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9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本禹 编 页数:5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实践发展来看,精神分析确立了现代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格局和样式。当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具体方法有上百种,它们大多都与精神分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或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也完全可以说,正是精神分析带动了现今人们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同时,精神分析咨询与治疗技术现今仍是被广泛运用的方法。 这本《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主要介绍了精神分析运动史上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的精神分析学家的思想与实践。我们把它们分为四大理论范式,即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自我心理学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客体关系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在介绍每个代表人物的思想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他们的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观点和理论模式(包括心理结构、发展动力、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等)、儿童心理病理学观点、儿童精神分析技术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了评价,指出其主要贡献和主要局限。
作者简介
郭本禹,安徽肥西人,l964年生,心理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始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学探新》和《心理研究》编委。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余项,其中一等奖2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100多篇,有20多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出版专著、编著、译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心理学史导论》、《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等3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等10套大型丛书。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书籍目录
前言导论 第一节 从心理病理学到普通心理学 第二节 从成人精神分析到儿童精神分析 第三节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关键概念 第五节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第六节 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方法第一篇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理论 第一章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运动的创立者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观 第四节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 亚伯拉罕:儿童心理发展观 第一节 德国首位精神分析学家 第二节 亚伯拉罕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治疗观 第四节 对亚伯拉罕理论的评价 第三章 费伦茨:儿童心理发展观 第一节 费伦茨:先驱者的先驱 第二节 费伦茨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费伦茨的“临床革命” 第四节 对费伦茨理论的评价 第四章 荣格:成人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 第二节 荣格的成人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荣格的心理治疗观 第四节 对荣格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阿德勒:儿童心理发展观与儿童教育观 第一节 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 第二节 阿德勒的儿童心理发展观与儿童教育观 第三节 阿德勒的心理治疗观 第四节 对阿德勒理论的评价 第二篇 自我心理学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六章 安娜:儿童精神分析学理论 第一节 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者 第二节 安娜的儿童精神分析观 第三节 儿童精神分析的应用 第四节 对安娜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 斯皮茨:生命第一年的心理发展学说 第一节 自我心理学的重要发展者 第二节 斯皮茨的自我及其发展观 第三节 斯皮茨的儿童心理病理学 第四节 对斯皮茨理论的评价 第八章 玛勒:生命前三年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分离一个体化理论的提出者 第二节 玛勒的儿童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玛勒的儿童精神病理学及其治疗观 第四节 对玛勒理论的评价 第九章 雅可布森:整合性的自我发展理论 第十章 埃里克森:人格的生命周期发展理论第三篇 客体关系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十一章 克莱因:过渡性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第十二章 费尔贝恩:纯粹性客体关系理论的人格发展理论 第十三章 温尼科特:过渡客体学说的心理发展观 第十四章 克恩伯格:整合性客体关系理论的心理发展观第四篇 社会文化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 第十五章 霍妮:文化神经症理论 第十六章 沙利文:人际关系的自我发展理论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篇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理论 第一章 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运动的创立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于1856年5月6日出生在摩拉维亚的小城弗莱堡(现属捷克共和国的普莱波),父母都是传统的犹太人。弗洛伊德3岁时,因父亲生意上的困难,举家迁往莱比锡,并在一年后定居于维也纳。弗洛伊德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维也纳度过的。弗洛伊德是家里8个孩子中的长子,在家中,他享受最优的待遇。他是这个大家庭中唯一一个拥有一盏煤油灯和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的孩子;为了不干扰其学习,他妹妹的一架钢琴也被搬走了。 弗洛伊德天资聪颖,9岁就以优异的成绩升人了吉姆纳森中学。他在语言方面具有超人的才能,不但十分熟悉自己祖先的希伯来语和母语德语,而且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还能够流利地朗读英文和法文,并自学了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弗洛伊德十分喜欢文学和哲学,特别推崇莎士比亚和歌德的作品,从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如他将恋父情结取名为俄狄浦斯情结就是受到了莎士比亚的《俄狄浦斯王》的启发。17岁时他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毕业。直至中学毕业时的最后一年,弗洛伊德还一直被法律或政治职业吸引着,甚至想去参军;然而,当聆听了一次关于歌德论自然的论文演讲,并阅读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之后,他对科学产生了兴趣。加之当时维也纳反犹太主义盛行,犹太人的择业范围十分有限,医学和法律是犹太人唯一可以选择的职业,最终使他决定做一名医生。1873年,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医学院学习。他用了8年时间才获得学位,这是因为他兴趣广泛,因而常常偏离医学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