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研究

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史冬青  页数:315  

内容概要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研究》在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讨论了先秦、两汉及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发展概貌,并溯其来源,判断其出现的时问,详细地剖析其语法化过程,清晰地展示它们的演变脉络,尝试着从这种断代的穷尽性研究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在研究中积累实词虚化的大量实例,以期对语法化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史冬青,1971年生,山东定陶人,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在《古汉语研究》、《山西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章 先秦至魏晋时期的方所介词概貌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方所介词一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二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在三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到四 表示方向五 表示沿途第二节 两汉魏晋时期新产生的方所介词一 介词“著”二 介词“向”三 介词“就”四 介词“即”五 介词“临”六 介词“顺”七 介词“缘”八 介词“沿”九 介词“寻”十 介词“到”十一 介词“经”十二 介词“往”第二章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专题研究第一节 先秦时期方所介词的个案分析一 介词“于”二 介词“从”三 介词“在”四 介词“由”五 介词“自”六 介词“以”七 介词“乎”第二节 两汉、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的个案分析一 介词“著”的形成及演变二 介词“向”的形成三 介词“就”的形成四 介词“即”的形成五 介词“临”的形成六 介词“顺”的形成七 介词“缘”的形成八 介词“沿”的形成九 介词“寻”的形成第三章 方所范畴与时间范畴的关系第一节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主要时间介词的功能考察一 表示动作行为在某一时间进行二 表示动作行为从某一时间起开始三 表示动作行为终到的时间四 介词“于”、“在”、“自”、“及”的方所用法和时间用法的对比分析第二节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时间介词的特点一 语义类型二 时间介词的宾语三 时间介词短语的位置第三节 “空间一时点、时段”转移中的因素第四节 与介词“自”、“从”有关的时间副词化问题一 与“从来”、“自来”相关的时间短语二 “从来”与“自来”的形成:短语省缩词化第四章 结语第一节 方所介词的使用情况及其历史演变第二节 动词介词化的因素一 句法位置的改变二 语境影响三 认知因素第三节 介词的空间范畴向时间范畴转移的机制第四节 方所介词的进一步语法化:由介词到词内成分主要语料文献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鉴于认知语言学还主要只是在现代汉语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事实,对于汉语史学者来说,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在本领域借鉴或引进相关成果、理论与方法。这个不是赶时髦或贴标签,而是有可能会带来研究视野上的突破和创新。  比如介词的各个语法意义、语法功能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自身形成一个系统,如果能从人类认知能力历时演进的角度来看,定会有不少新的发现。我们在探讨介词的方所范畴和时间范畴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古人对时间的理解很少是纯粹时间性的,更大程度上跟他们所熟悉的概念诸如事件、空间等密切相关。就一典型的事物而言,它们一般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这种运动方向和时间流向的相似性、空间范围与时间段的相似性以及空间点与时点的相似性,使得多数方所介词兼有表时间的功能,这与认知密切相关;另外,可以充当介词宾语的通常只有词和短语两级语法单位,句子一般是不能充当介词宾语的。但是通过描写时间介词的用法,我们发现时间介词宾语的范围更为开放,不仅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有谓词性的短语,也有主谓宾齐全的句子,它们通常表示事件。就某一事件的发生而言,它需要一定的空间,又要占据一定的时间,所以用一件事情为另一件事情进行时间上的定位同样也与认知有关。通过探寻人类认知能力历时演进的规律,会对一些问题有到位、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从认知的角度去探寻介词的各个语义范畴之间的关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先秦至魏晋时期方所介词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