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再思录

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罗银胜 编  页数:35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可谓是顾准研究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分量颇重,意义深远。书中所收文章之来源,既有顾准先生的亲人,也有与顾准先生共事多年的战友;既有政府官员,也有理论界的名儒宿彦,以及来自顾准先生母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研究者。本书的出版,不但对研究中国当代思想史和杰出的思想家顾准,带来极大的便利,更期望能激发起如顾准般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那份敢于对国家、对社会例出反思、自审的精神。    谨以此书作为心香一瓣,祭奠顾准先生的在天之灵。

作者简介

罗银胜,资深传记作家、学者。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顾准先生生前工作过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著有《顾准传》、《顾准的最后25年》、《才情人生乔冠华》、《乔冠华全传》、《潘序伦传》、《潘序伦教育思想研究》、《王元化和他的朋友们》、《红色名媛章含之》、《周扬传》、《贾樟柯传》。编有《顾准:民主与“终极目的”》、《顾准文集》(增订珍藏本)、《顾准再思录》、《钱谷融:闲斋忆旧》、《我的人生档案:贾植芳回忆录》、《多情莫笑我:黄宗英回忆录》、《记忆的修复》等。

书籍目录

序(陈敏之)辑一  顾准其人其事 怀顾准(王元化) 我与顾准(陈敏之) 关于顾准的一件重要史实(张劲夫) 我眼中的顾准(王  蒙) 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纪念顾准诞辰80周年(吴敬琏) 从一些片断看顾准的学术生涯和感情世界(赵人伟) 追思顾准(陈瑞铭) 面影和命运——顾准先生二三事(楼肇明) 竺可桢日记里的顾准(樊洪业) 感悟顾准在会计领域的成就与影响(董付君、罗  旭) 顾准的非凡人生(罗银胜) 新知识分子——顾准(罗银胜) 孙冶方与顾准的友情(罗银胜) 两位真正的思想家——记王元化与顾准(罗银胜) 听吴敬琏先生谈顾准(罗银胜)辑二  顾准思想研究 重读顾准笔记: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陈敏之) 顾准的道德实践(许纪霖) 顾准与韦伯:不容忽视的遗产(罗  岗) 研究顾准的意义所在(丁  东) 由顾准的一封信想到王芸生(谢泳) 夜读顾准(吴中杰) 思想者顾准(骆玉明) 鲁迅与顾准(钱理群) 文化英雄、文学想象与身份焦虑(李  勇) 顾准论:人类是否真正需要理想主义?(张远山) 论权力的分化和私人占有(周铁水) 解读顾准对民主制度产生的论述(周铁水) 痛苦的顾准(周铁水) 只因顾准的思想变成铅字(邵燕祥) 顾准的“雅努斯”现象(李国文) 顾准和李贽(吴远鹏) 1970年代中国的异端思想:以顾准和王申酉为例(蒋贤斌)辑三  探求与争鸣 把顾准还给顾准(旷为荣旷新年) 顾准与卢森堡(靳树鹏) 还是要把顾准还给顾准(旷新年) 顾准是想象出来的吗?(靳树鹏) 顾准著作刊布考(罗银胜) 答罗银胜君有关顾准著作的书信(承公侠) 民主:不是结婚,而是谈恋爱(伍立杨) 把顾准还给历史——顾准的诞生与争论(蒋贤斌) 有很多顾准(黄一龙) 谈顾准的《会计原理》(潘序伦李鸿寿等) 后革命与中国传统政治——再读《顾准文集》(俞可平) 从近年出版的两部史著看当代中国史学理论的危机(何新) 专制主义的学理依据与人性根源——从顾准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说开去(陶东风) 温故之思——《希腊城邦制度》读后(张国擎) 求真之道——读顾心解(张志忠) 义无反顾地探索——读《顾准日记》(高光) 《顾准笔记》引发的思考(李一蠡) 思想的碰撞与对话才是最好的纪念(河西) 愧对顾准(朱学勤) 请尊重本民族的思想家——纪念顾准诞辰90周年(傅国涌) 国学热中话顾准——纪念顾准诞辰90周年(袁伟时) 顾准思想的继承和研究(徐友渔) 从虔诚的朝圣者到批判的勇士:论顾准的思想成因及转变(周铁水) 顾准的悲哀(杨植峰)附录 赖有斯人慰寂寥——顾准诞辰90周年的回忆(林蔚) 三十六年寻梦路而今迈步从头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团寻访息县东岳纪实(李  玉)后记(罗银胜)

