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安妮·马修森 页数:185 译者:叶旭军
Tag标签:无
前言
在人类近代史上,佛罗伦萨·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应该可以不夸张地说,是一位最受世界各国人民尊崇和爱戴的女性。这位集美貌、财富、智慧、胆略、公义、仁爱于一身,被世人誉为“提灯女神”、“护理先驱”的杰出女性,以毕生的护理事业和悲天悯人的高贵情怀为人类文明贡献了值得永世仰赖的精神财富。安妮·玛修森(Annie Matheson)的《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1913)以温润的笔触、生动的语言、鲜活翔实的史料,以一位20世纪初女作家独到的视角,从社会、文化、历史、宗教、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再现了佛罗伦萨·南丁格尔辉煌厚重的一生,让我们的心灵在阅读中再次沐浴那圣洁的光辉,荡涤内心凡俗的尘垢,让生命多一分清亮,少一分戾气,更让我们憬悟何谓生命之真正高贵。 佛罗伦萨·南丁格尔诞生于有着“花都”之称的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因而有了这在当时别具一格的名字。其父母都出身英国的名门望族,父亲威廉·爱德华·南丁格尔是一位饱学之士,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熟谙数学、语言、历史、古典文学,并在自然科学及哲学上也颇有造诣;母亲凡妮·史密斯乐善好施,其家族因从事慈善事业而声名远播。尽管19世纪初叶英国的女性教育还未步入轨道,但开明有远见的南丁格尔先生在自己女儿的教育问题上绝不含糊,他聘请家庭教师或亲自执教。在他的谆谆教诲和严格调教下,南丁格尔小姐不仅能说一口恰如母语英语般流利的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还精通希腊文、拉丁文等古典语言,并在历史、哲学、数学、科学等方面也有了相当的学养。更为重要的是,仁厚的南丁格尔先生信奉教育子女必需的严明纪律,无论在学业还是平日的行为规范上,“任何的漫不经心、松松垮垮是绝不会被允许的:任何的欺骗谎言都被禁止;守时是必须的”。他的教育理念所培养出的这种健康的人格、坚毅的品性和心智的条理性,对南丁格尔小姐日后的人生有着无可估量的价值。南丁格尔先生的教育不囿于书本,也不限于英伦岛国,为了增长女儿的见识,南丁格尔一家常去欧洲大陆周游,欧洲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文化、艺术歌剧、博物馆等让南丁格尔小姐流连忘返,不仅让她开拓了眼界。增长了阅历和见识,也让她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一些对她日后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并进一步坚定了她的人生目标。 南丁格尔先生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女儿出落成了一位标准的大家闺秀,美貌动人、才华出众、气质高雅、谈吐不俗,是上流社会社交圈中的宠儿,深得世家子弟的钦慕。然而这位笃信基督教,声称亲聆上帝呼召的姑娘放弃了上流社会女性的传统社会角色,矢志成为一名女护士。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还是一个农业社会,贫富悬殊,医学落后,疾病蔓延,患病的穷人得不到救治护理,生不如死,而当时所谓的护理也只是由一些毫无医学常识的社会底层妇女承担,她们大多愚昧无知、粗鄙邋遢、动辄酗酒,因此当时护理行业的形象可谓是声名狼藉:低贱又肮脏。想象一下吧,高贵的南丁格尔小姐要当护士该是多么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事。