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国风云

出版时间:2009-8  出版社:安徽教育  作者:赵王  页数:27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南朝的梁三国鼎立。随后,东魏被北齐高洋所篡,西魏为北周宇文家族继承,梁朝也经侯景之乱后被陈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攻伐。    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攻灭北齐,随即却被外戚杨坚窃取,最终隋朝于公元589年消灭陈朝,三国归隋。    前三国上承秦汉,后三国开启隋唐。在这场政权与江山的争夺中,我们看到了以流血与死亡的风险所换得的血酬。在这种暴力掠夺,暴力抢劫的血酬中,有人长袖善舞,巧取果实,有人付出生命,却一无所有。    在历史的真相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思考——什么是最有力的,来自于人心的征服?完美无双的君王,唯一的一根软肋在哪里?怎样在矛盾中抉择,直指胜与负?    这段以血为代价的后三国风云,是每一个看中国历史的人,都跳不过击的一页!

作者简介

赵王,原名赵波。江南人,与书结缘。编书养家糊口,写书娱人悦己,读书磨时度日。

书籍目录

一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萧衍的冰火两重天二  疯狂的冒险——八百贼兵的起家史三  决战台城——是希望让人绝望四  水深火热——南朝繁华终似水五  湘东一目——萧家兄弟相残六  为他人作嫁衣裳——西魏的狼子野心七  像我一样疯狂——高洋的颠倒人生八  兄终弟及——北齐和北周的兄弟皇帝们九  战端再起——周齐鏖战十  隐忍十二年——宇文邕的横空出世十一  南方的坚守——陈霸先的出场十二  新王朝的降临——陈朝的艰难崛起十三  及时行乐——无愁天子的幸福生活十四  一笑相倾国便亡——高纬的荒唐战事十五  已报周师人晋阳——东西合璧十六  唾手可得——得天下无易如杨坚者十七  三国一统——盛世呼之欲出

