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立场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元祥  页数:396  

内容概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育实践呼唤着教育理论的指导。教育科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教育理论还远远不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我们还需要努力,一方面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另一方面要吸收外国先进的理论和经验,但重要的是要深入我国的教育实际,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郭元祥,1964年生,湖北仙桃人。教育学博士。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活动课程的设计》(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教育逻辑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生活与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教师的20项修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著作10余部。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多篇。  先后主持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等9项课题的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 感悟教育人生第一编 教育之真与生活之蕴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试论教育中的非系统性论“生活世界”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意蕴生命教育:本质、立场与条件关于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的思考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第二编 课程之灵与知识之魂课程理解的转向:从“作为事实”到“作为实践”论课程观的转向论知识的教育学立场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知识观的转向论课程知识选择的主客体尺度教师的课程意识及其生成教师即课程:意蕴与条件学校课程制度及其生成关于地方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第三编 教学之本与能力之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转向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论课堂生活的重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十大关系第四编 理论之镜与方法之鉴元教育学概论教育学范畴问题探析论教育学的逻辑范畴和范畴逻辑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论教育研究的历史意识与逻辑意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考察关于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的若干问题思考大规模教育实验:意义与局限后记

章节摘录

  杜威指出:“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正在经历着一个彻底的根本的变化。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必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①教育是为着人的生活,是生活的需要。  “教育即生活”与“学校即社会”信条具有内在的联系。作为生活的教育,是不能离开社会生活背景的,教育需要把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作为儿童生长的背景,但又不能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无所作为。这要求作为生活的教育给予儿童一种经过教育本身改造了的社会生活情景。因而,“教育即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教育改造社会生活的含义。  在谈及学校教育对社会生活的改造作用时,杜威认为,学校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简化社会生活,以便使儿童适应并促进儿童对社会生活的把握。杜威说:“我们目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数量很大,相互交织在一起,即使处于最有利地位的儿童,也不能很快地分享其中很多最重要的部分,由于儿童没有参与这些关系,它们的意义不被儿童理解……结果是一团混乱,无所适从”,学校教育机构的“首要职责就在于提供一个简化的环境。”②其二,净化社会生活。学校教育的职责不仅在于简化社会生活,以使儿童适应,而且在于尽力排除现存环境中的丑陋景象,以免影响儿童的心理习惯。“学校要建立一个净化的活动环境。选择的目的不仅是简化环境,而且要消除不良的东西。……学校有责任从环境中排除它所提供的这些坏东西,从而尽其所能抵制它们在通常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其三,平衡社会生活。由于儿童生活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之中,接受的社会生活的影响往往有片面之处,教育就应使儿童生活于一种整体的、全面的、合理的社会生活环境之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教育的立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作者独特的见解 让人耳目一新
  •   这书有许多的新观点。值得一读。尽管不是专著,而里面的文章可圈可点之处很多。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