父母的竭力反对、舆论的冷嘲热讽、传统观念的无形压力都无法阻止她矢志从事护理的决心,她的灵魂越发向往一种能服务和奉献大众福祉的人生,她要把这份“卑贱”的职业提升为受人尊敬的高贵职业,让从业的护士以其圣洁的人品、谦恭的态度、精湛的技艺、无私的奉献成为世人心目中的“救护天使”,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这位从年少时就倾心护理工作的姑娘,是个坚定、踏实、有毅力的人;她广泛阅读,结交有识之士;她遍访欧洲医院和护理机构,接受严格精良的专业培训;她投身济贫护理又出现在瘟疫肆虐的社区,她持之以恒积蓄为毕生使命服务的能量。她在寻找一切机会实现她的抱负。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惨绝人寰的战场厮杀,也撕开了大英帝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由于英国人的自负狂妄、和平时期的疏忽怠惰,从士兵装备到战略物资运输补给,再到伤员救护等等,所有一切用“仓促”二字可概括,克里米亚战场成了英军的坟场,死伤累累、哀鸿遍野。更令英国民众难以承受的是由于军队管理不到位、缺医少药、疫病蔓延,更多的士兵死在了医院而非战场。混乱不堪的战地医院正在制造一个活脱脱的人间炼狱——等待救治的伤病员成千上万地死去,伤病员的死亡率竟高达百分之六十。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伤兵们可有疗救的希望?克里米亚战争除却它横扫一切的毁灭性力量,也让一位女性的名字从此载入史册——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上帝遣入人间的“救护天使”,她的功勋可与日月争辉。 在此国家危难之际,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以其训练有素的专业素养、卓越的管理才干、高贵的人品和坚忍不拔的品性成为担当重任的不二人选。她挺身而出,被任命为“驻土耳其英军总医院护理总监”。她领命率领由三十八位精挑细选的护士组成的“天使护理团”义无反顾奔赴前线,成就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伟业。然而他日凯旋,护士团生还的护士还不到三分之一,她们倒下了,南丁格尔以最凝练而泣血的五个字表达了她对每一位殉职护士最高的褒奖:“她已尽力了。” 她们水陆奔波千里远征,展现在她们面前的战地医院境况是何等地触目惊心:恶臭冲天、污物遍地、臭虫横行,挤满数英里廊道的伤员饥寒交迫、满身污秽、哀号盈耳不绝,因为药物紧缺,截肢、开膛手术竟然常常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然而英军僵化的医疗体制熏陶出的那帮官僚竟然抵制南丁格尔护理团,他们设置种种障碍,甚至不为她们提供给养,但佛罗伦萨·南丁格尔非等闲之辈,日后撰写《南丁格尔传》的库克爵士不无感慨地说道:“倘若南丁格尔身为一个男孩,以她的领导才能,一定可以成为英军历史上最杰出的元帅。”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佛罗伦萨·南丁格尔的洞见和卓识在于她不作无谓的抗争,不与现有体制对着干,她在一定程度上顺服现有的权柄,她“以静制动”、忍辱负重,以谦恭和隐忍消磨对方的敌意和警惕性,在对手最不经意的地方打开缺口;但在需要时,她同样会针锋相对,毫不畏惧,也决不退缩,她的无私奉献和无私无畏让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为了尽可能多地拯救伤员。她在战地医院奉献着自己的辛劳热血、才能智慧、财富乃至于生命健康: …… 在来医院的最初三个月里,南丁格尔小姐就动用私人财力为士兵们购置了一万件衬衣和日常所需要的生活用品; 她整顿了医院的食堂,添置了炊具,杜绝了胡乱烧煮令人作呕的伙食,为伤病员烧制可口卫生的病号饭,乃至提供营养小餐,增强抵抗力: 她出资为士兵建起洗衣房,雇用人员在卫生条例的严格监管下每星期清洗五百件病号服及床单等等,力保伤病员的清洁卫生; 她连续二十小时不间歇地护理伤员,对每位自己负责的患者充满柔情、体贴入微,无论跪着站着、蹲着还是起身,她都是一位无可挑剔的护士: 她从死神手里硬是救回五位被医生放弃了的“没救的病号”,她通宵达旦加以护理,并一匙一匙喂出了他们生的希望;她同样以精湛的护理技艺救下了一位士兵行将被手术刀切除的胳膊; 她亲临手术室,陪同受难的士兵,见证那份撕心裂肺的痛,她的到场给予了士兵生的勇气和希冀; 每当夜深人静,寂静和黑夜降临到几英里长的伤病员身上,当所有的医生都撤离病房休憩时,只有她一个人,提着一盏小油灯在独自巡夜。 