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根脉(上下)

出版时间:2008-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宋志坚  页数:全2册  字数:581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上卷着重探寻的是鲁迅与绍兴历代先贤的精神联系。这些先贤,从传说中的夏禹以及越王勾践起,直至秋瑾等辛亥革命志士,其中包括王充、嵇康、王羲之、陆游、徐渭、张岱、陈洪绶、赵之谦等思想文化名人,鲁迅吸收过他们的精神营养。上卷还对鲁迅的故乡为什么人才辈出的社会历史及地域文化原因作了深入的探讨,并对一些在学术界有争议的先贤疑事作了必要的疏辨。
  下卷旨在研究鲁迅与绍兴同代名贤的精神联系,尤其是在鲁迅之为鲁迅的形成过程中他们之间的同气相求、精神互补以及鲁迅精神的传承。从鲁迅与蔡元培篇直至鲁迅与柯灵篇,包括鲁迅与许寿裳、鲁迅与马叙伦、鲁迅与夏丐尊、鲁迅与范文澜、鲁迅与胡愈之、鲁迅与孙伏园、鲁迅与徐懋庸等等。如果说,上卷探求的重在于“根”,那么,下卷则重在于“脉”,这是一脉相承之“脉”。

作者简介

宋志坚,原名宋百兴,1948年3月12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初二)出生于浙江绍兴宋家店。1965年12月走上工作岗位,1988年2月起从事期刊编辑工作,先后任编辑室主任、副主编、主编,编审职称。著有杂文随笔集《白豪与创新》、《大圣落选记》、《不伦不类集》、《鉴湖情书》、《

书籍目录

上卷
 序言
 卓苦勤劳之风
 ——鲁迅与夏禹
 坚确慷慨之志
 ——鲁迅与勾践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鲁迅与范蠡、文种
 覆盆桥的传说
 ——鲁迅与朱买臣
 汉朝的“鬼”
 ——鲁迅与王充
 从《铸剑》的取材说起
 ——鲁迅与袁康、吴平、赵晔
 海岳精液,善生俊异
 ——鲁迅与虞翻
 附录:鲁迅与会稽郡若干先贤
 草创之功,足以称纪
 ——鲁迅与谢承
 会稽山川始为记
 ——鲁迅与朱育
 非汤、武而薄周、孔
 ——鲁迅与嵇康
 会稽内史的《会稽记》
 ——鲁迅与贺循
 并非被人当作“笑柄”的隐士
 ——鲁迅与虞喜、谢沈
 “夸饰乡土”之辩
 ——鲁迅与虞预
 钟离岫笔下的“会稽后贤”
 ——鲁迅与孔愉、孔群、孔坦
 会稽太守的《会稽记》
 ——鲁迅与孔灵符
 书圣不事清谈
 ——鲁迅与王羲之
 斯人不出,如苍生何
 ——鲁迅与谢安
 剪柳春风导九秋
 ——鲁迅与贺知章
 《莺莺传》及其他
 ——鲁迅与元稹
 事关王安石
 ——鲁迅与陆佃
 慷慨党中的一个
 ——鲁迅与陆游
 同是南腔北调人
 ——鲁迅与徐文长
 “博古叶子”之类
 ——鲁迅与陈洪绶
 “身为越人,未忘斯义”
 ——鲁迅与王思任
 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鲁迅与张岱
 窜身海外,志在恢复
 ——鲁迅与朱舜水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
 ——鲁迅与吴楚材
 关于《三国演义》的“七实三虚”
 ——鲁迅与章学诚
 “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
 ——鲁迅与赵之谦
 写给别人看的日记
 ——鲁迅与李慈铭
 心被炒食净尽的“刺客”
 ——鲁迅与徐锡麟
 “人血馒头”的故事
 ——鲁迅与秋瑾
 以革命为事,穷困不堪
 ——鲁迅与陶成章
 被“捧杀”的先烈
 ——鲁迅与王金发
下卷
 序言
 “敢以新文学开山目之”
 ——鲁迅与蔡元培
 “生死不渝”之“生”
 ——鲁迅与许寿裳(上篇)
 “生死不渝”之“死”
 ——鲁迅与许寿裳(下篇)
 一张老照片中的不尽情愫
 ——鲁迅与陈仪
 难以释怀的“每夜走读”
 ——鲁迅与陶冶公
 同列“大衍”之数
 ——鲁迅与马叙伦
 “铜板换角子,角子换大洋”
 ——鲁迅与马寅初
 从“木瓜之役”到《爱的教育》
 ——鲁迅与夏丐尊
 未必是“消闲别墅”初相识
 ——鲁迅与刘大白
 绰号“经亨头”
 ——鲁迅与经亨颐
 “思想很不纯正”之辩
 ——鲁迅与范文澜
 兄长?师长?楷模
 ——鲁迅与周建人
 “我们不至于是梦游者”
 ——鲁迅与胡愈之
 从《妇女杂志》到《海上述林》
 ——鲁迅与章锡琛
 “郑、朱皆合作,甚好”
 ——鲁迅与朱自清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鲁迅与孙伏园
 起始于《山野掇拾》
 ——鲁迅与孙福熙
 《游仙窟》及其他
 ——鲁迅与章廷谦
 前后“祝福书”
 ——鲁迅与许钦文
 文学与艺术的互补共存
 ——鲁迅与陶元庆
 七论“文人相轻”的插曲
 ——鲁迅与魏金枝
 因为“诗孩”约稿
 ——鲁迅与孙席珍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
 ——鲁迅与徐懋庸
 血的哺育
 ——鲁迅与柯灵
 附录:《鲁迅与绍兴历代各贤》自序
 编后记
  

