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及其他

出版时间:2006-8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朱光潜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早年有关文艺理论方面论文的结集。这些论文或谈论自己走向美学理论研究的道路,或评论阿诺德、柏拉图、王国维等中西美学家的理论,中心问题是“诗”,论诗或论“诗论”。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讲述他怎样跟文学打交道,怎样走上美学理论研究的道路,一些甘苦,一些心得,一些愉悦。全书各篇谈说的方面广泛,以诗或诗论为中心,穿插对王国维、柏拉图、阿诺德等中外美学家思想的精彩评述,对文艺理论进行细致地疏解。

作者简介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30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朱光潜的《我与文学及其它》、《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书籍目录

增订版自序我与文学谈学文艺的甘苦谈趣味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诗的主观与客观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气势”与“神韵”悲剧与人生的距离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柏拉图的诗人罪状  一  二  三  四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  一 欧洲文学批评史的鸟瞰  二 近代美学与唯心派哲学的渊源  三 近代美学的基本原理  四 批评与创造的关系论小品文(一封公开信)——给《天地人》编辑徐先生理想的文艺刊物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附录一 《孟实文钞》序附录二 小泉八云附录三 阿诺德附录四 诗人的孤寂附录五 原序

章节摘录

  我生平有一种坏脾气,每到市场去闲逛,见一样就想买一样。无论是怎样无用的破铜破铁,只要我一时高兴它,就保留不住腰包里最后的一文钱。我做学问也是如此。今天丢开雪莱,去看守薰烟鼓测量反应动作,明天又丢开柏拉图,去在古罗马地道下阴森曲折的坟窟中溯“哥特式”大教寺的起源。我已经整整地做过三十年的学生,这三十年的光阴都是这样东打一拳西踢  一脚地过去了。  在现代社会制度和学问状况之下,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已经没有存在的可能,一个人总得在许多同样有趣的路径之中选择一条出来走。这已经成为学术界中不成文的宪法,所以读书人初见面,都有一番寒喧套语,“您学哪一科?”“文科。”“哪一门?”“文学。”假如发问者也是学文学的,于是“哪一国文学?哪一方面?哪一时代?哪一个作者?”等问题就接着逼来了。我也屡次被人这样一层紧逼一层地盘问过,虽然也照例回答,心中总不免有几分羞意,我何尝专门研究文学?何况是哪一方面和哪一时代的文学呢?  在许多歧途中,我也曾碰上文学这条路,说来也颇堪一笑。我。立志研究文学,完全由于字义的误解。我在幼时所接触的小知识阶级中,“研究文学”四个字只有两种流行的涵义:做过几首诗,发表过几篇文章,甚至于翻译过几篇伊索寓言或是安徒生童话,就算“研究文学”。其次随便哼哼诗念念文章,或是看看小说,也是“研究文学”。我幼时也欢喜哼哼诗,念念文章,自以为比做诗发表文章者固不敢望尘,若云哼诗念文章即研究文学,则我亦何敢多让?这是我走上文学路的一个大原因。  谁知道区区字义的误解就误了我半世的光阴!到欧洲后见到西方“研究文学”者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所有的准备,才懂庄子海若望洋而叹的比喻,才知道“研究文学”这个玩艺儿并不像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尤其不像我原来所想象的那样有趣。文学并不是一条直路通天边,由你埋头一直向前走,就可以走到极境的。“研究文学”也要绕许多弯路,也要做许多干燥辛苦的工作。学了英文还要学法文,学了法文还要学德文、希腊文、意大利文、印度文等等;时代的背景常把你拉到历史哲学和宗教的范围里去;文艺原理又逼你去问津于图画、音乐、美学、心理学等等学问。这一场官司简直没有方法打得清!学科学的朋友们往往羡慕学文学者天天可以消闲自在地哼诗看小说是幸福,不像他们自己天天要埋头记干燥的公式,搜罗干燥的事实。其实我心里有苦说不出,早知道“研究文学”原来要这样东奔西窜,悔不如学得一件手艺,备将来自食其力。我现在还时时存着学做小儿玩具或编藤器的念头。学会做小儿玩具或编藤器,我还是可以照旧哼诗念文章,但是遇到一般人对于“研究文学”者“专门哪一方面?”式的问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置之不理了。那是多么痛快的一大解脱!  我这番话并不是要唐突许多在外国大学中预备博士论文者,只是向国内一般青年自道甘苦。青年们免不掉像我一样有一个嗜好文艺的时期,在现代中国学风之中,也恐怕免不掉像我一样以哼诗念文章为“研究文学”。倘若他们再像我一样因误解字义而走上错路,自然也难免有一日要懊悔。文艺像历史哲学两种学问一样,有如金字塔,要铺下一个很宽广笨重的基础,才可以逐渐砌成一个尖顶出来。如果入手就想造成一个尖顶,结果只有倒塌。中国学者对于西方文艺思想和政教已有半世纪的接触了,而仍然是隔膜,不能不归咎于只想望尖顶而不肯顾到基础。在文艺、哲学、历史三种学问中,“专门”和“研究工作”种种好听的名词,在今日中国实在都还谈不到。  这番话只是一个已经失败者对于将来想成功者的警告。如果不死心塌地做基础工作,哼哼诗念念文章可以,随便做做诗发表几篇文章也可以,只是不要去“研究文学”。像我费过二三十年工夫的人还要走回头来学编藤器做小儿玩具,你说冤枉不冤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与文学及其他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经典的书,我是纯赚了!就是喜欢朱光潜的作品,读来轻松着迷,但也收益颇丰!浅显的语言才是大师的水平!强烈推荐!
  •   朱先生的一系列书都很好,学中文的可别错过哟,版本也不错的
  •   很好的书,值得一读
  •   书名如此随意轻巧,内中依然别有洞天。对于老一辈人的观点,我们需要“同情的理解”,但朱老那种博学而严谨的态度,值得学习。
  •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第一遍是通读,第二、三遍则是选读。其中《诗的隐与显》的一节在朱先生另一本《诗论》当中也有,因此总算下来,此节读的次数尤其多,计五遍。但我对此节其实颇有微词。静安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经朱先生的诠释,内容虽则未变,概念上却颠倒过来,且又贯上了另外两个“同物之境”与“超物之境”的词。虽说我的专业是中文,但实则对于文学,我也只不过是爱好而已。爱的浓烈,日行万字的时候有;爱的清淡,十天不写一字的时候也有。恰似雪夜访戴者,兴来则至,兴尽则返。对文字即不持一个研究的态度,而且本身也并没有研究的能力,所以我常想,一些如有我、无我之境的细微差别,内心能够领略就好。至于那些概念的词,只是形式的一面,实无日夜在思、悱恻琢磨的必要。再者说来,我是一贯认为,任何形成文字的东西,必都经过一番洗炼的工夫,成型之际,也代表着一个人的空茫体验与冷静观照圆融贯通之际。它是双方面的因由所造成的。在见及某地风景或遇及某种惊心动魄的事时,当时整个身心如何在运作,所感受的究竟是什么,好的诗人可以贴近的写,却永远没有办法贴切的写出来。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已。