是她跪在奄奄一息的伤员身旁记下他要留给妻儿老小的最后遗愿,给予他人世最后的慰藉和温暖; 是她出面安顿那些命运凄凉的追随丈夫远征的妇女,为她们提供体面的住宿和生计:是她安排滞留的阵亡士兵的遗孀顺利返回祖国: 是她在夜以继日的辛劳中仍不忘记敦促士兵写家信回家,替他们付邮资,并为他们设立特别的邮政汇款,帮他们把薪饷寄回家。 …… 最为重要的是,在她坚忍不拔、高效能的管理下。医院面貌焕然一新,伤病员的死亡率从一度的高达百分之六十下降到了百分之三,战地医院从此不再是停尸场,生的欢愉、人性的光辉、感恩的言辞在医院的空气中弥漫,难怪那些伤病员敬她为“提灯女神”。虔诚地想亲吻她落在墙上的影子;从此她的英名传遍英伦,举国传颂她的义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更是特遣军舰接她回国,她却乔装打扮悄悄回到了德比郡家乡。但她的使命并未随着克里米亚战争的结束而结束,而只是一个辉煌的开始,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她仍为英国的公共卫生和世界的护理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毕生矢志不渝遵循上帝的圣训,呕心沥血完成了神圣的使命,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开创了新篇章,让留在她身后的人世比她降临的人世更显康壮美好。 最后译者还想说明一点:本书作者安妮·玛修森是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位女诗人,那是英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年代,人称“日不落帝国”的鼎盛时期,因此她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剖析字里行间或多或少折射出“日不落帝国”的荣耀与张扬,读者应能明鉴。另外,由于本书出版距今将近一百年,所以当时耳熟能详的背景素材、时代文化特征和宗教理念对于当代读者来说,也许理解起来颇费周章,所以译者尽己所能给予必要的补充说明。译本疏漏之处,敬请不吝赐教。 叶旭军 2011年8月16日于浙江工商大学
内容概要
本书以温润的笔触、生动的语言、鲜活翔实的史料,以一位20世纪初女作家独到的视角,从社会、文化、历史、宗教、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再现了佛罗伦萨·南丁格尔辉煌厚重的一生。
本书让我们的心灵在阅读中再次沐浴那圣洁的光辉,荡涤内心凡俗的尘垢,让生命多一分清亮,少一分戾气,更让我们憬悟何谓生命之真正高贵。
作者简介
作者:(英)马修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大乡绅家的小小姐
第二章 童心有爱,卡布有幸
第三章 世事纷繁:正、邪之线
第四章 人间的怜恤天使
第五章 家庭职责和快乐——酝酿中的战争
第六章 弗赖德纳牧师
第七章 准备的岁月
第八章 战火燃起——锡德尼·赫伯特小传
第九章 克里米亚乱局——辩解与借口
第十章 “一半清明,一半昏庸”
第十一章 千里远征
第十二章 美言尽在其中
第十三章 女王来信——犒劳将士礼物
第十四章 战地医院来鸿
第十五章 大厨和修女回忆录
第十六章 “提灯女神”
第十七章 生命垂危——英军司令前来探病
第十八章 南丁格尔基金会——御赐宝石勋章
第十九章 公众的欢呼与感恩——乔装回国
第二十章 济贫院护理——赫伯特勋爵去世
第二十一章 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工作
第二十二章 与巴特勒·弗赖爵士的通信——那盏油灯
第二十三章 生命的高度
章节摘录