章节摘录

一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萧衍的冰火两重天书香世家先让跛子侯景在慕容绍宗的追击下抱头鼠窜一番,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南边,去了解了解梁武帝萧衍这老头。先前,我似乎说了萧衍很多坏话,诸如他昏庸无能,导致陈庆之因无援而败北;他三次任人唯亲,使十数万大军毁于一旦。其实,这只是他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而且是在晚年更加凸显而已。我们先来看看梁武帝执政的时期——南朝(依次为宋、齐、梁、陈),那是一个“君君臣臣”观念靠边站的特殊年代,宫廷政变频发,改朝换代如同儿戏。在萧衍执政前,宋、齐两代死于非命的皇帝便有九个之多,比如,宋少帝刘义符为大臣所杀,理由只是调皮过头,没有人君之相;而大名鼎鼎的宋文帝刘义隆是被儿子砍死的;宋前废帝刘子业是被叔叔废掉的;宋后废帝刘昱和宋顺帝刘凖是被权臣萧道成收拾的。刘宋王朝八个正牌皇帝里得以善终的只有三个。而接下来的萧齐王朝更是短命,头尾只有二十四年,七个皇帝里也只有三人善终。在南北朝,拳头便是真理,只要你力气大,当皇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不像刘汉、赵宋、朱明那些观念正统的王朝,你辛辛苦苦爬上来了,可底下的那些方孝孺们都会活活把你气死。可见作为宋、齐王朝的接盘手,萧衍四周的环境是很险恶的,若是一直昏庸如此,应该老早被居心叵测的手下砍了头了。在南朝的二十四个皇帝里,梁武帝的执政时间是最长的,头尾达四十八年之久,接近占了整个南朝的三分之一。这虽然得归功于萧老头顽强的生命力,他活了八十六岁,在中国所有皇帝里荣居第二——比“十全老人”乾隆少了三年。从这可以看出,梁武帝的执政能力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先撇开萧衍的帝王身份,光是以个人能力来看,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几近全能;而单以个人品德来看,他的表现也近乎完美。借用我们伟大领袖赞扬白求恩的话说,萧衍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先说说他的文学才华。当年南齐王朝竟陵王萧子良雅好文学,天下文士纷纷归附。萧衍和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等都是座上之客,号曰“竟陵八友”。能与谢朓这种连李白都敬慕不已的诗坛巨匠酬唱应和、平起平坐,萧衍的文学水平可见一斑。当了皇帝后,他的诗兴依然不减,七言诗更是写得得心应手,仿效者四起。其中以他的《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连后来唐代的“诗佛”王维都在抄袭他的诗意——王维的《洛阳女儿行》一开口便是“洛阳女儿对门居”,几乎照抄照搬。别看李、杜把七言诗写得气势磅礴、得心应手,要不是萧衍和他的朋友圈子对着花草、脂粉等无聊之物吟诗作对,研究“四声八病”这些让人头昏脑眩的韵律,甘当垫脚石,探路摸索,唐诗的雄伟气象肯定要推迟好多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萧衍的大力推行,梁朝文风大盛,形成了好几个文学集团。先不说文人骚客,便是那些赳赳武夫也以能吟诗对韵为荣。曹景宗是梁武帝手下的大将,粗人一个,有回把北魏军队揍得鼻青脸肿,居功甚伟,胜利归来,萧衍自然大摆庆功宴,为其接风洗尘。有萧衍压阵,这次宴会的格调当然非常高了,朝贵们都要连句赋诗。齐梁诗人吟诵的境界虽不高,不外男男女女、花花草草、山山水水,但追求的难度却很高——设定韵脚赋诗。这种高难度的活,萧衍自然一片好心,不会去为难曹大将军——曹将军虽读过点史书,可最爱干的活是打猎,以为“此乐可让人忘生死”。结果一群文人骚客抢先把韵脚几乎用光了。这下把曹景宗急坏了,他拉下睑,请求赋诗。萧衍忙说:“爱卿技能甚多,才华出众,何必在乎能不能做诗呢。”言下之意是,你打仗的水平就够你臭屁了,不要在写诗上自取其辱了,那是文士的事。要是换个朝代,或者换位将军,皇帝都已好言相劝,有个台阶自然就下了。但曹景宗却偏偏不从,趁着酒意,不依不饶。人家好歹是得胜归来,不能太扫他的兴,萧衍只得应承下来。但更糟糕的事情还在后头:前面的文士很不讲义气,已经争先恐后把那些好使的韵脚抢着用了,只剩下“竞”、“病”两字了。