章节摘录

  上卷  卓苦勤劳之风  ——鲁迅与夏禹  三  20世纪初,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之后,曾有两篇文章提到夏禹,一篇是《(越铎)出世辞》,另一篇是《序》。在这两篇文章中,已初步展示了鲁迅的夏禹情结。  《出世辞》最初发表于1912年1月3日由绍兴越社创办的《越铎日报》的创刊号,实际上就是鲁迅为《越铎日报》写的发刊辞,说的就是创办《越铎日报》的初衷。时值辛亥革命之后,绍兴光复不久,“民气彭张,天日腾笑”。然而,旧势力的捧场使革命党人王金发忘其所以,以他为首的新政权已出现蜕变的苗头,开始以“革命”来换取个人的享受,任用同乡亲信,搜刮地皮,大发横财。在这个时候,鲁迅首先想到了夏禹,想到了勾践,想到了以夏禹、勾践为代表的绍兴历代先贤。鲁迅在《(越铎)出世辞》  于越故称无敌于天下,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后先络驿,展其殊才;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  由这段文字可见,鲁迅在这个时候想到夏禹、勾践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绍兴先贤,乃是因为此中有一种足以使绍兴人为之自豪的生生不息的精神。自明亡之后两百多年来,还是在这块土地上,“世俗递降,民不再振”,不少人“专实利而轻思理,乐安谧而远武术”,少了一点理想、精神和英雄之气。这固然是“索虏”(即清统治者)统治的结果。然而,如果在此之前,可以将这一切归咎于“索虏”,那么自此之后,“天下兴亡,庶人有责,使更不同力合作,为华土谋,复见瘠弱槁枯,一如往日,则番番良士,其又将谁咎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建设民主共和却依然任重道远,更需要有夏禹等古先哲人那种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精神,“纾自由之言议,尽个人之天权,促共和之进行,尺政治之得失,发社会之蒙覆,振勇毅之精神”,去为民主共和尽心尽力,唯其如此,方能“义当兴作,用报古先哲人征营治理之业”。很明显,鲁迅撰写此文时的“夏禹情结”,是与他当时的民主主义政治热情结合在一起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鲁迅根脉(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