第三章 世事纷繁:正、邪之线 正当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姐妹俩刻苦学习历史、语言,还有传统实用女红,或在阳光明媚的汉普郡花园里嬉戏,或策马驰骋于德比郡的青山翠谷时,她们宁静乐园外的大千世界战火的燃料正在慢慢聚集,终于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借着久蓄的能量,燃起熊熊战火。这场战火造成了一百万劳工和士兵死亡,消耗了巨额财富,砸碎了欧洲的框架体系,从此任何国家,除非动用纯粹的武力,都难保自身的安危。除却战争横扫一切的毁灭性外,作为战争永不磨灭的记忆的一部分,这对快乐的小姐妹中的一位,她的名字将永垂青史。 就在新世纪伊始,拿破仑一世曾断言俄国沙皇对君士坦丁堡虎视眈眈,但永不可能占领它。到了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十二岁那年,应该可以说俄国沙皇坐拥了一个东方君主无穷的权势,且电报的应用更让他的号令四通八达,遍及遥远的地方,增强了他的威势。倘若作家金莱克没有危言耸听的话,“他将敲响战钟,点燃战火,听不进任何活人的意见”。 征服君士坦丁堡的计划是一个不断被延宕的计划,但从未被放弃过。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俄国都绝不允许别国阻挡其有朝一日攫取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权。沙皇尼古拉一世很清楚生活在他辽阔疆域上的很多虔诚的信徒跟生活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同宗教友在宗教信仰上息息相通,他们崇拜圣索菲亚大教堂熠熠生辉的十字架,那是他们信仰的标志。十字架置于教堂的尖顶上,教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下令修建的,作为一个向上帝祷告民族政治融合的目标。 金莱克几乎是用讥讽的口吻跟我们说起路易斯·拿破仑(即拿破仑三世)。他是通过1804年元老院法令成为波拿巴·拿破仑(即拿破仑二世)的法定继承人。他从流放抑或囚禁之地回到法国后,费尽心机想让法国人民相信“天地造化以其无穷的智慧,精妙地让同一个法兰西只适应于波拿巴家族提供的服务:倘若没有这些相同的波拿巴家族成员的精心哺育,法兰西必将衰落,甚至从地球上消亡。而他们已考虑到如何在19世纪伊始,就在1804年,就让波拿巴统治的粗重轭架温柔地套上她的脖颈”。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而在他看来似乎是天赐良机。 此时离1851年那场疹人的大屠杀还为时尚早。在那场大屠杀中,手无寸铁的巴黎市民遭屠戮。路易斯·拿破仑成为那场政变——一场大屠杀的罪魁祸首。这场杀戮有可能源自士兵、平民,还有那个生性怯懦的总统——路易斯·拿破仑本人失去理性的恐慌。路易斯·拿破仑的自我意识让他胆小如鼠,而他的恐惧感却让他以残忍的方式发泄出来。早在他大开杀戒之前,通过冷酷无情的计谋,偷偷摸摸的私利追逐,他已积聚了相当的能量——制造巨大恐惧和死亡的能量,在屠城之前他已或多或少损害了他这座美丽的巴黎城的刚正之气。 任何时候,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当坏人在田里撒种稗子时,在同一块地里,庄稼的良种也同时在生长;在那遥远岁月的同一时段里,另一类生命之线也正在编织着一颗生命的基石,而当时拥有这颗生命的小姑娘还在享受着童年快乐的时光,自然也分担她应有的责任,直到有一天这颗生命直抵欧洲人的内心,震撼他们的心灵,永远被他们铭记。 伊丽莎白·弗赖,是刚刚过去的19世纪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她为19世纪肮脏不堪的监狱注人了光明和希望。我们将会看到她毕生投身的事业日后会对那个在安伯利和利霍长大的姑娘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位和佛罗伦萨·南丁格尔年龄相仿的小姑娘此时还正在和她的妹妹酷琳达玩耍。她妹妹的真名叫卡罗琳,酷琳达是王尔德·司各特爵士给她起的绰号。她们姐妹俩当时正在巴黎和凡尔赛的法语学校接受行为礼仪的训导,而在他们全家搬到爱丁堡之后,女孩们接受的教育就更正规而严格了。