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陈榕 页数:224
Tag标签:无
前言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为《新东方英语》的“名人名篇”栏目写了第一篇稿子?回头想了想,应该是在2007年春夏交替的季节吧。非常感谢高敏老师、丁春晓老师,还有长期以来一直担任这个栏目责编的耳海燕老师对我的信任,从最初的每年三四篇,到每年七八篇,到后来的一年十二期,攒到现在出合集的篇幅,四年多的时问竟然就这样一晃而过。 曾经看过一篇英国心理学家写的文章,说对大多数人而言,任何行为在经过66天的坚持之后,就会变成日常的习惯。四年的时间不算短,因为写这个专栏,我的确养成了很多小习惯。比如去书店或是图书馆,会关心新上架的英美小说;碰到喜欢的作品,会想到是否适合推荐;读到精彩的段落,会考虑篇幅长短、情节发展以及文字难度等是否适合做选摘。为此,有了动力,读了很多的新小说;也为此,有了动力,重读了很多过去读过的作品。觉得很幸福,为阅读这些文本所收获的感动。 然而,在幸福之余,也有浓重的惶恐感。自己的笔,无法准确地形容这些书在心灵深处所唤起的复杂情感。就像是一个笨拙的画家,想要捕捉一日的晦明、四季的光影,却不知道如何在画布上落下笔触。该如何形容《心灵是孤独的猎手》所描绘的那种钝痛的寂寞?该如何描述《一个圣诞节的回忆》中那种伤感的温暖?该如何体现《麦田里的守望者》里那种不肯妥协的抗争?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自己去读这些小说——去倾听这些小说对自己的灵魂说些什么,去体会自己的心被这些作品中的哪些细节所打动。 真正好的小说,必定会创造一个专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同样是写人生,《小人物日记》讲知足者长乐,《月亮和六便士》刻画不肯受尘世半分羁绊的灵魂。同样是写人性,《蝇王》关注人性恶,看世外桃源如何变成了修罗场;《问题的核心》关心人性善,描写的是污秽的环境里,人性是暗夜飘摇却不肯熄灭的烛光。如果说在写赏析的时候,存有一己私念的话,那便是希望经由赏析,唤起读到它的人们一点探索的兴趣,由此而结缘,共同走入赏析背后这一部部小说所创造的一个个世界。 那里,的的确确会有更好看的风景。 陈榕 2012年3月
内容概要
本书是《新东方英语》“名篇名人”栏目的文章荟萃,对35部外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赏析。这些作品既有永恒的文坛名家经典,也有备受热捧的畅销新作。本书编著者用凝练、细腻的笔触对一部部作品条分缕析,引领我们走入字里行间,观世间百态,感人生百味。
本书每一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作者简介、英文节选和作品赏析。读者可以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学习地道的英文表达,在品味作品主题之余,体味语言之妙、文学之美。
作者简介
陈榕,1972年生,河南洛阳人。1994年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同年考入该院英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7年获硕士学位,2O02年获博士学位,主攻19世纪美国文学以及西方文论。1999年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访问学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译著1部,并参加了《新编英国文学教程》、《新编美国文学教程》等4部教材的编写工作。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爱情是长久而专注的凝视
《纯真博物馆》——爱情是长久而专注的凝视
《英国病人》——爱在战火纷飞时
《星尘》——爱上一颗星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画布上流转的传奇
《天真时代》——曾经的天真
《黄昏时出发》——熵年之恋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等待归航
第二部分 悲悯的俯角
《问题的核心》——悲悯的俯角
《道连?格雷的画像》——当我们向美追问道德
《蝇王》——童心深处的恶之花
《香水》——无香者的芳香之罪
《金丝雀》——寂寞竟何如
《赎罪》——蘸追悔的墨,画你的容颜
《千万别丢下我》——伤?逝
第三部分 生活在月亮之上
《月亮和六便士》——生活在月亮之上
《法国中尉的女人》——若为自由故
《麦田里的守望者》——拒绝妥协的青春
《心是孤独的猎手》——灵魂孤独曲
《美食、祈祷、恋爱》——旅行的意义
《刺猬的优雅》——刺猬的双面生活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卡波特的时光匣子
