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治莹 页数:635
前言
地球怀揣大海,可谓滴水不漏。人们却常只为大海的博大而歌。左海伟人更敢想像:海到无边天作岸! 都道是:海上生明月。同理,海也能生太阳。有诗人甚至听见太阳从大海怀里分娩而出的最初的轻响。 比海大的,不是天,而是人的胸怀。还有孩子的想像:从海边拎回一瓶咸水,都敢嚷嚷拎回一个大海。 海因为有容,才纳得了百川。纵然泥沙俱下,也无妨。因为大海有足够的沉淀力,更有神奇的净化力。 人的襟怀,也应有海的这种定力。一俟修炼到高蹈而放旷的境界,做起事来,便了无挂碍,举重若轻。 西山人不是物外高隐,也无暇煮酒论道。但在民办教育领地上,创造出颇类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奇迹。 华夏国粹文化里,不惟讲天道、神道、师道、人道,也讲茶道、酒道、书道、棋道,再就是文武之道。 天地对应,阴阳相生;张弛有度,稼穑如仪。君不见这世界因种种矛盾而峥嵘,又因种种互补而谐和。 文韬武略、文经武纬、文功武备、文修武偃……文武二字,两两相对,又紧紧相随,如形影不曾或离。 同一所西山学校,文武兼备,各臻妙境;教学相长,既得双赢。如此的行云流水,让人疑为天地合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让学子在竞技场上群超类拔,更在人生途中经天纬地,正是一校之长的追求。 从零起步,从梦出发,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开始。这片热土,在福清,西山之麓,原就是梦开始的地方。
内容概要
大海到底有多大呢?地球表面积的75%,占了地球四分三,浩浩瀚瀚、无边无涯的,就是海洋!地球上曾有这么一段历史十载九旱的时候,大海的水位没有下降毫厘,八年七涝的时候,海平面也不曾因此上升毫厘。这就是大海! 一个巨大的湖泊问大海 “大海,你到底有多大?比我大吗?” 大海沉默不语。 流经一方的河川说:“人家大海每时每刻都在接纳无数的溪流和河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张文彬先生创办的西山学校,接纳了国内外数千位教师教练、海内外数以万计的学子。从创校时的一隅旧军营、二十弟子,壮大成今天拥有数亿资产、诸多分校、一万五千多名学子的庞大西山教育集团。他的民办教育事业,就像那大海容纳了千条万条秀美的河川溪流一样宏大。 啊呵!尽管是西山一隅,却是独具风景。万名来自八方四面的教工和学子,有如百川归海……
作者简介
李治莹,20世纪50年代出生于闽西冠豸山下,求学期间,喜读中外文学史,觉文章乃千古之事,因而向往文学。步入青年时,曾作为知识青年,往山林深处经受风雨,又带着两手老茧双腿泥巴前往省城接受高等教育。从此三十余年在有福之州从政,从文,建家立业,培育爱女。而今淡出官场,漫步文坛,寄情于天上云卷云舒、地上花开花落……
书籍目录
引子 (1)上部第一章 (7)寻寻觅觅,东西南北中,喜得西山一隅旧军营;兴校办学,兜里仅有300元,赤手空拳闯天下,不惧山高路险,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第二章 (17)飘出西山旗帜,拂去岁月风尘,“军营”内外旧貌新颜;武林高手加盟西山;首批走进西山的20位弟子各有多舛人生。第三章 (43)一步一个新脚印,一路一曲创业歌;漫漫长路上,洒下几多征战泪。第四章 (53)武字当头,苦字为乐,难字为荣,万千音符组合成一首豪迈的西山办学歌。第五章 (67)旗开得胜,金牌闪烁,开创西山浇金铸银的光荣历史。第六章 (72)各路英雄拢聚西山,亦文亦武锣鼓齐鸣。第七章 (89)八方学子云集,大建设、大扩展,天翻地覆慨而慷。战略性转变和提升,“一万年I太久,只争朝夕”,西山正在书写一段崭新的历史。第八章 (96)西山教师爱生如子,感恩学子视校如家。第九章(110)创业路上无坦途,风风雨雨百战多。第十章(122)帅才、将才、忠良才,各路人才相聚;一砖一瓦,共筑西山英才大厦。第十一章(128)治家治校,倾尽全力,当家人刚柔相济;敬重师表,钟爱人才,创校人铁骨柔肠。第十二章(143)壮志雄心,另辟蹊径,邻省红土地上立分校,“掌门人”出自西南;条条大道通向成功彼岸;西山人再把旗帜飘向国外,欧洲人的掌声为西山教练雷动。