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文明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秦惠彬  页数:354  字数:391000  
Tag标签:无  

前言

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世界文明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与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进行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上的交流、分工和合作,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克服了过去历史上长期把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分隔开的地理障碍,世界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融入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当前,虽然世界仍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已不决定于军事实力,而决定于国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总体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文明的性质和程度将是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文明问题并进行各种不同文明的比较研究,认为文明和文化的因素将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文明研究是一个十分宽广的学术领域,是涉及诸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世界文明源远流长,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的生动体现。人们的现代生活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古代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也不是已经永远消逝的僵死的存在,而依然活在当代的现实之中。人类昨天的文明是我们今天的文明的根,只有真正理解了人类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类的今天,并更自觉地去展望和创造人类的明天。从这一点来说,研究世界文明不仅具有历史的、理论的意义,而且也有强烈的现实的意义。我们认为,研究世界文明首要的要求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历史,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探讨各个文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作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特定的人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具体历史条件下活动的创造物,都有其自身按历史规律产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有自己的辉煌时期和重大成就,在不同的时代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有的文明后来衰落了,这也是合乎辩证法规律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文明本身天生有高下优劣之分。过去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的历史研究和文明研究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所谓“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把西方文明说成天生优越,高人一等,并以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判其他文明,甚至企图以西方文明去一统天下。历史却充分证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霸权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远在西方文明兴起之前,其他邻近地区如埃及和两河流域就早已达到了高度的文明并创造了许多光辉业绩,而西方文明的成长就得益于其他文明的哺育。以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为例,无论是在天文、数学、医学、建筑、雕刻乃至神话、宗教信仰等方面,古希腊人都从其他文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因此,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对全人类文明作出的宝贵贡献,都应得到充分承认和尊重。我们研究世界文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必须确认各种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纵观人类历史,自古至今世界上出现的各种文明和文化虽然都是人类的创造,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表达源自人性深处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其共性,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各有其特殊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不同面貌和相互间的差异。实际上,文明的共性和文明的特殊性、多样性并非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而是辩证地统一的,其共性即寓于特殊性和多样性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今天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将会出现一种统一的所谓“全球文明”,每个人将成为“世界公民”,世界文化也将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多样性将逐渐消失。这是莫大的误解,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这不仅没有消灭各种文明和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别,反而使它们获得新的活力而日益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因为世界发展的动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假如世界上原有的多种文明果真由实质上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所谓“全球文明”所代替,那么世界不是变得过于简单划一、平淡乏味了吗?如今不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肯定。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1年为“各种文明之间对话年”,提出要开展和加强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加深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以清除对和平的威胁,共同合作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问题。