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刘玉建 页数:29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刘玉建编写的《汉代易学通论》分上下两篇对两汉易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上篇探讨与阐述了天人之学;下篇阐述了汉代易学的勃起与发展。
该课题对揭示汉代易学的演变与发展,对深刻认识汉代易学在易学史、哲学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玉建,山东文登人,198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易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著作有《中国古代龟卜文化》、《两汉象数易学研究》、《周易正义导读》等。
书籍目录
序
上篇 汉代易学的理论先导——《易传》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第一章 本根于太极的宇宙生成论
第一节 宇宙本根于“太极”
第二节 太极衍化为天地
第三节 天地气化生万物
第二章 统贯于易道的宇宙本体论
第一节 “易有太极”的本体论
第二节 “大哉乾元”的元气论
第三节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易道论
第四节 形上形下的道器论
第三章 贯通天人的性命论
第一节 先秦儒家性命学的演变
第二节 “仁义”与“阴阳”的性命内涵
第三节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性命合一
第四章 “保合太和”的和谐价值论
第一节 “刚健中正”的和谐价值形上诉求
第二节 “刚柔相推”的和谐价值根本原则
第三节 “保合太和”的和谐价值理想追求
下篇 汉代易学的勃起与发展
第一章 汉代易学得以辟创的时代诸要素
第一节 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学化
第二节 儒学神学化的时代诉求
第三节 儒学神学化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宇宙论哲学的时代思潮
第五节 儒学天人之学的重建
第二章 汉易象数之学的思想来源
第一节 汉易卦气说之先导的《易传》“时”的哲学
第二节 汉易卦气说之滥觞的《易传》消息说
第三节 汉易卦气说之先声的帛书《易传》损益说
第三章 汉易象数之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汉易卦气说象数之学的创建与完备
第二节 《易纬》卦气说象数之学的体系化、哲学化与神学化
第三节 占验派象数易学到注经派象数易学的转向
第四节 汉代象数易学的价值与影响
章节摘录
汉初七十年的恢复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国力相对富足,这就使得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即位以后,有条件有能力从事一系列重大变革:对外要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忍辱的“和亲”政策为强势反击与开拓;对内要改变“清静无为”政策,政治上打击地方王侯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限制丞相权利,彰显提高皇权。经济上加强对全国的直接掌控。就统治思想而言,汉初主张“无为”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有为”的时代需求与武帝的个性品格了。另外,新老道家反对专制独裁的无为思想品性,决定了具有道家倾向的思想理论只能作为封建王朝上升初期在统治思想上的权宜之计,一旦时机成熟,就必然遭到遗弃。专制独裁是封建王朝的本质需求。这如同秦始皇对吕不韦《吕氏春秋》的视而不见,汉武帝对刘安《淮南子》的口上称善而内心忌恨。如此,汉初黄老之学退出统治思想之舞台,乃是历史的必然。汉武帝深明一切改革必赖于统治思想改革这一基本理论前提,董仲舒深谙汉武帝倡导中央集权的政治上大一统,必然要求思想上大一统。所以,在诏举贤良对策中,君臣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地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汉初以来,“儒道互绌”、“百家殊方”的诸子之学复兴的局面,也就此结束。儒学作为官学不仅由此成为汉代国家意识形态的统一理论思想体系,同时也成为其后两千年封建社会具有合法地位的统治思想。 汉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儒学化,意味着儒学的政治化、政治的儒学化,汉代儒学与政治关系之密切,在其后两千年封建时代无不望其项背。作为官学的儒学成为统治者直接的思想工具,这对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而言,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