第十三章(164)西山奉献给万千学子和家长以无限的美好希望。第十四章(205)五湖四海的西山师表,共同关爱来自大江南北的学子,南腔北调齐唱一首西山爱心歌。第十五章(226)走出金光大道,登上如虹天梯,多所分校、如潮学子拥立“西山教育集团”。下部第十六章(233)高端人物走访西山,春风阵阵拂满西山。第十七章(241)昔日一介武僧,今朝庞大民办教育集团董事长;与时俱进,渴求学问,锲而不舍,滴水能穿石.镄棱磨盘针第十八章(250)“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帜猎猎飘扬在西山上空。第十九章(259)当家人以榜样关爱学子,又吸引了一批‘‘贤相良将’’走进西山,济济一堂,共商教书育人大计。第二十章(277)新思路、新标识、新起点、新风貌。第二十一章(292)发展事业,踏平坎坷;‘‘未来之匙”,寓意无穷;矗立云天,昭示未来。第二十二章(299)今日校园群英荟萃,明天西山星光灿烂。第二十三章(313)美中至美,是今日西山学子;才中之才,看明天雄鹰高飞。第二十四章(339)西山的学子自己的儿,手心手背无尽的爱。第二十五章(349)飘扬在美丽西山校园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第二十六章(355)高端人物再次来访,开启西山十年大庆的帷幕。第二十七章(366)泪洒衣襟送师表,榜样力量励后人。第二十八章(380)树雄心,立大志,始在童年;西山教育重在培养大气磅礴的未来才俊。第二十九章(391)数不清的西山美,道不尽的西山情。艰苦奋斗是创业人的永恒话题。第三十章(408)攻读在西山,快乐在西山,希望在西山,未来在西山。第三十一章(418)喜看西山,良师你我他;带着西山的光荣,带着天南地北家长们的牵挂,西山电视人风雪中千里家访。第三十二章(431)礼贤各路英雄好汉,共铸西山明日辉煌。第三十三章(441)敞开胸怀,迎来各国英才。走出西山,走向国际!西山教育集团‘‘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喜见成效。第三十四章(459)昨日情思,今朝奋发。里程碑闪闪发亮,引来八方赞赏声。第三十五章(469)神奇的西山之灵,成功了“风雨”里的“六一’’晚会,把“一切为了孩子”的精神延伸放大。第三十六章(479)西山校园,你的家、我的家,最是学子温馨的家。第三十七章(495)个个园丁腔腔情,人人师表首首歌。第三十八章(508)走进北大校园的陈敏生,回访母校情在西山;走访西山的清华北大学子演讲深入浅出,西山应届高中生毕业生受益匪浅;几多学子暑期里不恋家,留连西山美校园。第三十九章 (523)事业发展无穷尽,西山校园画中画;西山辈出人才,缘在总校长唯才是举,用人不拘一格,公开考试选拔录用。第四十章 (535)天地君亲师,总校长尊师如敬天地。第四十一章 (546)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西山女孩”,英国爱丁堡的“西山小子”;昨天走进西山,今日走出国门,明朝成就未来。第四十二章 (557)情在教师节,总校长情在深处。第四十三章 (566)从武术训练到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大力营造“制度力、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文化力”的良好氛围。第四十四章 (585)总校长走访北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远渡重洋,登高望远,为的是再创西山辉煌;冰雪中情倾学子;师生万人心系汶川,同胞骨肉情,让西山人尽心尽力。第四十五章 (602)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办好、办大、办强!让孩子们走进西山,成就未来!成了西山校园里永恒的“同一首歌”!不是尾声的尾声 (616)敢与天公试比高,“西山”、“西点”看百年!