章节摘录

  1995年,我国出现“顾准热”的时候,我正身处异国他乡。回国以后,陆续收到三本有关顾准的著作:《顾准文集》、《顾准日记》、《顾准寻思录》。我如获至宝,反复研读。如饮甘露,似嚼橄榄,受启发良多,余味无穷。对顾准的认识比过去全面、系统、准确、深化多了。当此纪念顾准九十诞辰之际,作为顾准多年的同事兼学生的我,也来步学术界的后尘,对他作些追思,以期集思广益,交流切磋。  不具慧眼,难识真佛。要说跟顾准的接触与交往,笔者比一般局外人士要多得多。我不仅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室、息县干校与他共处多年,而且还于1966年将近一年的期间里,在房山县大韩继村建筑工地上与他一道被监督劳动过。其实我们经常交流思想、谈古论今。偶尔也开开玩笑,苦中作乐一番。是年,他51岁,我30岁,可称得上“忘年交”。他是性情中人,口无遮拦、爱发议论、锋芒毕露、喜怒常形于色,生气时也会骂娘。与这样的人相处,不累,还挺有意思。说实在的,当年虽说我很佩服他:会计专家、英语精通、学贯中西、敢讲真话等等,但没有达到眼下学术界对他评价的高度;卓越的思想家、预言家、中国改革开放的启蒙者与理论先驱等等。综观顾准的方方面面,以上评价恰如其分,绝无溢美之嫌。大凡要较全面准确地认清与评价历史上的一位卓越人物,往往需要在他身后若干年或甚至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这兴许是一条客观规律吧。正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  当年,他是“极右分子”,我是“现行反革命分子”,其时,我还不到而立之年,怎么就摊上了这么可怕的罪名?说起来是“水土不服”,时机不巧所至。  我在1960年秋,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毕业归国,分配在经济所工作。1961年夏,被下放到河北省昌黎县人委财委从事协助管理集市贸易的工作。农村集市自1961年初开放以后,对促进生产、改善人民生活起到很好的作用。到了1962年4、5月份,传来关于集市要重新关闭的小道消息。我写了一篇《昌黎农村集市贸易调查报告》,寄回所里。里头讲了一些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看来是修正主义,至少是“右倾”的观点,诸如:农村自由市场利多弊少,不可时开、时关;对集市应“统其大纲、无为而治”;长途贩运不应算违法,只要对生产有利的就是合理的;农业生产应以经济杠杆为主,思想教育为辅;农村一次次整风不能解决干部民主作风问题,关键是规章制度,不可一个人说了算,应搞包产到户作权宜之计等等。9月份,所长孙冶方给我回了封亲笔信,说《调查报告》很好,已在中央内部刊物《财经通讯》发表,受到首都各界重视,请继续调研,及时上报,供中央决策参考云云。我有些小虚荣心,将此信给不少人看过。到了1964年10月,康生派了一个庞大工作组到经济所搞“四清”。当工作组向我要孙冶方的这封信时,我把它烧掉了。我刚回国不久,实在不知道政治运动中“反戈一击有功”之类的新道德标准,还自认为这是古之“君子”、国际上之“汉子”的行为。这是“水土不服”所至。为什么说“时机不巧”呢?后来得知,1961年1月份召开的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被迫作了些检讨,中央一线工作的刘少奇把陈云请出来主持恢复经济的工作,推行了一系列实事求是的经济政策,经济很快有所好转。这期间,彭德怀提出“本反”的申诉,又出了小说“刘志丹事件”。毛泽东开始反击,在1962年8月的中央北戴河会议上,以及9月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为纲,强调“从现在起,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正在这节骨眼上,孙冶方说我的《报告》受到首都各界重视,要我继续上报。这不是蓄意地组织人马与毛泽东唱对台戏吗?我将这么重要的“罪证”付之一炬,很可能惹怒了“四清”工作组、上面的牵线人康生之流。于是我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分子”,罪名是“运动中烧毁重要罪证”。这样,我日后就经常需要与顾准这类“分子”为伍了。  ……

编辑推荐

  在《顾准再思录》里,顾准先生大德大爱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顾准自幼自学成才,很快成为立信会计事业的台柱,深得杰出的会计专家、教育家潘序伦的信任;顾准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领导了地下党的职委、文委工作,立信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顾准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财政局首任局长,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顾准后来在令人难以想象的逆境中,从事学术研究,他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的探索,具有里程碑式的贡献,真正做到了究天人之际、明内外之势、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顾准再思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6条)

 
 

  •   一些著名学者对顾准思想的解读,见仁见智
  •   许多超前的思维今天仍不过时,这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悲哀!但愿顾准早日成为过去。
  •   顾准提倡机制建设!
  •   这是顾先生亲人、朋友、同事等对其的回忆、研究文章,虽不甚完备,读读这些也能对顾先生的人格、学问、志趣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了,另一本重要的先生的回忆文集是先生六弟陈敏之先生的《我与顾准》。
  •   书的标题让我以为顾准的文章合集,结果并不是,而是其他一些人纪念、缅怀的文章。这个意义上就。。。早知道就不买了。当然书的装帧、印刷、纸张还是不错的,就是内容方面南辕北辙。
  •   久闻其名,尚待开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