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9 出版社:丁以寿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09出版) 作者:丁以寿 页数:29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华茶艺集中国美学、音乐、书画、插花、服装等于一体,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中华茶艺》熔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于一炉,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中华茶艺的大学教材。《中华茶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席设计原理、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形成与发展历史、茶艺编创原则、茶艺对外传播,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解习茶基本手法和基本程式、中国当代各种形式的茶艺。 本书既可作为茶艺、茶文化、茶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茶艺师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中华茶艺的科学读本。
作者简介
丁以寿,现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副教授,茶文化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委员,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茶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主编《中华茶道》(“十一五”安徽省级规划教材),编著《黄山毛峰》,担任《中华茶文化》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茶文化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茶谱》、《中华茶史》等书,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上篇 中华茶艺基础知识第一章 茶艺概念第一节 “茶艺”一词溯源第二节 众说纷纭的茶艺第三节 茶艺定义第四节 茶艺与茶道、茶俗、泡茶第五节 茶艺分类第二章 草木英华第一节 绿茶类第二节 青茶(乌龙茶)类第三节 红茶类第四节 黄茶黑茶白茶第五节 再加工茶类第三章 器择陶简第一节 茶具的演变和发展第二节 瓷质茶具第三节 紫砂茶具第四节 金属及其他茶具第五节 茶具选配第四章 择水候汤第一节 鉴泉择水第二节 名泉佳水第三节 取火候汤第五章 茶席设计第一节 茶席概念第二节 泡茶席的功能与配备第三节 茶室和茶庭的功能与配备第四节 茶席上的四艺第五节 茶席设计实例第六章 茶艺礼仪第一节 礼节第二节 仪容第三节 仪态第七章 茶艺美学第一节 中华茶艺美学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中华茶艺美学特征第八章 茶艺编创第一节 茶艺编创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茶艺编创的基本环节第九章 茶艺史略第一节 茶艺萌芽第二节 唐五代茶艺第三节 宋元茶艺第四节 明清茶艺第五节 当代茶艺第十章 茶艺的传播第一节 亚洲茶艺第二节 欧洲茶艺第三节 非洲茶艺第四节 美洲茶艺下篇 中华茶艺技能实践第十一章 习茶技艺第一节 习茶基本手法第二节 习茶基本程式第十二章 基本茶艺(上)第一节 玻璃杯泡法茶艺第二节 盖碗泡法茶艺第三节 壶泡法茶艺第十三章 基本茶艺(下)第一节 壶杯泡法工夫茶艺第二节 壶盅泡法工夫茶艺第三节 碗杯泡法工夫茶艺第四节 碗盅泡法工夫茶艺第十四章 调饮茶艺第一节 牛奶红茶茶艺第二节 果汁红茶茶艺第三节 冰茶茶艺第四节 柠檬冰红茶茶艺第五节 配料茶茶艺第十五章 民俗茶艺第一节 汉族民俗茶艺第二节 少数民族民俗茶艺附录 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玻璃,古人称之为流璃或琉璃,实是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矿物质。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光彩照人之感。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人,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是地道的中国琉璃茶具,虽然造型原始简朴,透明度低,但却表明我国的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宋时,我国独特的高铅琉璃器具相继问世。元明时,规模较大的琉璃作坊在山东、新疆等地出现。清康熙时,在北京还开设了宫廷琉璃厂。自宋至清,虽有琉璃器件生产,且身价名贵,多以生产琉璃艺术品为主,只有少量茶具制品,始终没有形成琉璃茶具的规模生产。近代,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玻璃茶具很快兴起,这是因为,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加之价格低廉,购买方便,因而受到广大茶人好评。在众多的玻璃茶具中,以玻璃茶杯最为常见,用它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舒展姿态以及茶叶在冲泡过程中的沉浮移动,都尽收眼底,因此,用来冲泡种种细嫩名优茶,最富品赏价值,家居待客,不失为一种好的饮茶器皿。但玻璃茶杯质脆易碎,且比陶瓷烫手,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 竹木茶具在历史上流行于广大农村地区,包括产茶区。它价廉物美,来源广,制作方便。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现代已很少采用。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4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到了清代,在四川出现了一种竹编茶具,它既是工艺品,又富有实用价值,主要品种有茶杯、茶盅、茶托、茶壶、茶盘等,多为成套制作。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好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多数人购置竹编茶具,不在其用,而重在摆设和收藏。至于用木罐、竹罐装茶,目前仍然随处可见,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本茶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精美的礼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竹木茶具缺点是易于损坏,无法长久保存。 ……
编辑推荐
《中华茶艺》既可作为茶艺、茶文化、茶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材,茶艺师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大众了解中华茶艺的科学读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