这难度太大了,别说曹景宗这粗人,便是换成旁边那位负责发放韵脚的尚书左仆射沈约,估计也得搜肠刮肚一番。此时即便谁和曹景宗关系再铁,估计也只能收起同情的目光,等着看笑话了:都是你自找的。然而喝得醉醺醺的曹景宗却让旁边的文士再次抓狂,他提笔须臾而成:“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诗意虽朴实,但与曹景宗此回北伐之事完全贴切。好诗!萧衍折服了,惊叹不已;而沈约这位专事研究“四声八病”的文士也为此击节多日。无须多言,将此事载入史册,梁武帝如此下令。其实做诗的确不是曹景宗的强项,可他为何执意冒此风险,而不怕丢人现眼?因为在梁朝这个文风大盛的环境里,在萧衍手下混饭,你不会骑马,不会打仗,没关系,没人瞧不起你,因为那是粗人的活;可你不会做诗,你就不人流了。赳赳武夫都能如此,围绕萧衍左右的文士更是文采斐然。萧衍的儿子萧统(梁昭明太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都是吟诗作文的高手,身边文士云集。中国最早的文学选集,便是出自萧统之手,俗称《昭明文选》,也是后人挑灯夜读来汲取文学营养的重大奶源。说太多,反正大伙也记不住,一句话:中国帝王喜弄风骚者甚多,可多数都是附庸风雅,纯粹浪费唾沫和纸张的,能在文学史上留下个名字,并切实作了继往开来责献的,萧衍父子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几位。中国的诗骚之徒和道学中人的形象有时统一,有时却近乎对立。擅长诗骚的人对国学不一定通晓,让李白吟诗,斗酒虽可千篇,但真刀真枪作起道学文章来,肯定要累得半死。而宋明时代的那批理学家,讲起十三经的来龙去脉来,可以天花乱坠,但一旦写起五绝七律来却是缩手缩脚,满篇匠气。可萧衍父子们却是特例,他们将这两种形象合二为一。萧衍虽喜吟诵风月,但儒玄之学的底子却相当惊人。出身大族的他,“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后来虽然当了皇帝,可他在日理万机之余,依然燃烛夜读,卷不辍手,常至午夜方休。这种近似“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完全可以和后代科举考生一拼高下了。皇帝一旦与书共枕,后宫的嫔妃们便无事可干了。要知道南朝的皇帝都是出了名的荒淫——不要说民间的粉黛以及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堂妹表姐之流,便是亲姐(宋前废帝刘子业)、亲娘(宋孝武帝刘骏)都不放过。然而萧衍却对后宫粉黛没有太大的兴趣,最后便连男人在床笫里的基本权利也放弃了——很明显,不是他身体的问题。堂堂帝王,置三千佳丽不顾,却是青灯一盏,夜夜苦读,让人实在难以想象。如果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后人苦读的动力,不知这位已登上九五至尊之位的帝王还在追求什么?答案只有一个:纯粹是兴趣惹的祸。儒、玄两家萧衍都有研究,《周易讲疏》《尚书大义》《春秋答问》《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浩浩两百余卷,光是这书名便让人望而生畏——这可是咱们中国最艰深的学问。说他著作等身,毫不为过。他不仅自己研究,而且还要影响整个王朝——那些王侯大臣和他探讨义理都是家常便饭。由于儒学传统从汉末便已时断时续,日渐式微,他便设立五馆,广收生员,置五经博士,在儒学存亡绝续之时出力不少。汉武帝刘彻提倡“独尊儒术”,看似是儒家的忠实粉丝,但实际上儒学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萧衍则纯粹到了迷恋的程度。除儒、玄之学外,他还喜欢撰史。他对先前断代史的写法不以为然,认为那是将历史强行割断,便自己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比《资治通鉴》早得多)。虽然此书后来失传,但他自我迷恋的话我们可以记一下:“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没底气的人是不敢吹这种牛的。有这样一个孜孜不倦追求文化的老爹,他的儿子自然也是满腹经纶。他的大儿子萧统三岁便要学《孝经》《论语》,五岁便可吟诵《易经》《春秋》《尚书》这些最难的经典,足以让现在的国学家们汗颜了。

