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宗临床治验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曹奕  页数:197  

前言

  张道宗(原名童本荪)先生,安徽合肥人,1965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对祖国医学有着深厚的情感、执着的追求。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时,被分配到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  十年动乱中,先生多次参加支农医疗队,最后下放到霍山县安徽省国防工办皖西医院。即使在基层条件简陋的情况下,先生也未放弃对中医事业的满腔热忱、不懈追求,用银针、用草药为患者解除病痛。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深知民众疾苦,养成了善于思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凡遇重症、难症,经常加班加点,利用休息时间查阅文献资料.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有效率,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戴。先生古文功底深厚,熟读中医经典,善于周密思考,勇于探索创新,诊疗思路独特,治疗手段丰富,在中医辨证、处方用药、针法运用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在内、外、妇、儿科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先生至今仍然难忘那段经历带给他的厚重积累。  “文革”结束后先生重回母校,以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执鞭任教。将在基层积累的实际经验,经过理论的提炼再次得到升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提出著名的“通督调神”“四时皆有土”学说,提出中医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要设在附属医院,与临床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观点,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他率领教研室同志编写《传统针灸辨证处方》。其中,许多处方被选人教材《针灸处方学》作教学之用。曾受邀到海外讲学。在临床方面先生更是以治疗疑难杂症著称,深受病人爱戴。张教授四十年来培育海内外学生无数,可谓桃李芬芳,誉满天下。由于先生在教学上诲人不倦,在临床上医术精湛、作风踏实、医德高尚,有口皆碑,获得省“百万职工跨世纪赶超功臣”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内容概要

  张道宗先生,对祖国医学有着深厚的情感、执着的追求。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时,被分配到安徽医学院附属医院。在临床方面先生以治疗疑难杂症著称,深受病人爱戴。张教授四十年来培育海内外学生无数,可谓桃李芬芳,誉满天下。  本书作者作为张教授的学生,跟随教授临床多年。受到先生耳提面命,亲自传授,获益匪浅。我们将先生近二十年来的临床经验加以分类、整理成册,在每个病症后加上评析,方便学习理解,供临床医生、实习医生作为工具书参考。

作者简介

  张道宗,全国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上篇 学术特点一、张道宗教授的治学特点(一)熟读伤寒 精研甲乙(二)科学诊断 病证结合(三)重视脾土 善用督脉二、张道宗教授的临证特点(一)治病必须先辨证(二)针药并用治疗疑难杂症(三)四时治病皆重视脾“土”(四)重视针刺手法,精研子午流注(五)针灸尤重督脉三、张道宗教授的用药特点(一)善用对药(二)善用经方四、张道宗教授的著作特点下篇 临床经验一、内科疾病(一)呼吸系统疾病1.感冒2.咳嗽3.哮喘4.失音5.咯血(二)循环系统疾病1.心悸2.胸痹(三)消化系统疾病1.胃脘痛2.鼓胀3.胁痛4.腹痛5.泄泻6.呃逆7.便秘(四)泌尿系统疾病1.淋证2.水肿3.癃闭(五)内分泌系统疾病消渴(六)神经系统疾病1.头痛2.眩晕3.中风4.面瘫5.痿证6.三叉神经痛7.振掉8.癫病9.痫病10.失眠11.呆病(七)血液系统疾病紫癜二、妇科疾病1.月经不调2.痛经3.不孕4.带下病5.崩漏三、儿科疾病1.多动症2.遗尿3.脑瘫4.婴儿痉挛症5.小儿斜颈6.婴儿腹泻7.疳积8.自闭症9.脑发育不全四、风湿病、骨关节疾病1.腰腿痛2.肩周炎3.网球肘4.项强5.跟骨痛五、皮肤病1.蛇串疮2.丹毒3.湿疹4.斑秃5.风疹6.黄褐斑六、五官科疾病1.鼻渊2.鼻衄3.咽喉肿痛4.眼睑痉挛5.喑哑6.眼睑下垂7.牙痛8.舌痛9.耳鸣、耳聋10.近视11.复视附篇 学术经验探讨一、张道宗教授通督调神学术思想浅析1.针刺督脉治疗脑中风2.针刺督脉治疗癫痫3.针刺督脉治疗颈性眩晕4.针刺督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针刺督脉治疗脊髓损伤后截瘫6.针刺督脉治疗儿童多动症7.小结二、张道宗教授辨治面瘫经验总结1.本虚标实,祛邪不忘同本2.把握时机,施治必须分期3.审症求因,选穴参照解剖4.针药并用,慎用激素三、张道宗教授辨治脾胃病经验四、张道宗教授治疗月经不调的体会1.气滞2.血瘀3.血热4.胞宫寒5.虚证五、脾土在临证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探四时中的土1.脾与心2.脾与肺3.脾与肝4.脾与肾

章节摘录

  (一)熟读伤寒精研甲乙先生临床善用仲景经方,对其学说有较深入的研究。尤其对《伤寒论》之真谛领悟最精。他研究《伤寒论》的最大特点是深究善思,尊古而不泥。  他认为,所谓“六病”即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厥阴病、少阴病。这六个病类,是外感热病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理反应。而《伤寒论》中的“证”是纲中之目。病中之证,如太阳病中的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少阳病中的小柴胡汤证等即是。  证又由许多症状组成,如头痛、发热、恶寒、项强、脉浮等。这些都是单独的症状。临床时,就是通过四诊对疾病的症状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疾病的病位(表里)、病性(寒热)、病势(虚实),病因和病机,即根据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阴阳气血等病理变化的结果,进而确定“证:的诊断。所以说“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它比“症”更能提示疾病的本质。  《伤寒论》集症为证,随证至法,依法处方,见斯证用斯方,用斯方即遣斯药,理、法、方、药一线贯串,丝丝人扣,这是《伤寒论》辨证用药的主要特点。故在钻研《伤寒论》时,应该注意区别病、证、症的含义及其运用。  中医治病,首别阴阳,阴病、阳病是一个整体性大证候系统。它是正邪斗争所产生的整体性病理反应的总纲,而《伤寒论》中所说“六病”属于阴阳两大病整体性证候系统的分支证候系统。“脉证”并治中的“证”,则是分支证候系统中的小证候系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张道宗临床治验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