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高建平 页数:40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艺术中的表现性动作:从书法到绘画(英汉对照)》主要内容包括:线的特性;线条之间的关系;绘画的动作之一:表演、表现和力量;绘画的动作之二:势、韵律和时间等。
书籍目录
引论 中国社会、精神和文人画第一章 线的特性第二章 线条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绘画的动作之一:表演、表现和力量第四章 绘画的动作之二:势、韵律和时间第五章 画家、绘画与所画对象之一:穿透世界的表象第六章 画家、绘画和所画对象之二:通过动作展示自我第七章 表现性动作的整体后记
章节摘录
当绘画变成了某种可以被论述的东西,它便开始经历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并非有关绘画的一切都可以被讨论或者写下来,此外,某些绘画技巧也只能通过动作而不是语言来传授。在画坊里,学徒只需简单地照师傅的做法去做,无需太多的语言教诲和评论。那些画坊里的作画秘诀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此外,因为它们是师徒之间秘密传递的,故而也无需经受批评。但是,当绘画变成了某种可以进行书面论述的东西时,原理的讨论就成为可能。于是画家们不得不讨论和捍卫他们的原则,那些没有得到捍卫的原则易于被放弃,例如某些程式或某些细节技巧。此外,一幅画,像其他的艺术品一样,都是既满足了程式要求,又表达了画家的意图。尽管对于非常古老的绘画来说,做出这种区别非常困难,但是,艺术家的趣味却可以在他本人所写的画论文献中清楚地显示出来。 由于这些原因,根据现存的画论文献写就的绘画史与根据作品写就的绘画史之间可能会有区别。当然,一部优秀的绘画史应是基于对这两种来源的资料的比较性分析。然而,如果我们按照上文提到的,把绘画分为三种类型,那么我们必须意识到,画论文献在不同类别中各自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职业画家和宫廷画家很少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写下来,艺术史著作偶尔也会记录他们当中的一些出类拔萃的人,但他们并不总是受到公平对待。因此,对他们的研究必须更多地依赖于现存的绘画作品。相反,文人画的历史,不可避免地需要把重心落到从过去留传下来的画论文献上。这种绘画源于一些读书人的新颖的审美观念,例如苏轼、黄庭坚、米芾,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思想。反过来,他们的思想又在元代像黄公望、倪瓒、王蒙等许多其他画家那里付诸实践。明清时期,有关绘画的书籍大量生产,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文人画的。因此,任何文入画的历史必须主要依赖于这些文献,当然,如果参考保留至今的绘画作品,那就更好了。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