后记

这世上有哪种文明,既历史悠久,又从未断裂?古巴比伦?不是,它早已灭绝!古埃及、古印度?也不是,土地虽还是那片土地,可早已物是人非了。在这地球上,只有一个答案:华夏文明。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因为,你去读几千年前的文章,会毫无隔阂;要是孔丘还活着,你也可以和他随意交谈,除了他的鲁国口音会给你带来点障碍。难道是华夏民族的运气特别好,从未遭受过大的劫难?并非如此。中华文明也有过数次灭顶之灾,比如宋亡于元,明毁于清时,士大夫们都曾发出过“亡天下”的悲切之声,可后来都凤凰涅槃式的重生了。这两次亡于异族的劫难和五胡乱华引起的灾难相比,却只能算小巫见大巫了。我们文明的第一次灭顶之灾,便起源于西晋时的五胡乱华。我们的文明遭受了外来野蛮民族的侵袭,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这一次民族融合、文明重铸的时间之漫长,融合之艰难,争斗之血腥,都让后世难以企及。这段历史也是我们俗称的“两晋南北朝”。西晋王朝八王之乱时,匈奴、羯族、氐族、羌族、鲜卑族如潮水般涌进中原,整个黄河流域成了异族征服、屠杀华族的修罗场。而代表华族的东晋王朝则躲在江南瑟瑟发抖。这一闹,便是上百年,这便是连奴隶也做不稳的年代。要结束各族混战的局面,要依托强有力的力量。历史选择了以暴制暴,北魏的道武帝拓跋珪和太武帝拓跋焘爷孙俩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北朝由此拉开序幕。要摆脱野蛮状态,则需要蛮族内部有人挺身而出,促进各族融合。结果英明君主孝文帝元宏横空出世,主动全面推行汉化,北方又回到了华夏文明的时代。 不过,在六镇之乱后,胡化的潮流再次逆涨,北魏王朝东西两分,迎来了南北朝的三国鼎立时期。最终北周在皇帝宇文邕的带领下于公元577年攻灭北齐,但随即北周的政权被外戚杨坚所窃取,隋朝于公元589年渡过长江,轻而易举消灭陈朝,完成三国统一大业。在接受了这近三百年血与火的洗礼后,我们的民族终于走出了这漫漫长夜,直至创造了隋唐两宋的巅峰时代。历史的烟尘虽已遥远,可读史观世,我们近世的百年沧桑与这三百年又是何其相似:近世是我们在西方船坚炮利下的痛苦转型,那时是先祖在蛮族兵戈铁马下血与火的融合,我们民族的苦痛与那时如出一辙,而我们的入侵者也是如狼似虎,对黎明的等待同样漫长得让人绝望。唐徳刚先生说从1840年开始后的这两百年是中国的历史三峡,是我们的文明艰难转型的风口浪尖时期。而华夏文明两晋南北朝的三峡之旅更是险象环生,比近世更让人绝望,从商周时代一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随时有触礁沉没的危险。可今天我们还在历史的三峡中摸索,而我们的先祖却已穿越了这三百年的滔天巨浪。只有懂得那段历史,以此为鉴,我们才能避开眼前的层层旋涡,穿越迷雾。更值得关注的,两晋南北朝并不只是中华文明的劫难时期,同时也是世界其他各大农耕文明的三峡时期。在那数百年里,北半球气候变冷,游牧民族纷纷南迁,自东向西向农耕文化发起冲击。在蛮族人的冲击下,各大农耕文明王朝都遍体鳞伤,整个农耕文明都受到了重创。与汉人王朝一样,腐朽不堪的西罗马帝国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最终倒在了蛮族的铁蹄下。罗马帝国以完全崩溃的形态结束了它的光荣岁月,欧洲重回到了日耳曼人统治下的丛林时代。罗马大帝国铸就的辉煌一去不返。也就从此刻起,我们一直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因为我们重迎来了隋唐两宋帝国的辉煌,而西方却走入了漫长的中世纪。与西方相比,他们有他们的罗马帝国,我们有我们的秦汉王朝,两者旗鼓相当。而到了16世纪以后,他们走出了中世纪,我们还是一成不变的帝国形态,从此我们便止步不前。如今我们的确落后了。但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文明曾领先了西方上千年,我们还会为这几百年的落后如此妄自菲薄,认为我们的文明一无是处吗?所以,了解两晋南北朝这段历史,在今日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一样的艰难险阻前,我们穿越了迷雾,领先了西方近千年。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我们才会真切感悟中华文明的韧性有多强,包容有多广。这才是我们建立民族自信心的最好来源,复兴中华大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文。也正是在这三百年的乱世中,我们的民族锻炼出了极强的韧性,如同孙猴子在太上老君的香炉里锤炼出了不坏之身一般。从那以后,我们虽然经历了宋的灭亡、明的陷落,可我们文明复兴大业的自信却始终存在,从不绝望,在马下酝酿新的征服。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以古鉴今,穿越历史迷雾,走出三峡的旋涡。唯有了解这段历史,才能建立民族自信,挺起民族脊梁,才能更深切地明白是府兵制、均田制这些华夷交融的制度让我们走出了历史的沼泽,而如今对科学、民主、市场这些西方的舶来品更要大胆拿来。让《狼图腾》宣扬的“狼血论”滚蛋去吧!若真是如此,为何面对同样的一群狼,别的民族被撕得粉碎,而我们的民族却能浴火重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折服、教化了那些马背民族,迅速将他们同化,让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文明薪尽火传的一员。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让所有的中华儿女紧紧团聚在一块,能化干戈为玉帛,依然亲如一家。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文明,让中华子女能坚挺脊梁,傲然面对一切强敌;是它让中华子女能痛定思痛,励精图治,终于君临天下,让万国来朝。来吧,征服我们吧,可我们终会让你们拜服在我们的脚下。一国之民有如此沉痛之历史,一国之民有如此雄厚文明之积淀,一国之民有如此百折不挠之精神,这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还会遥远吗?看哪,我们中华的赫赫伟业在世界的东方正喷薄欲出,而我们的民族就是传说中那只浴火重出的凤凰!(此书写了两年之久,颇费周折。儿子小树也在此期间出生。将此书作为小礼物送给这个小家伙吧,当然前提是他得愿意笑纳。感谢妻儿的陪伴和付出:写东西虽不容易,可碰上家人写东西就更不容易了。)                     赵王 2009年4月完稿于杭州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全书文笔流畅,风格鲜明,叙事时娓娓道来,评论时犀利深刻。在他的笔下,高欢、宇文泰、萧衍、侯景这些尘封于历史中的名字重又清晰起来,那些丝毫不逊于前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于是我们看到了“功过曹孟,祸比董卓”的绝世枭雄尔朱荣; 于是我们看到了“千军万马避白袍”的千古一将陈庆之; 我们看到了挟北魏天子号令天下的高欢,也看到了稳踞关中最终平灭宿敌的宇文泰; 我们看到了奋守玉璧孤城的韦孝宽,也看到了入阵破敌的兰陵王……  百分百好书!

