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常璩 页数:22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华阳国志》是宋以前流传至今最古的地方志。从前的目录书,或者把它列为霸史,或者把它列为伪史,也有归入别名或杂史的。但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列入地方志。根据它叙述古代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历史地理情况来看,作为地方志比较合理。《华阳国志》共十二卷,包括巴、汉中、蜀、南中、公孙述刘二牧、刘先主、刘后主、大同、李特雄期寿势各志、先贤仕女总赞、后贤志,卷末为序志并益梁宁三州先汉以来士女名录。记录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
作者简介
作者:(晋代)常璩
书籍目录
重刊华阳国志叙第一卷 巴志第二卷 漠中志第三卷 蜀志第四卷 南中志第五卷 公孙述刘二牧志第六卷 刘先主志第七卷 刘后主志第八卷 大同志第九卷 李特雄寿势志第十卷 先贤士女总讚第十一卷 后贤志第十二卷 序志并(梁益)[益梁]宁三州先汉以來士女名目录校点后记
章节摘录
华阳国志卷三蜀 志蜀之为国,肇于人皇,兴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紂,蜀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故其精灵,則井络垂耀,江、汉遵流。《河图括地象》曰:“岷山之下为井络,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夏书》曰:“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泉源深盛,为四渎之首,而分为九江。其寶則有壁玉、金、銀、珠、碧、銅、鐵、鉛、錫、赭、堊、錦、繡、厨、釐、犀、象,氈、(吒)[既]、丹黄、空青、桑、漆、麻紆之饒,滇、獠、寶、莢,僮僕六百之富。其卦值坤,故多班綵文章。其辰值未,故尚滋味。德在少吴,故好辛香。星应于鬼,故君子精敏,小人鬼黠。于秦同分,故多悍勇。在《詩》,文王之化,被乎江汉之域,秦豳同詠,故有夏声也。其山林泽漁,园有果瓜,四节代熟,靡不有焉。有周之世,限以秦巴,雖奉王职,不得于春秋盟会,君长莫同书軌。周失紀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蠶叢,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魚蟲。魚鳧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後有王曰杜宇,教民务,一號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巴]国称王,杜宇称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門,熊耳、灵關为后户,玉壘、峨眉为城郭,江、潛、綿、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火)[水]災,其相开明,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義,(遂)禪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隱焉。时適二月,子鵑烏鸣,故蜀人悲子鵑烏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开明位號曰叢帝。叢帝生盧帝。盧帝攻(奉)[秦],至雍。生保子帝。帝攻青衣,雄張獠、莢。九世有開明帝,始立宗廟,以酒曰醴,乐曰荆。人尚赤,帝称王。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萬鈞。每王薨,輒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为墓志,今石笋是也,號曰笋里。未有謐列,但以五色为主。故其廟称青、赤、黑、黄、白帝也。开明王自夢廓移,乃徙治成都。周顯王之世,蜀王有褒、漠之地。因獵谷中,于秦惠王遇。惠王以金一笥遣蜀王。王報珍玩之物,物化为土。惠王怒。羣臣賀曰:“天奉我矣!王將得蜀土地。”惠王喜,乃作石牛五頭,朝瀉金其後,曰“牛便金”。有养卒百人。蜀人悦之,使使请石牛,惠王许之。乃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还之。乃嘲秦人曰:“东方牧犊儿。”秦人笑之,曰:“吾虽牧犊,当得蜀也。”武都有一丈夫,化为女子,美而豔,蓋山精也。蜀王納为妃。不習水土,欲去,王必留之,乃为《东平》之歌以乐之。无几,物故。蜀王哀之,乃遣五丁之武都擔上为妃作冢,蓋地數畝,高七丈,上有石鏡,今成都北角武擔是也。后,王悲悼,作《臾邪歌》、《(龍)[隴]歸之曲》。其親埋作冢者,皆立方石以志其墓。成都縣内有一方折石,圍可六尺,長三丈許。去城北六十里曰毗橋,亦有一折石,亦如之。长老傳言:[五]丁士擔土擔也。公孫述時,武擔石折。故治中從事任文公歎曰:“噫!西方智士死。吾其應之。”歲中卒。周顯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數以美女進,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許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見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攬其尾,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拋蛇。山崩,时壓杀五人及秦五女,並將從;而山分为五嶺,直頂上有平石。蜀王痛伤,乃登之。因命曰“五婦冢山”。川平石上为望婦堠,作思妻臺。今其山,或名五丁冢。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苴侯于巴王为好,巴于蜀雠,故蜀王怒,伐苴侯。苴侯奔巴,求救于秦。秦惠王方欲謀楚,[于]羣臣议曰:“夫蜀,西僻之国,戎狄为鄰,不如伐楚。”
后记
《华阳国志》十二卷、附录一卷,晋常璩撰。璩字道將,蜀郡江原人,李势时曾官散骑常侍。《华阳国志》记事始于上古,述及巴、蜀、南中、汉中、公孫刘二牧、蜀汉先後二主、太康混一等各代于廢嬗替之迹,迄于李氏特、雄、壽、势之僭竊;又載西汉以來梁、益、寧三州地理、人物史料,猶史之有地理志、人物傳,成为一部地方史性質的著作。其中記載蜀汉及晉代史實最为詳切,是研究同期西南少数民族史的重要史料。《华阳国志》十二卷在《隋志》中入“霸史”类,新舊《唐书》均入“雜伪国史类”,卷數于《隋志》同,可知唐代仍为完本。宋元豐中,吕大防刻之于成都,即有缺失;南宋嘉泰時,李垩重刻吕本,其“序”曰:“吕汲公守成都嘗刊是书,以廣其傳,而載祀荒忽,元0缺愈多,觀者莫曉所謂,予每患此久矣!”于是,他廣采他书以校補,而缺佚者終不得復其舊觀。到明代嘉靖年間,張佳胤刻本、刘大昌刻本都是由李垩刻本而來的,刘本源自舊鈔,较近李本原貌;而張本分《先贤志.讚語》于卷首,變亂割裂,反滋疑误。
编辑推荐
《华阳国志》是由齐鲁书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