯督人进行种族灭绝的不光彩的历史进行了揭露,他所有的作品都反映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对南非造成的巨大的灾难,特别是在人的思想感情和人性的扭曲方面的精神灾难。    库切大学毕业后离开南非到了伦敦,和((青春》的主人公约翰一样,做了一段时间的计算机程序编制员。1965年他到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攻读文学博士,研究爱尔兰小说家和剧作家、荒谬派戏剧的主要代表塞缪尔·贝克特。尔后库切到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任教。1973年他因参加反对越南战争的游行被捕后,离开美国,重回南非。库切从1977年开始发表小说,1980年出版的(《等待野蛮人》使他的名声开始越出南非。他三次获得南非文学大奖,两次获英国文学布克奖,以及其他多种文学奖,最后成了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青春》和一般自传性作品不同的是,库切不是在追述自己成长的过程,而是把成长中的某些关键时刻的内心活动呈现在读者面前。在语言上没有使用过去时态将逝去的生活定格在过去,而是用现在时态给予了逝去的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以永恒的意义。作品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背景,从主人公离家到开普敦上大学,靠打几份工维持生活,彻底割断和家庭的经济联系开始,到伦敦一家计算机公司工作结束,全书共二十章,前四章在南非,此后主人公一直生活在伦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是主人公丰富的内心活动。    主人公约翰是一个内向的青年,不仅落落寡合,而且郁郁寡欢。他在大学读的是数学,却一心要做一个诗人。母亲的过度呵护使他窒息,父亲失败的一生使他惶恐,南非的一切使他厌恶,即将到来的革命使他不知所措。他幻想一旦摆脱了家庭和南非,到了英国,就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做一个伟大的诗人的梦想。但是到了英国,诗神也并没有对他青睐有加。于是他琢磨成功的诗人取得成功的秘诀,认定自己内心不乏激情,只是还没有遇到能够打开他心灵之泉的、命定属于他的那个女人。在计算机公司的工作只是他谋生的手段,是他成为诗人必须经受的痛苦磨炼的一个部分。在寒冷而陌生的伦敦,他孤独地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压不住对抛下的故国的关切,抹不去在异乡被歧视的感觉,在梦想的一点一点的幻灭中挣扎。    库切在1987年获以色列的最高文学奖“耶路撒冷奖”时的讲话中谈到了南非文学的特点,用来解读《青春》和主人公约翰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在殖民主义下产生的、在一般称之为种族隔离的状态下加剧的畸形而得不到正常发展的人际关系,在心理上的反映是畸形而得不到正常发展的精神生活。所有对这样一种精神生活的反映,无论多么强烈,无论其中透进了多少兴奋或绝望,都蒙受同样的畸形,得不到正常发展。……    南非文学是奴役中的文学……充满了无家可归的感情和对一种无名的自由的渴望。……正是你认为在监狱里的人会写出来的那种文学。    约翰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使他来到伦敦,他渴望得到爱情和欢乐,因此不断和女孩子发生关系。但是他总是不能满足于所得,莫名的渴望折磨着他,最后都是逃避责任地中断关系。他内疚、自责,但是总能以为了找到能使自己成为诗人必需的那个女子为由,在心中恢复自己的尊严感。读者在反感约翰的怯弱和永远的自我肯定及自我欣赏的同时,也不能不意识到在作为殖民地的南非中的殖民者成长起来的约翰,当作为殖民国中的殖民地人生活时那双重扭曲的畸形心态。    这正是库切作品的意义所在。对约翰来说,是他的历史,对像他这样的南非白人来说,是现实。他们需要在今天的世界上寻找自己的生活道路。

编辑推荐

这般撩人心绪的思辩之美在J.M.库切笔下随处可见。《青春》几乎没有外在的动作冲突,读来却丝毫没有枯燥之感,除了那简洁的文笔因素,这里还有一种深邃而平易的东西,很理性却很容易诉诸感觉,又很容易从你眼皮底下溜走。库切回忆自己身处异国的青春时期,脑子里显然揣着几种比较性文本,只要想想海明威《流动的圣节》的踌躇自得,亨利·米勒《北回归线》的嚣张颓放,就不难想象库切的叙述越过了多少障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青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条)

 
 

  •   看看有助于判定自己是都在装13.
  •   翻译不能尽如人意啊。虽然包装不错,但是买书买的还是内容。
  •   很简约,书也不厚,差不多就这样吧。
  •   在医院里看完的。这种获大奖的文章不是很接地气感觉。。。。。
  •   自传式的,稍显乏味。
  •   包装完好,纸质也不错,挺好的
  •   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库切的小说看起来不大像所说的隽永..
  •   最好查一查,换一幅图
  •   我要的这个却给我发的另外的 差劲!
  •   很好的一本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