编辑推荐

《后三国风云(下):血酬游戏》是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1)血酬理论是最犀利的剖析历史的一刀!(2)《后三国风云》是比肩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的一个经典读本!(3)一部讲述中国历史上最乱年代的生存哲学,与付遥的《猎天下》相呼应!

名人推荐

(1)是什么让我们的社稷在遭受游牧民族无数次的冲击后,却能岿然不动,而不像其他的帝国会荡然无存?是什么让我们的国家经历三百年的分裂之后能天下大统,四海归一呢?是什么让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三百年的剧痛之后能百废俱兴,孕育出隋唐的赫赫大业呢?读完赵王的后三国,心中一篇豁然。    ——赫连勃勃大王(历史写作狂人)(2)南北朝的三国鼎立,真是一个彪悍而又梦幻、神秘而又朦胧的年代!看赵王文字,彷佛又回到儿时看三国连环画的年月,情不自禁沉醉在那些慷慨激昂、金戈铁马的英雄传奇之中。    ——烟霞徐客(3)赵王酣畅淋漓的全新笔法,挥就让人屏息凝神、叹为观止的南北朝全景画卷。    ——王者觉仁(4)难得好文,需要细细解读之精品。难得叙事毫不拖泥带水,又构架清晰,难得无狂热热和民族偏见,让人从历史是谎言和历史无用论的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黛色山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三国风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8条)

 
 

  •   公元534年,北朝的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与南朝的梁三国鼎立。随后,东魏被北齐高洋所篡,西魏为北周宇文家族继承,梁朝也经侯景之乱后被陈霸先所取。新成立的三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互相攻伐。
    公元577年,北周在宇文邕的带领下攻灭北齐,随即却被外戚杨坚窃取,最终隋朝于公元589年消灭陈朝,三国归隋。
    前三国上承秦汉,后三国开启隋唐。在这场政权与江山的争夺中,我们看到了以流血与死亡的风险所换得的血酬。在这种暴力掠夺,暴力抢劫的血酬中,有人长袖善舞,巧取果实,有人付出生命,却一无所有。
    在历史的真相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思考——什么是最有力的,来自于人心的征服?完美无双的君王,唯一的一根软肋在哪里?怎样在矛盾中抉择,直指胜与负?
    这段以血为代价的后三国风云,是每一个看中国历史的人,都跳不过击的一页!
  •   虽然下部的内容基本上在天涯上都看过了,不过还是买了一本和原先的上部配套。下部名为“血酬游戏”,其实照我看也算牵强,不过这也是无所谓的事情,毕竟内容才是王道。

    比起上部中那些夺目纷呈的武将,下部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南北朝时期的几位帝王。

    首先登场的是梁武帝萧衍,这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哲学风度,开创了南朝繁华治世的帝王,最后因为自己的过于宽容和昏聩而招来侯景之乱,最终“五十年繁华一朝散”。虽然梁武帝自己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可他留下的,实在是千古的遗憾……

    北齐高家的皇帝都很有特色,不过最出挑的还是“无愁天子”高纬,那个为了博美人芳心可以暂缓攻城以致错失战机的荒唐皇帝,那个自毁长城自拆栋梁的昏庸天子。也无怪原本三国中最强大的北齐最后竟然土崩瓦解,不堪一击。只给后人留下“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的嘲讽。

    与高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周皇帝宇文邕,其人英明果断,雷厉风行。可以说,真正结束南北朝割据的正是他。如果上天再给他一点时间,那么他绝对可以成为不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千古帝王!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天不假年加上继承人的失败,令北周的霸业最终被杨坚所篡,宇文皇族也被斩尽杀绝。如今,宇文邕这个名字几乎无人知晓,历史的脾气就是如此不可捉摸。

    那么,那个篡了北周,最终三国归隋的杨坚呢?最终不也因为立了好大喜功的杨广为太子而令得隋朝的大好形势毁于一旦,自己也成了千古笑柄?

