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

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崔明德,马晓丽,曹鲁超  页数:345  

内容概要

  《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是作者主持的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1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民族思想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意义、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脉络、民族思想的研究内容、民族思想学科建设的途径及实践、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综述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共十一篇,第一篇至第八篇主要是对民族思想的概念、发展脉络、学科定位、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的途径、方式等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试图建立起民族思想的学科体系、研究体系和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第九篇主要是对研究生教育创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试图建立起民族学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第十篇和第十一篇主要是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目的是想让研究生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为他们尽快进入学术前沿提供便利条件。

作者简介

  崔明德,男,1959年9月生于山东省莱西市。历史学硕士、法学(民族学专业)博士,1995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现为烟台大学校长、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古代文化史及中国民族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有《先秦政治婚姻史》、《两汉民族关系思想史》、《隋唐民族关系探索》等10部专著,其中《中国古代和亲通史》入选“代表国家社科研究最高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第二批优秀著作;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研究课题8项;获省部级奖励12项,1998年、2003年和2006年获第二、三、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马晓丽,女,1962年8月生于甘肃省陇西县。法学硕士,烟台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已在《文史哲》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多项,获省部级奖3项。主要从事中国民族思想史及中国古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曹鲁超,男,1974年10月生于山东省冠县。民族学硕士,烟台大学民族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烟台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已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从事中国民族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书籍目录

前言一、民族思想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意义二、对民族思想相关概念的评析(一)民族观(二)族群观(三)民族史观(四)夷夏观(五)华夷观(六)民族关系思想(七)民族主义(八)民族主义思想三、民族思想的概念四、中国民族思想的发展脉络五、民族思想的学科定位六、民族思想的研究内容七、民族思想的研究方法八、民族思想学科建设的途径及实践九、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十、近百年来民族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述评(一)关于民族观、民族思想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探讨(二)关于以儒家文化为特征的民族观和民族思想的探讨(三)关于民族观、夷夏观、民族史观、族群观和民族关系思想演变的研究(四)对不同时期民族观和民族思想的具体研究(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思想研究的几点看法十一、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综述(一)中国民族主义的起源(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综合性研究(三)对梁启超民族主义的研究(四)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研究(五)其他以人物为中心的民族主义研究(六)当代民族主义研究附录一: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民族观、民族思想及民族关系思想等问题研究论文索引附录二: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论文索引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一、民族思想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意义  多年来,我们在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中,一直在思考和实践民族学和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问题。我们之所以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民族思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主要基于如下一些考虑:  第一,从知行关系来看,一般来说,应是先有思想后有实践行动,思想决定或影响着行动,一切行为、政策、策略和方案都是在一定的意念和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所以,研究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涉及到民族关系的事件及政策,都离不开历史人物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的思考、认识及预见。  第二,研究中国民族思想有助于解决中国民族史及中国民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民族战争的起因、民族战争的性质、民族融合与民族同化、民族英雄与民族败类、汉族与少数民族相处的模式、游牧民族南侵之原因、历史上疆域的界定、少数民族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和亲的类型及特点、互市与盟誓的动因及成效等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始终没有达成共识。究其原因,除了学者们理论水平的差异、对史料取舍的不同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研究者的视野。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仍然固守原来的思维模式,继续沿用传统的研究方法,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族思想的学科建设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