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9-1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页数:339 字数:230000 译者:杨仁敬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二战以后美国文坛最著名的犹太作家之一。他被称为“最具犹太性”的作家,因为在其作品中体现了独特的犹太特性。他关注犹太人的命运,同时坚信认真思考犹太人的苦难经历可以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启示。
《修配工》(1966)是马拉默德继《伙计》之后的又一力作,讲述了俄国犹太人雅科夫·博克饱受俄国反犹政府折磨的惨痛经历。《修配工》一经发表就荣获了美国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为马拉默德的写作生涯划上了辉煌的一笔。
作者简介
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一个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二十二岁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194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他长期在大学任教,是战后重要的美国犹太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伙计》(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罗森萨尔基金会奖)、《基辅怨》(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和普利策奖)、《杜宾的生活》和短篇小说集《魔桶》(获美国全国图书奖)。马拉默德笔下的人物多为犹太人,他用充满人道主义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犹太人的坎坷命运来展现现代人共有的命运,因此,“人人都是犹太人”。
章节摘录
1 雅柯夫·鲍克住在砖厂马厩上面的一个房间。那天清早,他从十字形的小窗口往外看,发现人们穿着长大衣往什么地方跑,个个朝着一个方向。“我很不好受,”他心神不安地想,“准是出了坏事啦。”俄罗斯人从坟场四周的大街小巷出来,冒着春雪单独地或成群地往那深谷山洞的方向赶去,有的从崎岖不平的卵石路中间跑过去。雅柯夫急忙将存放卢布银币的小锡罐子藏好,然后奔下楼到厂里,看看这阵骚动究竟是怎么回事。他问了正在乌黑的砖窑附近闲逛的工头普罗斯柯,但是,普罗斯柯啐了一口痰,什么也不说。厂门外有个农妇,面容瘦削,头披黑头巾,身上穿得鼓鼓的。她告诉雅柯夫:附近发现了一具小孩的尸体。 “在哪里?”雅柯夫问,“多大的小孩?” 但是,她说不知道,便匆匆走开了。 第二天,《基辅人》报纸报道:一个十二岁的俄罗斯男孩基尼亚·戈洛夫,在距离砖厂不到一俄里半的一个深谷的湿洞里被谋杀了,他的尸体是两个名叫卡基米尔·斯里万诺夫和伊凡·谢斯津斯基的男孩发现的。他俩的年纪比他大一点,都是十五岁。基尼亚死了一个多礼拜了。他浑身刀伤,鲜血都流光了。他的葬礼在砖厂附近的坟场举行之后,有个汽车司机叫里斯特捎来一把传单。传单上指责这桩谋杀案是犹太人干的。雅柯夫仔细地看了一张,发现这些传单是黑色百人团印的。传单的封面上印着他们那个帝国双头鹰的徽章,徽章下面写着:“将俄国从犹太人手中拯救出来。”那天晚上,雅柯夫在房间里像着了迷似的读着:“这个男孩为了宗教的原因而流血牺牲了,因此犹太人可以把他的鲜血收集起来,送到犹太教堂去供逾越节做未发酵的面包之用。”虽然这是顶荒谬的,他却有点怕。 