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胡适  页数:234  字数:19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7章,分别对齐学、杂家、秦汉之间的思想状态、道家、淮南王、统一帝国的宗教、儒家的有为主义,对中国中古思想史进行研究讨论,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书所创的体例,也成为20世纪学术史的一种范例。为了使读者更好的了解胡适对中国中古思想史的研究和看法,供读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部有成就。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齐学 思想混合的趋势 齐学的正统 阴阳家的支流 齐学与神仙家 齐学与黄老之学第二章 杂家 杂家与道家 《吕氏春秋》的贵生主义 《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第三章 秦汉之间的思想状态 统一的中国 李斯 陆贾 叔孙通第四章 道家 道家的来源与宗旨 七十年的道家政治第五章 淮南王书 淮南王和他的著书 论“道” 无为与有为 政治思想 出世的思想 阴阳感应的宗教第六章 统一帝国的宗教 统一以前的民族宗教 秦帝国的宗教 汉帝国初期的宗教 汉文帝与景帝 汉武帝的宗教 巫蛊之狱第七章 儒家的有为主义 无为与有为 汉初儒生提出的社会政治问题 王制 董仲舒与司马迁——千涉论与放任论 儒生与汉家制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读《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之前,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本晦涩难读、充满名词术语的大部头专业学术著作,没想到拿到手时候,却是那么的薄薄的一本,翻开内页读了几页,发现行文非常通俗,就像胡适先生在你面前和你侃侃而谈,文字是那么的简明,完全没有那种严肃的专业专著给人的感觉。胡适先生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大家,他对中国古典哲学研究成果颇丰。从书中我不难感受到胡适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严密的推理论证、认真严肃的治学敢于质疑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深刻洞悉。在书中,作者的论述都是以史为据,所涉及的历史阶段,历史人物,思想流派等,都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无懈可击。这给我们予极大的启发,读书求学就是要有胡适先生的这种品质。中国古代哲学是早熟的哲学,流派众多,百家争鸣,历史久远,各个思想流派的关系错综复杂,要想把其中的关系脉络弄清楚,还真不容易。相信每个初涉中国古代哲学的人都深有同感。但胡适先生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却能深刻把握这个网络,高屋建瓴地把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梳理得清晰明了,让人读起来豁然开朗。历史、哲学都是深深打上时代政治烙印的东西,尤其是后人学习以前的哲学史时候,往往会受政治原因而在理解上产生偏颇,因此哲学史的编著者如果不能从公允的角度去编撰史书的话,他的著作的学术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胡适先生作为哲学研究的大家,很可贵的是,能从多维度重现史实、评述史实,让人彷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却理解当时的哲学,而不像现在的官方历史教科书那样,充满着官方的话语。说实话,我对《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的阅读还不够深入,用功也不够勤奋,视野还很狭窄,还缺乏必要的思辨思维能力,因此对这本书的阅读也只是停留在浅表的层面而已,谈不上什么理解和收获。如果硬是要说收获的话,那就是收获了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精神,感受到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大家风范,让我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高山仰止,诚惶诚恐。
  •   虽然胡适是带着自己实用主义的思想倾向来对中国中古思想进行整理的,但总体来说,其看法独到犀利,其态度诚恳踏实,其行文流畅活泼,还是相当不错。
  •   胡适先生的书,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
  •   这本书站在一定的高度。值得研究
  •      胡适先生大概是在20年代的风云中做惯了领袖的缘故,用一种儿戏的行文,说书先生的调侃在诸子书及史书中左冲右撞,而不做深究,思想的演变实际是各种政治势力的兴衰、博弈,而不是一个两个一群人的大脑游戏,而对于诸多历史人物的认知更显得先生有学术没脑子或者是文化人高高在上的偏见,也可能是先生欲在那个打倒旧有建立新时代的时势中开宗立派,以身立教。而且站在后人的角度来说我越来越觉得被先生和那个时代由废弃、打倒传统文化之“术”而波及的传统文化之“身”才是不可或缺的,那是这个民族的根,而先生则是可以缺席的。
       但是先生毕竟是先生,对于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我辈小子只能认真学习,难以望其项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