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作者:茅玉麟 编 页数:256 字数:147000
内容概要
本书系“中国科学小品名家名作系列”之一,收录了包括《没有不能造的桥》等科学小品数十篇,供中小学生阅读学习
作者简介
茅以昇,著名桥梁专家、科普作家
书籍目录
谈谈科研与科普的关系(代序)
桥梁和桥梁技术
中国的石拱桥
洛阳桥与江东桥
人间彩虹
起宏图,天堑变通途
桥名谈往
名桥谈往
桥话
二十四桥
天津的开合桥
联合桥
古代十座桥梁
泸定桥
卢沟桥
安平桥
安济桥及永通桥
珠浦桥
广济桥
洛阳桥
宝带桥
灞桥
赵州桥与李春
没有不能造的桥
两脚跨过钱塘江
中国是世界技术的摇篮
中国古代桥梁
桥梁艺术与桥梁文学
造桥技术与桥工匠师
从小得到的启发
漫话圆周率
明天的火车和铁路——一段奇怪的对话
桥梁远景图
为祖国、为人类作更大的贡献——给青少年的一封信
选编后记
章节摘录
桥梁和桥梁技术 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带领人马,东征孙吴,到了长江,见波涛汹涌,不敢渡,叹口气说:“固天所以限南北也”(见《三国志》),没奈何废然而返。后来南北朝时,有个孑L范就说:“长江天堑,古以为限”(见《陈书》)。长江,就这样把我国南北“限”了几千年。但这并不是“天”限,而是人限的。果然,一到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很快就“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打破了长江天堑的迷信,现在长江上第二座的重庆大桥,又已建成,第三座的南京大桥,接着又要开工。中国人民再没有什么大江大河上的桥梁,不能用自己的力量来造成了! 我国桥梁建筑的优良传统 桥梁是一国文化的一个特征。人类一有交通,即需要桥梁,越是靠河的地方,人口越集中,发展成为城市,桥梁就越多。任何开发较早的国家,桥梁都不会少,我国文化悠久,而且河流众多,当然桥梁也就特别多。苏州一个县,在清代初年,就有397座桥梁(见《江南府县志》)。据说仅石桥一项,几千年来,全国造了三百多万座。然而,我国桥梁的特点,不在数量而在质量。首先表现在规模的宏伟。秦始皇时所造的西安“中渭桥”,就已经是“宽六丈,长二百八十步,分六十八孔”(见《关中记》)。其后公元1257年左右修建的泉州“盘光桥”,“长四百余丈,宽一丈六尺”(见《泉州府志》),更是惊人。其次表现在种类繁多,有各种材料造成的各式各样的桥。上述的中渭桥和盘光桥都是“梁式桥”;约公元270年时在孟津县黄河上即有“浮桥”,约公元282年时在洛阳就有石砌“拱桥”;约公元410年时在甘肃导河县就有“伸臂桥”;此外,在四川都江堰有竹索“悬桥”,贵州盘江有铁索悬桥,广东潮州“湘子桥”是开合“活动桥”。近代桥梁的主要型式,在我国古桥中,几乎包括无遗了。再其次表现在建造的坚固,到处可看到几百年前造的石桥,甚至有将近千年历史的泉州“洛阳桥”和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河北“赵州桥”,直到今天还在继续服务,未曾中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表现在桥梁结构的科学化。赵州桥是个三十七米“跨度”的石拱桥,在大拱之上路面之下的桥身里,开了四个洞的小拱,不但可以过水,而且减轻了桥身重量。这在近代桥梁上,名为“敞肩拱”,是个最经济、适用而又美观的型式,用途最广,但在欧洲初次建造这种拱桥时,却比我国晚了九百多年。洛阳桥,长3,600尺,修桥墩时,为了克服波涛冲击,在桥基上利用一种“砺”来把松的石块“胶固”,就是近代所谓“筏型基础”的最早尝试。此外,类似的创造性的结构,还有很多。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