他站起来,坐下又站了起来,走到窗口,然后匆忙走回来继续看报纸。他挺担心,因为他做工的砖厂恰好在卢基安诺夫斯基区。这个区是不准犹太人居住的。他在那里已经住了几个月了,用的是假名,又没有居留证。他生怕报纸上威胁要对犹太人进行大屠杀。他出生还不到一年,他父亲就在一次事件中给枪杀了——那还谈不上一次什么大屠杀呢!其实那是毫无意思的:两个醉醺醺的士兵开枪把三个在前面赶路的犹太人杀了。他父亲刚好是第二个。但是,雅柯夫上小学时,躲过了一次大屠杀——哥萨克人历时三天的袭击。第三天早晨,房屋还在燃烧,雅柯夫和其他六个小孩被带出他们躲藏的地洞。当时,他看到一个胡须乌黑的犹太人,嘴里塞着一条白色的香肠,正躺在路上一堆血迹斑斑的羽毛里。一头农民的猪紧咬着那个人的手臂。 2 五个月前,在十一月初一个温暖的星期五,第一次大雪还没有降临到这个犹太人居住的小镇。雅柯夫的岳父赶着骨瘦如柴的马和东歪西倒的车子来了。他是个瘦骨嶙峋,愁肠满腹的老头子,身上穿的衣服快散掉似的。他看起来好像是由枯枝用鞭子鼓打的气体装配起来似的。他们两人坐在冰冷而空荡的屋子里,共饮最后一杯茶。屋里死气沉沉、凌乱不堪,雅柯夫的妻子拉伊莎对他不忠,离家出走两个月了。斯莫尔年逾花甲,嘴上蓄着乱蓬蓬的灰胡子,眼角挂着黏液,前额布满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他把手伸进长袍的口袋里,掏出半块黄色的方糖递给雅柯夫。雅柯夫摇摇头。 斯莫尔是个小商贩。他变成他女儿的嫁妆——他没什么给她陪嫁,只好在方便时出出苦力,帮帮忙。他吮了一口放糖的茶,而他的女婿则喝他那不放糖的茶。这茶喝起来味是苦的。他便埋怨生活。老头子虽然不责怪任何人,却不时地对生活评议一番,或问些不痛不痒的问题。雅柯夫沉默不语或简单回答几句。 斯莫尔呷了半杯茶,叹着气说:“用不到成了预言家就能知道你为我女儿拉伊莎的事在骂我。”他悲伤地说着。头上戴的那顶硬帽子,是他从附近小镇上的垃圾桶里拣来的,一淌汗就粘在头上。但是,作为一个教徒,他并不在乎。此外,他还穿着摞满补丁的长袍,一双干瘪的手从长袍里露出来。他的鞋子很肥大,他没有靴子,跑路穿这个,到处流窜也穿的这个。 “谁叨咕过什么?你自己在骂自己吧!你养了个妓女。” 斯莫尔二话没说,掏出一块脏的蓝色手帕,慢慢地哭了。 “那么,你如果原谅我,为什么你几个月不跟她……能这样对待妻子吗?” “没那么久,好像是几个礼拜吧!……” “你为什么不听听我的恳求,去找找拉比呢?” “别叫他来管我的事。我也不管他的事。总而言之,他是个无知的人。” “你总是缺乏慈悲。”斯莫尔说。 雅柯夫勃然大怒,站起来说:“别跟我谈什么慈悲。我一生究竟有了什么?我有什么可给的?我生来是个地地道道的孤儿。我生下来才十分钟,我母亲就死了。而你知道我可怜的父亲后来出了什么事。如果有人为他们祈祷的话,那也是几年后的我了。假如他们在天堂门外等着,那可要等得很久很冷啦,但愿他们别再等着。我那苦难的童年是在臭气冲天的孤儿院里度过的,我好不容易才活下来。我在梦中吃,也在吃中梦。我善于学习语言,学过希伯来文,但关于律法,我懂得不多,犹太法典我懂得更少。不管怎么说,我懂一点《诗篇》。他们教我一种手艺。我十岁时当过五分钟学徒,这我倒并不感到遗憾。所以,我就去工作——那也算工作吧!用我的双手工作。有人说我很‘平凡’,说句实话,很少人懂得究竟谁真的是平凡的。对于那些看起来像是派头十足的人,我们倒要仔细看看。卖酒贩子维斯柯夫,在我看来是个平凡的人,可他搞到的全是卢布。 ……
编辑推荐
1967年,美国最重要的两项文学奖,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文学奖,不约而同地授予了同一部作品,也就是您手上的这本书: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经典印象:修配工》。该书讲述了俄国犹太人雅科夫·博克饱受俄国反犹政府折磨的惨痛经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