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把文化多样性提升到“人类共同遗产”的高度来认识,认为它对人类是必需的,并指出应把它看作一笔有生命力的可以不断更新的财富、可以保证人类生存的一个过程。我们今天研究世界文明,就是要从这些“人类共同遗产”中汲取新的启示和灵感,对创造今日的文明作出贡献。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同的文明之间需要经常的往来和交流,乃至相互吸收和交融。文明并不是与世隔绝、孤立自在和自我封闭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接触和交流从外界不断获得和补充营养,取得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茁壮成长、发展壮大。一种文明,不管曾经多么辉煌,一旦把自己封闭起来,断绝与其他文明世界的联系和往来,文明内部不断创新和前进的动力就会逐渐枯竭,变得保守僵化而走向衰落。因此,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来说,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近年来却有人宣扬所谓“文明冲突论”,把不同的文明说成彼此无法沟通、截然对立的东西,断言文明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激烈的对抗和冲突,而且把这种文明冲突提到冷战后世界发展“模式”的高度来看待。这样的理论也是违背文明发展的历史事实的。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经常发生,但并不必然导致不可调和的冲突,使一方消灭另一方。历史上确曾有过在不同文明的激烈冲突中文明成果被大量毁灭的事例,但这种冲突往往不是由文明之间的差异所引起,而主要是由于背后的物质利益的推动。一般说来,各个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我们应更客观地、全面地去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应片面地夸大它们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以研究世界文明问题著称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文明并非一成不变,它有能动性,同时又有稳定性。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相互传播和借用,既把自己的东西向外输出,义借用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东西,这种借用是有选择的,即借用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以丰富自己。同时,文明又有“拒绝借用”的特性,即拒绝对自己不适用的东西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布罗代尔的看法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大体上说,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就是在这样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发展起来的。面向世界上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文明,应如何正确对待呢?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崇尚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如果加以现代的诠释,可以作为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所谓“和而不同”,其前提首先是充分承认和尊重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存在,肯定和允许事物之间的差异、区别和分歧,然后对不同事物进行适应的调解和妥善的安排处理,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得到调和,最后达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按这一原则去处理文明间的关系,就应努力维护和保持文明的多样性,主张各国人民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文明。各国人民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决不能强迫他们都接受某种特定的文明,都采取统一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文明的多样性不受侵犯而得以健康发展。当前,在战争威胁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更应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互相宽容,平等相待,尊重对方,彼此借鉴,共谋发展,使世界文明更加绚丽多彩。这也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以上是我们对世界文明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我们研究世界文明,归根到底还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服务。我们不仅要了解祖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成就,而且也需要具有关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知识,这样才能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话和交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使中华文明更加发扬光大;同时又要根据世界文明发展的形势,制定一套既能推动我国文明建设,又能有效地应对外来文明挑战的发展战略。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并设“世界文明研究”课题组,组织院内外数十位有关专家学者分题进行合作研究,《世界文明大系》这套多卷本著作便是专家们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世界文明格局,其形成过程并没有预设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各种元素综合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也无法设定某种统一的标准来切分。我们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反复推敲,也参考了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的文明模式理论,如汤因比、亨廷顿等学者的学说,但主要还是本着具体问题具格分析的原则,从各文明形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宗教、民族、地域、国家等多样标准来划分。如拉丁美洲文明、西欧文明是因为地域形成文明板块,伊斯兰文明主要是因宗教而凝聚的,美国、加拿大是因为国家而形成自己的文明样式。本书第1版各卷自从1999年开始陆续出版以来虽才数年,但各大文明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外关于文明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新进展。此次进行修订,充分考虑和吸收了这些研究新成果,做了不少增补和修改,还增添了许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插图,希望能有助于读者们加深对世界文明的了解。

