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谢三星,于丽丽 编 页数:254
内容概要
草食动物可提供大量有机肥,由此促进种植业增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21世纪养殖牛、羊、兔、马等草食动物将成为我国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我们以数十年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和临床所取得的第一手实例为基本素材,编写了这本《草食动物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 《草食动物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从目前养殖业的实情和需要出发,详尽介绍混合感染症的临床实例,每一实例都包括发病简况、主要病状、剖检病变、初诊印象、定性诊断、应急措施、效果观察和经验小结等内容。 《草食动物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所列举的病例都是实例,应该成为各位临床兽医和各种类型的养殖场的技术人员,以及养殖专业户等必备的临床书籍。通过对此书的不断学习,当您在临床上遇到草食动物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时,就不会束手无策,而会胸有成竹地解决难题。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兔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兔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症(二)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症(三)幼兔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症二、兔两种细菌混合感染症(一)乳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二)兔溶血性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三)兔A型魏氏梭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四)长毛兔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五)种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症(六)肉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症(七)獭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附红细胞体 (支原体)混合感染症三、兔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症(一)兔魏氏梭菌和出血症病毒混合感染症(二)兔大肠杆菌和出血症病毒混合感染症(三)肉兔巴氏杆菌和出血症病毒混合感染症(四)仔兔出血症病毒和绿脓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症(五)兔出血症病毒和李氏杆菌混合感染症(六)肉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出血症病毒混合感染症四、兔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症(一)獭兔球虫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症(二)肉兔疥螨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症(三)獭兔痒螨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症(四)獭兔球虫和大肠埃希杆菌混合感染症(五)兔豆状囊尾蚴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六)兔球虫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七)獭兔球虫和波氏杆菌混合感染症(八)哈白兔痒螨和绿脓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症五、兔病毒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症(一)獭兔出血症病毒和球虫混合感染症(二)肉兔出血症病毒和弓形虫混合感染症六、大耳白兔两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症大耳白兔线虫和豆状囊尾蚴混合感染症第二部分 羊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羊五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绵羊肝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捻转血矛线虫、结节虫和鼻蝇三期幼虫混合感染症(二)山羊球虫、捻转血矛线虫、肝片形吸虫、莫尼茨绦虫和羊虱混合感染症二、羊四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绵羊丝状网尾线虫、捻转血矛线虫、结节虫和疥螨混合感染症(二)绵羊大片形吸虫、前后盘吸虫、捻转血矛线虫和食道口线虫混合感染症三、羊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波尔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症(二)小尾寒羊魏氏梭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附红细胞体(附红体)混合感染症(三)小尾寒羊魏氏梭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巴贝斯焦虫混合感染症(四)山羊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混合感染症(五)小尾寒羊双腔吸虫、细颈囊尾蚴和棘球蚴混合感染症四、羊两种细菌混合感染症(一)山羊魏氏梭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症(二)羔羊魏氏梭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三)小尾寒羊链球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症(四)绵羊腐败梭菌和魏氏梭菌混合感染症(五)绵羊链球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六)槐山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七)南江黄羊链球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症(八)莎能奶山羊链球菌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症(九)山羊巴氏杆菌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症(十)莎能奶山羊巴氏杆菌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症(十一)波尔山羊附红细胞体和肠毒血症混合感染症(十二)波尔山羊大肠杆菌和黏质沙雷菌混合感染症五、羊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症羔羊轮状病毒和疑似萼状病毒混合感染症六、羊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症(一)山羊痘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二)山羊痘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症(三)山羊传染性脓疱和坏死杆菌混合感染症(四)奶山羊传染性脓疱和角膜结膜炎混合感染症七、羊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症(一)山羊水肿梭菌和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症(二)山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贝氏莫尼茨绦虫混合感染症(三)羔羊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大量软蜱寄生混合感染症(四)山羊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症(五)小尾寒羊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和脑多头蚴 (脑包虫)混合感染症(六)羊附红细胞体和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症(七)绵羊无浆体和泰勒焦虫混合感染症八、羊两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症(一)绵羊肺线虫和歧腔吸虫混合感染症(二)小尾寒羊捻转血矛线虫和鼻蝇蛆混合感染症(三)波杂山羊毛首线虫和扩展莫尼茨绦虫混合感染症(四)山羊扩展莫尼茨绦虫和食道口线虫混合感染症(五)绵羊东毕吸虫和双腔吸虫混合感染症(六)山羊球虫和疥螨混合感染症(七)小尾寒羊痒螨和毛虱混合感染症第三部分 牛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牛五种病原混合感染症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大肠杆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症二、牛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黑白花奶牛魏氏梭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二)新生犊牛轮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菌混合感染症三、牛两种细菌混合感染症(一)牛A型、C型魏氏梭菌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症(二)牛C型、D型魏氏梭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亚种)混合感染症(三)荷斯坦奶牛魏氏梭菌和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症(四)黄牛魏氏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症(五)奶牛巴氏杆菌和附红细胞体 (支原体)混合感染症(六)奶牛布氏杆菌和鹦鹉热衣原体混合感染症(七)犊牛肺炎链球菌和支原体混合感染症四、牛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症犊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和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症五、牛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症(一)犊牛大肠杆菌和冠状病毒混合感染症(二)牛空肠弯曲杆菌和冠状病毒混合感染症(三)黄牛产单核细胞增多李氏杆菌和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症六、牛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症(一)牛巴氏杆菌和环形泰勒焦虫混合感染症(二)奶牛附红细胞体和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症(三)奶牛附红细胞体和环形泰勒焦虫混合感染症(四)奶牛附红细胞体和龚地弓形虫混合感染症七、牛两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症(一)牛捻转血矛线虫和奥斯特线虫混合感染症(二)牛东毕吸虫和肝片形吸虫混合感染症(三)奶牛伊氏锥虫和巴贝斯焦虫混合感染症第四部分 马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一、马两种细菌混合感染症(一)粪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症(二)骡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沙门菌混合感染症二、马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症马、驴、骡刚果嗜皮菌和疙瘩皮肤病病毒混合感染症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兔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症 一、兔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症 (一)家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假单胞菌混合感染症 【发病简况】 某市两个兔场冬季和春季问,在7~15日龄哺乳仔兔群中,发生以鼻炎和呼吸道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先后调查18窝112只NS1仔兔,几乎全部发病、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随后几年在这两个兔场又先后检查了不同来源的病、死成年兔48例,其中21例(占43.75%)为怀孕后期的母兔,11例(占22.91%)为注射兔巴氏杆菌灭能苗或兔魏氏梭菌灭能苗12小时左右死亡的公、母兔,16例(占33.34%)为自然死亡的青年兔。 【主要病状】 病乳兔普遍消瘦,呼吸困难,鼻孔周围被毛有脓性分泌物附着;部分病乳兔鼻孔有脓性结痂,常发出鼾声。病程较短,病兔多在出现病状之后2~7天死亡。 48例病死成年兔死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鼻炎病状,鼻孔周围有脓性分泌物附着,病兔膘情度均差。 【剖检病变】 先后共剖检8例病死乳兔,均具有相似剖检病变特征,即病死兔的鼻腔和鼻窦均存留脓性分泌物,黏膜充血;肺部散布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灰白色脓疱,脓疱壁较厚,并具有弹性,脓疱内存留乳白色、黏稠的脓液;在8例中有2例(占25%)还发现心包腔积脓。 先后共剖检48例病死成年兔,病变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I型:共有29例。病死兔的肺部散布大如鸭蛋、小如芝麻的脓疱,脓疱数多少不一,多者可达10多个,脓疱和包膜较厚,有弹性,多旱黄白色和灰白色。29例中有多达27例脓疱内积满奶油样、灰白色威乳白色脓液,仅有2例的脓液呈灰褐色。 Ⅱ型:共有19例。病死兔肺部的一侧或大部分与胸壁发生粘连,并常形成大脓疱。19例中有17例的胸腔内充满乳白色或灰白色的脓液和干酪样物,有2例的脓液呈灰褐色。 【初诊印象】 1978~1988年,在不同类型的兔场中,以鼻炎、肺部脓疱和胸腔化脓病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家兔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存在三种病原混合感染的问题。 【定性诊断】 以无菌操作法采集203例病料——脓液,分别接种于改良麦康凯琼脂平皿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平皿培养基,于37℃温箱培养24~48小时;分别挑取平皿上的菌落,接种于同种斜面培养基;于37℃温箱培养24小时供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动物接种和血清学等鉴定用。 在203例病料中,有191例(占94.08%o)分离出193株细菌,可分成三类不同菌落形态、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反应。有146个(占75.12%)菌株属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可分为4个不同抗原型;有34个菌株属于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其中的26个(占76.47%)菌株进行荚膜抗原型鉴定,结果均属于A型;另外还有8个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
编辑推荐
提供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解题的途径,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一题多变、同题异解、异题同解:拓展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将方法和技巧真正固化为核心素质。 中考探秘:通过剖析各地中考真题,介绍各种新题型及其特点以及应对之策,提高应变和实战能力。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