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上、下)(世界文明通论)

出版时间:20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何星亮  页数:939  
Tag标签:无  

前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持的研究课题《世界文明通论》,经过二十余位学者的协力合作,历时五载,付出了辛勤劳动,其成果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继该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世界文明大系》和《世界文明图库》之后又一关于世界文明的多卷本专著。如果说《大系》和《图库》的目的是对世界上一些主要文明做分别的研究、介绍和论述,那么《通论》则试图从总体上对有关世界文明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并将中华文明纳入全球文明的视野,以三卷的篇幅做进一步的较全面的论述。在我国,关于世界文明的综合性的理论研究还刚起步不久,我们组织这一课题研究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对世界文明的理论问题更多的关注。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文明问题的研究兴趣日益高涨,在某些国家甚至有成为显学的趋势,这是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有关的。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速,科技进步带来了便捷的交通运输和通讯,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大大地缩短了人类的地理和心理距离,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人员往来和信息交流。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性增强,整个世界越来越像麦克卢汉所谓的、“地球村”。

内容概要

  以历史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归纳了历史上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等等。从空间角度分析探讨其结构、功能和象征意义;从时间角度整合梳理其产生、发展、融合和变迁过程。以文明史为切入点。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填补学术空白。

作者简介

汝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部委员、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1931年出生,江苏吴江人。1949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56年攻读著名学者贺麟先生黑格尔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哲学所从事研究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并兼任哲学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中曾担任的主要职务有: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以及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副主席、东德科学院外籍院士、韩国启明大学名誉哲学博士等。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研究。主要著作有《黑格尔范畴论批判》(与姜丕之合著)《西方的哲学和美学》《西方美学史论丛》《西方美学史论丛续编》《美的找寻》等。何星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楚天学者,湖北民族学院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著作:《新疆民族传统社会与文化》(2003)《维吾尔、柯尔克孜、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裕固、撒拉族文化志》(1998)《边界与民族——清代勘分中俄西北边界大臣的察合台、满、汉五件文书研究》(1998)《图腾文化与人类诸文化的起源》(1991)《中国图腾文化》(1992)《苍龙腾空》(1998)《图腾与中国文化》(2008)《中国自然崇拜》(2008)《中国民族学50年》(合著,2004)Totemism in Chinese Minority Ethnic Groups(2006)A History of Turks(合著,2008)等。主编著作8部,编写研究生教材3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

书籍目录

引言一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的价值与意义/1二 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文明的构架与方法/4第一章 文明与中国少数民族第一节 文明与文化/7一、"文明"的基本涵义及其变迁/7二、人与"文明"/11三、文明与文化的区别/22四、文明与冲突/26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同一性与互补性/32一、多元与一体/32二、多样性与同一性/33三、多样性与互补性/40第二章 民族结构第一节 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44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两种趋势/46二、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特点和类型/51三、"大一统"是历史上各民族的共同理念/69四、古代的民族政权是中国历史的有机组织部分/71第二节 古代民族/73一、匈奴系统/73二、东胡系统/76三、东夷系统(肃慎夫余系统)/79四、突厥系统/82五、氐羌系统/85六、苗蛮系统/88七、百越系统/90八、百濮系统/91第三节 现代民族/92一、东北内蒙古地区/92二、西北地区/95三、西南地区/102四、中东南地区/104五、人口与分布的特点/118六、文化构成/121七、行业和职业构成/124八、人口城市化水平/127第三章 语言与文字第一节 语言/130一、语言系属/130二、基本特征/142第二节 文字/143一、现代民族文字基本情况/144二、图画一象形文字/146三、音节文字/149四、语素文字/151五、音素文字/154六、基本特点/166第三节 结绳和刻木记事/169一、结绳记事/170二、刻木记事/174第四节 树叶信和草标/191一、树叶信/191二、草标/195三、其它信物/198第四章 经济文化类型第一节 经济文化类型的多样性与互补性/199一、多样性/199二、互补性/201第二节 采集渔猎型/207一、山林狩猎型/208二、河谷渔捞型/210第三节 畜牧型/212一、苔原畜牧型/213二、戈壁草原游牧型/214三、盆地草原游牧型/216四、高山草场游牧型/217第四节 农耕型/217一、山林刀耕火种型/219二、山地耕牧型/234三、山地耕猎型/235四、丘陵稻作型/236五、绿洲耕牧型/238第五章 社会制度第一节 原始公社制度/242一、原始公社制度的特点/242二、母系氏族公社残余形态/245三、父系氏族公社残余形态/253四、农村公社/260第二节 奴隶制度/267一、家长奴隶制——奴隶制的萌芽形态/267二、奴隶主占有制/279第三节 封建领主制/285一、村社型封建领主制/286二、庄园型封建领主制/293三、部落型封建领主制/304第六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类型和特征/312一、社会组织的类型/312二、社会组织的特征/313第二节 氏族组织/316一、母系氏族组织/320二、父系氏族组织/329第三节 部落组织/369一、古代的部落组织/370二、近代的部落组织/383第四节 部落联盟/402一、古代民族的部落联盟/403……第七章 政法制度第八章 婚姻制度第九章 宗教信仰第十章 生态文明

章节摘录

插图:从有关史料来看,基诺族的农村公社是从父系氏族公社演化而来的。基诺族的村社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村社公共所有,它是基本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每个村社的土地都有严格的边界,界内的土地属村社所有,可耕地一般是各氏族或各大家族世代占有固定的地段,然后一年一轮,再分配给个体家庭使用。部分村寨是村社一年一轮将土地分给个体家庭使用。但无论哪种形式,全部土地的所有权最终属于村社,一切个体家庭或家族离开村社时均须将土地交还村社。二是氏族或大家族占有,土地由氏族或家族分配给所属个体家庭使用的土地。类似情况在多数村社有存在,但这种表面上属于家族公有的土地只是一种占有权,而所属个体家庭只有一年或几年一度的使用权,土地所有权仍属村社。三是个体家庭的土地私人占有,此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大。绝大部分村社中,个体家庭占有的土地主要是宅基地、园圃地、茶地等。大部分耕地都属于村社公有、家族占有的土地。少数村寨由于人多地少,近百年来把土地划归个体家庭长期占有,但所有权仍属村社,如巴亚寨和巴来寨等。村社的经济主要是刀耕火种。一般是烧一次荒种一年,少数种二年,然后丢荒。少数平缓的土地或种几年,极少数土质肥、水源好的土地可以连年耕种。以巴亚寨为例,山林按惯例分为十三大片,每年砍伐其中的一片,一般耕种一年即丢荒,十三年后又长出茂密的森林,然而再砍伐耕种。通常头年底或春节后便开始砍树刀耕,二三月被砍的树木晒干后开始焚烧,留下灰烬布满地面,有的竞达一二寸厚,这便是天然肥料,此后稍事平整即行播种。不同家族间或家族内的换工互助比较流行。基诺族的村社一般都是独立的村寨,村社间有着明显的地域界线,往往有宽阔的森林、河谷、山箐为界,并有挂满刀枪的竹木制界桩为标志。巡视修理村社道路和界标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村社多是内部通婚,所以每个村庄一般都有几个可以互相通婚的家族或氏族。村社又有共同的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生活,俨然一个完整自然的小天地。不同村社间往往有不同的习惯、宗教信仰,甚至服饰上也各有特色。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编辑推荐

《世界文明通论: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套装上下册)》是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文明·中国少数民族文明(上、下)(世界文明通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是著名学者汝信主编的《世界文明通论》丛书之一,系统总结中国少数民族文明历史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研究全面,内容丰富,是一部学术价值高的佳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