内容概要

“伊斯兰”并不专指一种宗教意识和信仰体系,它同时又指称一种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甚至时代特性。凛然贯通于穆斯林生活所有领域并成为其“脊梁”的,是伊斯兰精神。   针对国际学术界的“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中国学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12种文明体系。本书是“世界文明大系”之《伊斯兰文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组织4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多年编纂而成。它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伊斯兰文明,使我们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如何借鉴和学习。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伊斯兰文明的兴起  一、伊斯兰教前的阿拉伯半岛  二、阿拉伯人的社会生活  三、伊斯兰教的产生  四、《古兰经》与伊斯兰教的基本制度  五、早期伊斯兰教的本质与特征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  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  二、阿拉伯人与非阿拉伯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帝国远征后的政策  四、阿巴斯王朝  五、阿巴斯王朝的文化中心  六、传统学科的发展  七、伊斯兰文化的整合与定型  八、伊斯兰教的地区化  九、苏非神秘主义与正统信仰的结合——苏非教团的形成第三章  传统哈里发制解体后的伊斯兰教  一、阿拉伯帝国文明的余晖  二、奥斯曼帝国第四章  近现代伊斯兰文明  一、与西方文明的碰撞  二、重新思考伊斯兰  三、现代伊斯兰教第五章  伊斯兰政治  一、《古兰经》的政治思想  二、哈里发制度  三、伊斯兰政府  四、现代政治建设第六章  伊斯兰经济  一、伊斯兰经济思想的基本原则  二、伊斯兰教与现代经济问题第七章  伊斯兰社会  一、伊斯兰伦理道德  二、《古兰经》中的道德行为规范  三、伊斯兰社会观第八章  伊斯兰女权主张  一、伊斯兰社会妇女权益与职责  二、妇女解放前景第九章  伊斯兰文学艺术  一、《古兰经》与文学  二、阿拉伯诗歌  三、阿拉伯小说  四、伊斯兰艺术美学  五、伊斯兰艺术的历史分期  六、清真寺建筑艺术  七、阿拉伯纹饰  八、伊斯兰美术  九、伊斯兰艺品第十章  伊斯兰教育  一、传统伊斯兰教育  二、近代伊斯兰教育  三、现代伊斯兰教育第十一章  伊斯兰科学  一、伊斯兰科学的发展  二、伊斯兰科学的贡献  三、伊斯兰传统科学在中世纪基督教世界的历史境遇  四、伊斯兰教与现代科学第十二章  伊斯兰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一、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二、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三、伊斯兰文明的基本特性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章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发展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一)四大哈里发时期“哈里发”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伊斯兰教代理人,继承者。四大哈里发指的是穆罕默德事业的四位继承者。632年穆罕默德逝世以后,由穆斯林公社依次选举出艾布•伯克尔(632~634年在位)、欧麦尔(634~644年在位)、奥斯曼(644~656年在位)、阿里(656~661年在位)四人作为他的继承人。他们相继掌管宗教、政治、军事、经济大权达30年之久。四大哈里发都是当时社会上很有权势和地位的人物,同时又是穆罕默德的近亲和密友。在四大哈里发期间,经过镇压阿拉伯各氏族部落的反抗和不断向外扩张,不仅巩固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治地位,而且向着半岛以外更广阔的地区发展,忠实、有效地继承了穆罕默德的事业。第一位哈里发艾布·伯克尔是古来什贵族中的一个首领。他是穆罕默德的密友,是穆罕默德开始传教时的第一位信教者,与穆罕默德形影不离,是穆罕默德的得力助手。在他的影响下,古来什贵族中许多重要人物相继加入伊斯兰教。后因穆罕默德娶其幼女阿依莎为妻而成为其岳父。艾布·伯克尔就任哈里发仅两年时间就病逝了,他几乎完全忙于镇压反对麦地那政权的各反叛部落。穆罕默德去世后,他面临的问题很多。由于过去有许多人是随潮流加入伊斯兰教的,信仰很不坚定,有史以来所习惯的部落精神不可能完全彻底地为宗教精神所替代。因此出现了叛教运动、伪先知运动,并有拒绝缴纳天课和税收者。这些现象加剧了宗派主义和部族观念。

编辑推荐

《伊斯兰文明(修订插图本)》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我一向认为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人类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没有文化交流,人类文化就得不到像今天这样的发展。《世界文明大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使我们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如何借鉴和学习。季羡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伊斯兰文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9条)

 
 

  •   伊斯兰文明原来如此光辉灿烂,难怪有那么多的穆斯林为他献身
  •   国内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文明书,内容很全,值得收藏
  •   客观正确地评价了伊斯兰文明
  •   这部书很好,能了解伊斯兰的历史、文化、信仰,喜欢看。
  •   很全面,对了解伊斯兰很有帮助。如果图片是彩色的就更好了
  •   可以,内容。我是从初学者了解的态度去说的。
  •   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兼备。
  •   just grabbed this one,and wasn't bad though.it's great to having historical cul***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   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都很大。。。。准备逐渐买齐
  •   书的印刷版本都很好,字体大小也合适,非常喜欢
  •   需要些时间慢慢看,一直想好好了解下伊斯兰文明
  •   可以了解到历史,而且挺详细的
  •   有点罗嗦 但是值得一读
  •   笔法像教科书,还好不算生涩,长知识了,人文风俗介绍的偏少,看完总觉得还少点什么
  •   到货速度很快 两天就到了 但是包装有点差强人意 书的纸张颜色有些杂 中间有一部分纸张颜色发黄 不过总体来说 书本纸质还是很好的
  •   有些损伤,勉强接受
  •   文字挺多,但是基本像教科书一样。没什么意思。
  •   本书很厚实,内容很多。但缺点是,作者几乎没有总结出自己的东西。而这是我买书最重视的。比如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列举事实后,总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东西。所以我喜欢。这本书看了收获不大。别买呀!
  •   不错的一本书 有利于了解伊斯兰世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