后记 (619)附录一:西山学校被授予的各类各项办学资质与荣誉(部分) (629)附录二:西山学子昂然走进的大学校园名录(部分) (631)附录三:西山学校历年武术比赛成缔一览(余、银牌) (633)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寻寻觅觅,东西南北中,喜得西山一隅旧军营; 兴校办学,兜里仅有300元,赤手空拳闯天下, 不惧山高路险,万里长征走出第一步。 一梦里寻它千百度 多年在少林寺练得一身精湛武艺的张文彬,云游八方之后,立下办学大志,铁心要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传授给绵绵不尽的下一代。为精选一处办学之地,他东西南北地考察了几回,因为重情重义,怎么也丢不下他曾经几进几出、而一直为之魂牵梦绕的福建。几度踌躇之后,终于在一个洒满金色阳光的早晨,张文彬收住了辗转八方的脚步,举步回到了东南福建,从此,张文彬在八闽大地寻觅着他办学创校的“根据地”…… 张文彬信步闽东,那时候的闽东,山是高的,路是弯的,门是小的,人是穷的,倘若在闽东这块土地上发展武术,不是不可以成功,只是时间要长,付出的代价要大。 于是,张文彬没入了熙熙攘攘的福州城,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福州城寸土寸金,连租用一间房都得重金,况且在闹市里喊喊杀杀的练武术也远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张文彬又给福州贴上了“此地不宜”的封条。 走呀走,天高地阔游四方的张文彬又来到了福州城的郊县福清。福清这个扬名海外的侨乡,就是海外汇回国内的侨汇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以“亿”计。时至20世纪90年代,无论侨汇还是福清本身的经济发展都在八闽之首、中国经济百强县之前列。另外,引人注目的是此县不但距离省城咫尺之间,而且还邻近同为侨区的莆田,在不远处,便是热热闹闹的泉州了。特别重要的是福清有个“南少林”遗址,南北少林是对应的,难以割离的“兄弟少林”,而自己又是北少林的弟子,倘能在“南少林”遗址附近兴建少林武校,那真是顺天顺地顺人意,天作之合呀。 早就知道中国的南少林寺坐落在福建福清境内。因此,在少林寺寄托着自己生命的张文彬,一说起少林寺就升腾起一种特别强烈的情感,无论是北少林还是南少林。自己既然辞别了北少林南下福建,那么,南少林就应该是自己寻觅和追逐的地方。基于这种情结,他当机立断地选择了邻近省城的福清。 寻觅南少林的张文彬,行色匆匆,脚步也匆匆。 就暂且不说福清有多少的优势,单就一个南少林遗址就有理由在此地兴办武校。而且沿着福清大道一路南下,古人还曾在莆田和泉州两地都建有类似于南少林寺的寺庙,规模都十分宏大,可见这一带武术之风是相当兴盛的,如此不可多得的地利都是今日兴办武校的厚重基础。 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的。寻寻觅觅的张文彬,竟然被出自同一师门的师兄弟、当时正在兴办印林寺武校的林秉国请进了印林寺。考察并体验了一些日子后,张文彬不无遗憾地对林秉国说:“你这武校实在太小,而且连发展余地都没有。”边说边抬起眼朝那简陋的几栋房子看了看,很认真地对林秉国说了这么一番话:“秉国,做事业就要做大事业,要办学校就要办大学校。武校也好,学校也好,现在已经遍地都是,将来还会更多。小打小闹的办个学校,就没什么意思,要办就办成全福清第一,全福州第一,全省第一,甚至全国第一。” 张文彬这一席话,竟然让林秉国着实吓了一跳:天!这个张文彬,办学校的胃口可真是不小。不要说全省、全国第一,就是福清第一自己都没想过,而张文彬动不动就是要这个第一,那个第一,志气呀! 当天晚上,林秉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子里放电影一样地翻动着,想从脑子里蹦出一方能让张文彬兴办全国第一武校的“圣地”来。辗转到下半夜,林秉国突然想起镜洋镇西山村西山脚下,当年中国军队大裁军时,废弃遗留下来的那一小片旧营房。营房四周,除散落着一部分西山村民居外,大多是山坡、田地和小丘陵,如果能与张文彬这么一位想办大事业的人在一起再办一个武校,必有前途。如果这一想法能够成功,不但能留住张文彬这个难得的人才、帅才,而且还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这一想,林秉国兴奋起来,睁开眼,看着窗外,心想,或许天也快亮了! 