    看来“为龙为虎终成空”所言不假。

    不过,对个人来说也许是如此,对民族来说却绝非如此。梁朝亡了,北齐亡了,北周亡了,隋朝也亡了,可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他们的政治制度,文化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的趋势,最终都为后来大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北朝这个充满动荡与分裂的黑暗时期,恰恰是中华盛世到来前的胎动期!华夏文明在北方胡族大肆侵攻下,几乎到了岌岌可危的悬崖边缘,可却又凭借自己的韧性与张力,将昔日的敌人融合在一个文明之下,实现了自身的涅槃。当然,这当中有许多的鲜血与苦难,泪水与仇恨,可毕竟中华文明没有灭亡。时至今日,华夏文明是唯一一个历经千年却依旧不曾颠覆,依旧有着顽强生命力的文明,为此身为中国人我们有理由自信,有理由自豪。不过,这种自信应该建立在对过去的传承之上。在如今西方文化正呈强势并大举入侵之时,当我们再次回首那段曾经令人感到华夏文明无比危亡的时期,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什么样的教训呢?
  •   相比梅毅的华丽血时代,后三国风云将目光集中到更狭窄的一段历史时期,对当时几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关系、历史事件都有较出彩的描述,文笔也很流畅。魏晋南北朝的书籍非常少,对这段历史有了解有概念的人亦远少于了解强汉、盛唐者,但从三家归晋到隋统一中国这血雨腥风的300多年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是华夏子孙应有所了解的,此书与华丽血时代一样,难得的好书,极好的历史知识普及读物。
  •   当时是看着血酬游戏,觉得或许有些专业,但事实上,把混乱时代写的有条理,作者做到了。
    最近买的很多都是2的的历史书,(*^__^*) 嘻嘻……而且是拿起一本看一本,并没有按照历史的时序去读,结果是由此在想,历史一定要有条理的时序学习么?或许以一个一个同类专题、相类似的比对法更吸引人。
  •   对后三国时代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   喜欢三国类的任何书籍,但是只有下,没有找到上,所以至今没看!
  •   全书读完还有些回味,书中叙述上照顾得很全面,各个部分、人物衔接的比较紧密,而且在提到经典人物或事件时还能充分联系到历史上的相关人物,比如谈到宇文邕时还提到了柴荣,类似的联系还有很多,充分体现出作者历史知识的广泛性,当然这也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历史常识才好。总之,加上这部书的上集,是一套值得一看的好书。
  •   上册有点乱,毕竟南朝人(广东),对北朝的想法有限不太了解,下集涉及很多南朝的事情了,也容易理解,浅显易懂,看完之后,对那段历史有了很深的印象。