第四部分 希望是灰烬下不灭的星火
《安吉拉的灰烬》——希望是灰烬下不灭的星火
《灿烂千阳》——照耀在历史深处的人性光辉
《失物之书》——在失落的创痛中成长
《蜜蜂的秘密生活》——爱如花蜜
《永恒的园丁》——做世界的园丁
《贝蒂》——因为她们,我们成了今天的我们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世界因多样而美丽
第五部分 阅读的祝福
《非普通读者》——阅读的祝福
《朗读者》——向历史深处追问
《偷书贼》——是什么打动了死神的灵魂
《小人物日记》——凡俗者的幸福人生
《查令十字街84号》——云中谁寄锦书来
《金色笔记》——自由女性之惑
《大师》——戴着面具的灵魂
章节摘录
据历史学家考证,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修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建立的缪斯神庙,里面收藏了来自各地的文化珍品。如果以这一时间为衡量标准,博物馆这一概念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当代,博物馆更是成为现代都市重要的景观之一。人们来到巴黎,会去卢浮宫,为了看一看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人们来到伦敦,会去大英博物馆,为了看一看莎士比亚的手稿真迹;人们来到北京,会去故宫,为了看一看太和殿的庄严肃穆。帕慕克的小说《纯真博物馆》写的也是博物馆,也是收藏。不过,这座博物馆没有卢浮宫或故宫的壮丽恢弘,它不过是位于伊斯坦布尔穷街陋巷中的一所民宅;藏品也不是年代久远的名画或价值连城的古董,而是生活中最寻常的物品:勺子、叉子、挂钟、钥匙、彩票票根、手帕、发卡、耳坠……这是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建立的纪念馆,为了纪念一份爱情。 小说中,修建博物馆的凯末尔出身于土耳其上流社会,他本来已有了门当户对的女友茜贝尔,却因为一次邂逅,爱上了远房的穷亲戚、比自己小12岁的芙颂。起初,凯末尔并不知道这份感情的真正含义,他一边和芙颂陷入热恋,一边和茜贝尔订了婚。为此,芙颂决然离开。在与茜贝尔订婚后,凯末尔才认识到,芙颂是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为此,他选择了与茜贝尔解除婚约。他下定决心要找到芙颂,和她结婚。可是,一年以后,当他和芙颂再次相遇时,却发现芙颂已嫁给了电影人费利敦。凯末尔为了接近芙颂,天天以亲戚的名义到芙颂家吃晚饭、聊天,就这样执着地坚持了八年。他甚至还赞助费利敦拍电影,帮助他成为知名的导演。然而,成名后的费利敦却和芙颂因感情破裂而离了婚。离婚后,芙颂接受了凯末尔的求婚。不幸的是,订婚第二天他们就遭遇了车祸,芙颂当场死亡。幸存下来的凯末尔决定建立一座博物馆来纪念他一生的挚爱。为此,他买下了芙颂家的旧居,并在其间摆满了他认识芙颂以来所收集的旧物。他希望能够透过这些展品,让人们了解他爱的是怎样一个女子,以及自己是怎样深深地爱着她。 所谓博物馆,其实是时间的招魂器。每一件物品,都源自一段过去,各自诉说着各自的故事。在小说的结尾,凯末尔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按照世俗的标准衡量,凯末尔的生活离幸福有相当的距离:他爱了芙颂九年零四个月,两个人刚刚能够相守,芙颂就以死亡与他诀别。然而,从另外一层意义上看,凯末尔也的确是幸福的。如果我们将幸福定义为爱,那么他的一生正是因为芙颂而懂得了爱、得到了爱。而且,即便在芙颂死后,凯末尔也并不孤独:他通过建立博物馆,用一件件旧物穿起了时空的链条,还原出了他所深爱的芙颂,与她的灵魂永远相伴。 凯末尔从与芙颂相识之初,就养成了收集芙颂身边物品的习惯。这是因为芙颂是他在现实中没有资格靠近的女子:他们初相识,凯末尔不是自由身,有即将订婚的女友;他们再相遇,芙颂不是自由身,已成为他人之妻——凯末尔和芙颂坐在同一张餐桌,咫尺的距离,却像博斯普鲁斯海峡一样远;终于,他们订了婚,死亡却用无人能与其对抗的力量,将两人彻底分离。收藏对凯末尔来说不仅仅是爱好,他是在用它对抗现实对他爱情的否定。物品是无生命的,却会因为它与主人的靠近而沾染主人的气息,带上主人的精魂。凯末尔借着这些物品,汲取和依恋着芙颂温暖的存在感。芙颂是凯末尔一切藏品的源头,也是一切藏品的皈依。比如,凯末尔的藏品中有芙颂的4213个烟蒂,香烟来自同一个品牌,表面看不出特别的差异,但凯末尔的眼睛却辨别得出它们各自鲜明的个性:有的抽到了尽头,有的半中腰熄灭,还有的被狠狠掐灭。它们留下了芙颂的唇纹或指印,透射出芙颂4213个时刻的心情。借着它们提供的线索,凯末尔在心中细细回想着芙颂在这4213个时刻里每一刻的姿态和表隋。即使人已去,只要物尤在,便可以凭借物,唤起记忆中的盈盈身影以及一颦一笑,以慰怀想。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