第二天,林秉国一起床就去找张文彬,说道:“早点吃饭,吃完了,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 看着林秉国神神道道那模样,张文彬虽然一头雾水,却也被吊起了胃口,于是说:“走吧,早饭不吃了,常常不吃的,习惯了。” 林秉国见张文彬语意坚决,就开出他那辆暂时还能转动轮子的微型小面包,叽里咕噜地直奔西山村而去。 天地间似有一根无形的神奇的线,牵引着张文彬和林秉国走向了镜洋镇和东张镇交界的西方深处。西方就有西山,啊呵,西山山边竟然有一处建有几十间房子的军队废弃的旧医院,以及当年军医护士们的营房。张文彬眼睛一亮,大有如获至宝之感,情不自禁地高喊:“好地方呀!好地方呀!” 对这老旧军队营房,张文彬一间一间细细地看,一寸土地一寸土地慢慢地看,边看边琢磨,先在潜意识中逐间地派上了兴办武校的用场。 虽然这遗址内外,草木深深,荒凉一片,但从它那四面合围的大院子,就足可看出它当年的规模。从院子里锈迹斑斑的单、双杠和泥沙板结的沙坑,又可想像出它鼎盛之年的热闹以及军队驻地的神圣和军营的威风。张文彬知道,这用千千万万块方方正正、从大岩石上凿下来的石块砌成的屋子冬暖夏凉,且坚固耐久;倘不去把这房屋推倒重来,必是百年不塌不倒。这么好的房子部队不用,自有其道理。 这对现代化军队是根草,对张文彬办武校是个宝的营房,实实在在地让张文彬着迷了好半天,第一天着迷还不够,第二天第三天还接着看,回回看回回都着迷。再一回察看了营房之后,他对林秉国说:“这个地方好!而且有发展前途,快快定下来,办个新武校,不出几年,就一定是个大型武校。” 二办武校,只掏出了“300元” 办西山武术学校,还得有启动资金,林秉国知道张文彬手头没有“现银”,而自己身上也没积蓄多少钱。于是就对张文彬说:“看来,想像模像样地把西山武校办好办大,启动资金少说也得20万,我抄家底了,也就这20万。” 这时候,张文彬说:“你得借我10万,日后加倍还你。”边说边爽快地从衣兜里掏出300元钱,交给林秉国,说:“也抄家底了,全给了。” 林秉国笑眯眯地接过,说道:“你要集什么资?智力投资、武术投资、管理投资,全都是你了。但这300元,我也收下,多少也算你集了资。” 资金有了,总教练又是现成的,西山武术学校就这样在几挂鞭炮,一通锣鼓声中开张了。 牌子挂出去了,从印林寺武校里转过来几个学生,加上新招收过来的几个学生,一个武术班20个学生,西山脚下的旧军营里,于是有了厮杀拼打的热闹声。 从筹资到挂牌,张文彬倾其所有的力气,就是没有“倾”出一分钱,自己的那份“股银”由林秉国代付了。如果没有林秉国的代付,就在那些个日子里,张文彬别说10万元,就是10个千元,10个百元都掏不出来。 其实,从头到尾,张文彬兜里只有300元钱,全交给了林秉国尽心意。武校有了小食堂后,张文彬要吃饭,但翻遍了内外衣几个口袋,却翻不出一分钱来。林秉国见他立马要断顿缺饭了,慌忙把那300元钱还给了张文彬。 此后,张文彬无论是对中原那边的师父和众多的师兄弟,还是对浙江那边的家人和村里的那几位兄弟,亦或是对福建的朋友和眼前的学生都这么说:“我张文彬没有钱,办西山武校,兜里就300元,当时全交给了林秉国集资了。后来,见我没钱吃饭,又还给我了,嘿嘿!” 久而久之,人们忘却了当年办西山武校到底有多少启动资金,只知道张文彬“失”而复得的那300元钱,300元钱如何“失”,又如何复“得”,传多了,传久了,也就传走样了。于是,张文彬300元钱办武校的故事也就一年一年地传了下去。 西山武校的牌子挂出去后,林秉国就对张文彬说:“校牌挂了,武术班有了,就交给你了,总教练是你,校长也是你,你想怎么办学,就怎么办学。我就不管了,管也管不好,我这人做点小事还行,管武校我不在行。特别是你一办就要办大校、名校、强校,我就更不管了,因为一管就乱套,还是你管吧。” 张文彬听了,既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颇为意外地张大嘴巴反问林秉国:“你不管?”
编辑推荐
从世界武术冠军到万人大校的掌门人,从百元起步到数亿资产的神奇创业之路,从旧军营到一千八百亩的泱泱校园,这里书写着一部民办鸿篇巨著,这里谱奏出海纳百川的浩瀚之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