这位小姑娘的名字叫弗利希娅·斯基尔,日后,在佛罗伦萨事业的关键时刻,她可是帮了大忙,尽管只是暂时性的。她也像佛罗伦萨一样,出生在一个颇具浪漫传奇色彩的环境中,她没有生活在意大利,而是住在普鲁旺斯,她的名字就取自她的法国教母,一位来自于费利西特的女伯爵。她脑海中最早的两个记忆之一是李斯特给她惊恐不安的姐妹们上音乐课时令人胆战心惊、怒气冲冲的示范动作;而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则是一位笨拙的教练和六位学员,并有一队全副武装的骑兵护卫左右,当时查理十世就坐在其中,他不久之后便在耶稣受难十字架中寻求安慰。在她六岁那一年,他们全家搬到了巴黎。而当小佛罗伦萨全身心护理受伤的牧羊犬卡布的时候,他们一家也已搬到爱丁堡。在那里她主要的朋友和玩伴是洛克哈特家的孩子和被刺杀的贝里公爵家的孩子。而王尔德·司各特爵士在得知自己破产的当天便过来安静地坐在弗利希娅的身旁,要求小姑娘给他讲童话故事,因为他自己不太想开口说话。他是她父亲的至交,他们之间的一条纽带是弗利希娅的父亲斯基尔先生娶了美丽的威廉米娜·斯图亚特,而司各特爵士年轻时曾一度狂热地爱上她。 那个时候的弗利希娅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小姑娘,常常干些无伤大雅的淘气事儿。她日后献身于为病弱穷困大众服务的事业并不像佛罗伦萨·南丁格尔那样起始于蒙童时代,但她们俩在解救人类疾苦的伟大事业中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她在希腊的游历和冒险经历,她在雅典法院的声望当时依然被遮蔽在时光的帷幕中,而生活在安伯利和李赫斯特的佛罗伦萨正逐渐展示出她迷人的禀赋:她能洞察世事幽默诙谐的一面,自己所做之事务必踏实周全。而弗利希娅喜欢享受在帕默小姐打理下的快乐的家居生活,她总是戏称后者为“庞培”,还一门心思等着她父亲的老朋友迪恩·拉姆齐的认同。我们还听说她很有可能还用法语跟科佩讲过这样的话:“上帝啊,我愿照着你的意思行。”她的人生冒险之旅充满了风趣和逗乐。在其他人抑或她自己看来,宗教是塑造她灵魂和人格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令她作出了许多她未曾预见,也未曾梦见过的巨大的自我牺牲和奉献。 P18-21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当地找不到一个男人有足够的毅力去打破这套陈规陋习,能够根据情况的需要,不顾规章地去负责采取行动。只有一个人敢于这样做,那是一个女人,南丁格尔小姐…… ——马克思(刊于德国《新奥得报》和美国《纽约论坛报》) 倘若南丁格尔生为一个男孩,以她的领导才能,一定可以成为英军历史上最杰出的元帅。 ——库克爵士(《南丁格尔传》作者) 瞧!在那哀凄之舍/我看见,提灯女神/穿梭于闪烁的灯影下,/轻身掠过一间间病房。/恍若置身梦中的天堂,/缄默的受难者缓缓转身/亲吻她的影子,当它/落在昏暗的墙上。 ——朗费罗《提灯女神》
编辑推荐
佛罗伦萨·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出身英国的名门望族,因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而得名。她自幼家境优裕,受过高等教育,精通多国语言。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她率领三十八名护士奔赴战场,拯救了成千上万伤病士兵的生命。战后,她积极推动军队医疗制度与贫民医院的改革,创办了护士学校,从事护理学教育工作,成功地把护理学工作从社会底层提升到了受人尊敬的地位,开创了世界护理学新的史诗,她的著作奠定了现代护理学的基础。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世界护理学的精神领袖,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 安妮·马修森编著的《佛罗伦萨·南丁格尔传》是史上最早的南丁格尔传记,再现世界护理先驱辉煌厚重的一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