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齐鲁 作者:马大勇 页数:173
Tag标签:无
前言
女子的满头乌发隐含着女性自身的骄傲,它是青春年华的代表,爱情的梦想,牵系着许多文化上的深厚意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古人把头发当作人的身体、性命的一部分,精心梳理,保护终生。古代《礼记·内则》记载婴儿诞生三月后,就修剪头发,“男角女羁”。男孩留下一小束头发在头上,女孩子剪成十字形,这就叫做“羁”。婴孩长大后,梳两个小髻,叫做“总角”。还有一小部分余发,叫做“髫”。所以以“总角”、“垂髫”代称幼小的年龄。男孩女孩长大后,女孩多梳、丫头,头两边梳两个小发髻就是这种发式的象形字。女孩十五岁,要行笄礼,和男孩的冠礼相对。如已经许嫁则盘起头发挽髻,用黑帛布包起,戴笄,起一个字,从此成年。髻上还要缠一条五色的缨,以示身有所属,到结婚那一夜才由丈夫把缨解开。这就是《仪礼·士昏礼》所说的“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如果未许嫁,二十岁时也要戴笄。这就叫做“及笄”,未及笄不能出嫁,也就没有字。“字人”、“待字闺中”的成语也由此而来。
内容概要
女子的满头乌发隐含着女性自身的骄傲,它是青春年华的代表,爱情的梦想,牵系着许多文化上的深厚意蕴。
东方女性的一头长发,如春云一般舒展,如飞瀑一般荡漾,可以挽结成数百种发髻形状:高耸的高髻,玲珑的环髻,小巧的圆鬏,轻盈的蝉鬓……女子用香油、用花液来滋润它,保护它,用金银、珠翠、鲜花、丝罗来装扮它。一头长发,相伴女子一生一世,述说着女子的多少心事?!
笔者搜集了一些古代发型发饰资料,参考前辈学者的著作,编成这本可读性强的普及读物,为您解读那些蕴藏在女子发式中的故事!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蛇角奇诡饰花羽:原始时代的发型、发饰
第二章 君子偕老簪笄珈:夏商周时期的发型、发饰
第三章 峨峨一尺金步摇:秦汉时期的发型、发饰
第四章 春山削出间钗朵:魏晋六朝时期的发型、发饰
第五章 鬓云高耸缀花钿:隋唐五代时期的发型、发饰
第六章 团冠流苏挽青螺:两宋时期的发型、发饰
第七章 玉女新样牡丹头:辽金元时期的发型、发饰
第八章 珠花龙凤冠高髻:明代的发型、发饰
第九章 八方妆容各呈巧:清代的发型、发饰
附录
附一 古代女子节令发型、发饰
附二 如何护理和保养头发
附三 如何选择和梳理传统发型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一章 蛇角奇诡饰花羽:原始时代的发型、发饰原始时代的中国人的祖先们,早在这文明初辟之时就让发型、发饰不断丰富起来,那虽然简单却不失美丽的发髻,那用朴素的石、玉等材料略加雕琢制成的妆饰,虽不如后代精美,却隐约包含着原始时期的神话意境,包含着先民质朴的心愿,已经显露出奇诡、斑斓的美。如北京的山顶洞人,考古学家贾兰坡等发现,在18000年前他们就把贝壳和砾石之类串起来做成项链。在山顶洞人的头骨上发现了四颗石珠,是用石灰岩精心磨制的,还穿着小孔,可以用皮绳之类穿成链环戴在头上。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发饰了。他们有了发饰,也不会再让自己的长发乱蓬蓬的,丑陋难看了。那时候条件有限,但是那爱美的姑娘也会以池塘清水为镜,把自己的长长的头发用手梳理一下,整齐地披覆在脑后、面部。这就是最早的发型:披发覆面。清水中倒映出她们的容颜,再不是蓬头垢面。在甘肃、青海等地的原始时代的彩陶上,都能看到披发覆面的女子的画像或浮雕。甘肃永昌出土的5000年前的彩绘陶罐上有一个突出的人头像,脑后垂长发,面部也画有代表短发。的墨线。这样的披发,纵然不加精细修饰,也显得纯朴、大方。 古人披发时或还要再修剪一番,显得更整齐,人也显得更精神、更俏丽。在甘肃大地湾出土的一件彩陶壶口上,附有一个女子头像,就是这种形状,额前短发修剪得很整齐,脑后有垂发和耳垂齐平。
编辑推荐
《云髻凤钗: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是由齐鲁书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