    颇喜欢朱先生在书中写的两句话。第一句是:“蜗牛的触须本来藏在硬壳里,它偶然伸出去探看世界,碰上了硬辣的刺激,仍然缩回到硬壳里去,谁知道这在硬壳里的寂寞?”——朱先生写的这段话,是针对书呆子的心习。我爱此句,却是因为它之于人生的普遍性。有些人爱宅在家里,有些人爱骑上单车独自旅行,他们不太擅长与旁人交流,然而其实他们本身确存着一颗与人交流的愿心。

    另一句是:“微尘中能否见出大千,全看人的性分何如。”性分不是聪明,太过聪明的人耳闻之声过多,眼见之色过多,结果被声乐堵塞了心灵与外界的通道。性分也不能归于天资。天资这个词,是讲人生来的天生资质。性分有天性天性的解释,有情分的解释,也有性命的解释。三者综合起来,更似是生命活动当中的一种独特的趣味,它固然与天生的喜好有关,但与后天趣味的培养的关系应该更为紧密。若是诗歌方面,我天生愿意诵诗,而且闲下来时也愿意自己写上一首。但愿意并不代表能够理解,或者说能够见及作者一片飞花减却春的大千世界、抒发自己内心见一朝花开花谢就觉风月无情的慨叹。要得诗歌真意,在喜好之外,还要有一番趣味的提升工夫,趣味愈是精纯,通往大千世界的路途愈是宽广。
  •   对于热爱朱光潜的人可以购买。还不错。我喜欢朱光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