    建议出版社在收到作者的文稿时,能够配上相应朝代的地图,及古地名和金地名的对照,否则还是有些不太明白。谭其骧老师的地图就很好。
  •   暴力永远不会长久,安定来自人心的征服!
  •   中国有几大乱世,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代是中国最长时间的乱世,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清楚乱世是个什么样子,就是看书,也只是了解,我看过纪晓兰的随笔,写的是一个妇女,在明末的乱世,被饭店绑在木板上出售的事,出售作什么,当“菜人”,什么是菜人,就是可以被割肉被吃的人,幸福吧,和平年代的人
  •   书刚开始看,内容是本人了解但不深了解的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作者用现代人的语言和习惯去阐述历史,读起来通俗易懂,内容不错,但这本书是套书中的下册,上册现在在网上买不到,或者单独买一本上册的话,很贵,建议收藏的朋友谨慎。
  •   此书与一般描写南北朝历史的图书有不同,观点新颖,内容充实,语言带些幽默,看得出作者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这是一本可以一口气看完的历史书,一点也不枯燥。值得购买。
  •   看了很过瘾阿 赵王大作
  •   很喜欢梁武帝的那段历史
    因为有陈庆之的缘故
  •   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体会!!!!!!!!
  •   历史是用鲜血染成的,作者用通俗易懂的 语言,生动形象的语句重现一个个历史故事,还原历史真相,发人深醒。好书。
  •   现在的流行,现阶段最流行的历史内容
  •   我比较历史,在乱世人的本质更能反映出来
  •   对南北朝的历史不是知道的很多 但是作者让人很容易理解很有趣
  •   以前很少了解的一段历史,值得一读。
  •   这段历史理顺的确不容易
  •   很喜欢这一类的书,给人感觉不错。
  •   看不太明白,看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   这书可以,可惜上本米有了
  •   活动的时候抢购的,就当是故事书看看就好了么
  •   书的质量很不错,价格优惠,喜欢
  •   虽然书有点受损,但内容不错,顶顶顶!
  •   写的很好,可惜我只能买到下册,没有上册
  •   超级好书,上册怎么等到现在还没上架啊,急啊。
  •   没有上集,很可惜
  •   非常快 超值
  •   言简意赅的文字,干净利落
  •   这本纯粹为了9月特价凑数买的,不多做评价
  •   还是很有趣的。
  •   挺好的,语言易懂,价格还便宜,
  •   书籍质量不错,期待上集。
  •   同事托我买的,他觉得很便宜。要是有上册该多好啊!
  •   好看,精彩,快购买,决不会后悔!
  •   价格便宜,内容值得,可惜没买到上部
  •   看完下册想看上册!!!
  •   好书!好书!
  •   给老公买的,他说很好看
  •   发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反反复复
  •   对后三国的历史了解不多,也不知真实性如何
  •   本书以极为流畅和生动笔触记述了南北朝住过之间的相互征服并最终走向一统建立隋朝的过程。然而,书籍最后对于东西方文明比较的一番言论着实毫无根基。大一统的确立的确使中华帝国重建,并一举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但西方却通过中世纪进入了封建社会,最终走向了资本主义。从南北朝的而历史找到中华文明复兴之源泉,恐怕是缘木求鱼。
  •   那个很乱的年代,在作者笔下变得条理清晰~言语幽默让人受益匪浅
  •   了解了一些这段的对自己来说了解的极少的历史。
  •   很不错的一本历史书
  •   延续了上集的精彩描写,总之对当时中国那一历史时期的描写很到位。
  •   性价比不错,这个价钱买到这本书值得,印刷各方面都可以,就是字体稍微有点小。书的内容也不错,写得可以!
  •   看了十来页。挺好的。
  •   了解历史的另类好书
  •   原来是一本下,什么时候来上呢?
  •   原来有上,再买本下凑一套
  •   送货时间较快,书的质量也不错,可以算得上物有所值!
  •   价格便宜,内容吸引力强
  •   凑单用的 随便买的 还没看
  •   本书没买到上部,将就看
  •   比较好看,就是没有上册
  •   网络写手的作品快餐读物
  •   这个价还行
  •   买的多,慢慢看.
  •   整体看还可以,笔调比较轻松,能把事情说清楚。
  •   野史正书!
  •   价格低,内容也好。
  •   很喜欢这一套书。
  •   写法独特,可以看看
  •   因为买了上册 所以不得不买下册。但是内容还是不错的
  •   内容还行,只能说还行。
  •   很喜欢这个时代,但是纸质确实一般,确实是特惠品
  •   历史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写好的,有好的理论但更需要事实方面的支持。
  •   凑单用的,内容还可以,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一段不太了解的历史
  •   写得有点俗,看看而已,无新意。
  •   送给历史盲做启蒙很好
  •   叙述不是很吸引人
  •   早就听说过这个定理了,这场得好好看看
  •   开始了几次,都没办法读进去
    也可能是我的心不够静
  •   书挺好的,就是没有上半本。
  •   买了一个下册,很遗憾呀!自己买错了。
  •   没注意是下册,还要再买上册
  •   书写得很细,但主观性很强
  •   写的没新意
  •   何必把三国扯进来
  •   后三国风雨
  •   《后三国风云(下)
  •   写的很生动幽默
  •   给南北朝历史补上一课吧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