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远去的背影

出版时间:2007-7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维强  页数:20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尚未远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与杭州》包括文明的普及化和教育的多样化,1921年春天的画卷,在新的和旧的之间,落花水面皆文章,“西泠片羽”,休休有容,逝水人生,尚未远去的背影,大学与人,今宵听雨兼听风如在西湖山馆里,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湖上的华时”,“我用残损的手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平生山林意,“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对一种精致生活的追忆。

作者简介

  周维强,男,1964年3月出生,浙江省嘉兴市人。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近世诗僧寄禅》(台湾佛光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蓟门黄昏:元史随笔》(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书林意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2002年1月重印)、《扫雪斋主人:钱玄同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太白之风陈望道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等。所发表的有关中外文史、教育学、新闻与传播学等方面的图书评论、学术论文以及散文随笔等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新闻与传播》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以及《读者》、《书摘》、《散文选刊》、《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全文转载或转摘。所著图书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  现任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教育信息报副主编、副编审。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美学学会理事。

书籍目录

文明的普及化和教育的多样化——谢和耐笔下的南宋杭州“教育生活场景”1921年春天的画卷——芥川龙之介写西湖在新的和旧的之间——青木正儿说西湖落花水面皆文章——西湖风景在陈从周教授的散文里“西泠片羽”——谢国桢教授记游西湖休休有容——马一浮在杭州逝水人生——从两部日记看徐志摩在杭州的踪影尚未远去的背影——陶行知先生在杭州的教育踪迹大学与人——竺可桢先生在杭州的几次演讲今宵听雨兼听风如在西湖山馆里——青年钟敬文在杭州的民俗学活动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李叔同在西湖的出家“湖上的华时”——俞平伯与杭州的文化因缘“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抗战片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在杭州平生山林意——赵孟頫与美丽杭州的文化因缘“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关汉卿与杭州的文化因缘对一种精致生活的追忆——张岱在湖上的往事附录“旧时月色”——流在近世文化人散文里的西溪后记

章节摘录

  “教育也并非总是纯然文学性和书卷气的。进士科当然是最为人向往的,它考的是韵文和散文,而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并为高中者打开了一条辉煌的仕途。不过,此外还有更专门化和更技术性的考试科目,如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开元礼、三史、学究、明法等,不必说还有武学和医学了。”谢和耐讲述道。专科教育不始于宋,唐代就有了。但正如谢和耐所说的,到南宋,实际问题在教育中不再受到忽视。  在谢和耐的这部著作里,我们看到,南宋杭州的教育,在科举教育的主流旁侧,也还并存着其他形式的教育的支流。或者说:谢和耐的著作给我们勾画了南宋时代杭州城里文明普及化和教育多样化的生动场景。假如有所谓的“南宋遗风”,这个“文明普及化和教育多样化”的传统,不是很有意味的么?  2005年8月29日的《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条标题为“杭州欲为‘南宋遗风’正名”的消息: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杭州的人文精神在精致和谐之外,总是留有“南宋遗风”的影子。多年以来,人们总是将杭州人注重享受、追求安逸的生活态度追究到“南宋遗风”身上,且多持批判态度,而学界对于宋代历史的研究也多只集中于北宋。现在有一批学者准备重修南宋史,50卷本大型南宋史学研究丛书于日前正式启动。  《南宋史研究丛书》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持编纂,邀请了一批国内外在南宋史研究领域内一流水平的专家学者,开展南宋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内的研究,立体挖掘“南宋遗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尚未远去的背影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