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张金路 等著 页数:378
内容概要
本书囊括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文化的基本要素。该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文化概述。著者从史前文化着笔,对黄河三角洲文化的地域界定、渊源和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基点,对古代传统文化进行系统论述,凸显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著者接着对近现代文化进行阐发,并对当代文化精神进行归纳提炼,最后提出黄河三角洲地区未来文化发展战略。由古到今及至未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地域文化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地域文化整理研究多偏重于传统文化,对近现代及当代文化进行归纳研究的似属少见,而由此延伸到展示与规划未来文化发展的则更为少见。第二部分为名人文化。名人文化是地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一个地区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的具体、生动之体现,因而列专题研究非常必要。第三部分为民间文化。它最能体现一个地区文化的特色,将其列专题研究,足以反映出著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视。第四部分为文化资源。这是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一个专题。通过对区域内人文资源与生态文化资源的评介,旨在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上述四个专题自成体系,又密切关连,构成一个整体,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全方位地将黄河三角洲文化展现给读者。
书籍目录
总序序第一章 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述 第一节 黄河三角洲文化渊源与特征 第二节 黄河三角洲古代文化 第三节 黄河三角洲近现代革命文化 第四节 黄河三角洲当代文化精神 第五节 黄河三角洲新世纪文化发展战略第二章 名人文化述略 第一节 孙武与《孙子兵法》 第二节 伏生与尚书欧阳学派 第三节 东方朔与汉赋 第四节 董永与孝文化 第五节 展子虔与《游春图》 第六节 段成式与《酉阳杂俎》 第七节 文化巨人范仲淹 第八节 李之仪与《姑溪词》 第九节 康进之与《李逵负荆》 第十节 杨朝英与元代散曲 第十一节 刘效祖与《词脔》 第十二节 史学家马辅 第十三节 吴式芬与《捃古录》 第十四节 李佐贤与《古泉汇》 第十五节 现代作家与文艺批评家李广田 第十六节 当代军旅作家黎汝清 第十七节 国画家乍启典 第十八节 黄河三角洲的礼赞者飞雪第三章 民间文化撷英 第一节 民间戏曲 第二节 民间说唱 第三节 民间舞蹈 第四节 民间工艺美术第四章 人文与生态文化概览 第一节 人文资源 第二节 生态文化资源附录一 黄河三角洲文化资源表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黄河三角洲文化概述 第四节黄河三角洲当代文化精神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黄河三角洲地区进入当代文化建设时期,各项文化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建立起较完整的文化体系,下节将专门介绍。本节重点论述体现黄河三角洲文化精神的创业文化。黄河三角洲创业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该地区人民开发建设三角洲、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它是近现代革命文化的延续,集中反映了三角洲人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本节从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展现当代创业文化的特征。 一、百年荒原变桑田 今天我们所说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含东营市、滨州市的全部和淄博市的高青县),是古代黄河三角洲与近代黄河三角洲的组合,西北部为古代黄河三角洲部分,大约在唐代以前即已形成,尤其惠民、无棣部分地区,历史更为久远。此后,黄河南流入淮,直到晚清。在近千年时间内,这一地区无黄河侵扰,洲面稳定。当地人民与来自各地的移民垦田种粮,艰苦创业。滨海一带则筑池晒盐,其中利津盐场为山东八大盐场之冠,所出盐南北运销66州县。利津旧志记载当时繁荣景象:“彼时物品云集,商人辐辏”。因沿海一带经济发达,新置招安县(今沾化县)和利津县。自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决口东北流,穿运夺济,在利津县铁门关人海。百余年来,黄河尾闾在东营市范围内改道十余次,在古代黄河三角洲基础上,造陆面积达2600多平方公里,岸线向海中平均推进20公里,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她是祖国最年轻的土地,也是当代创业文化形成的主要基地。 谈到当代创业文化的形成,还要追溯到建国前三角洲开发史。黄河改道初期,环海一带的农田、盐场均被淹没,由盐业带来的商埠文明被黄水挟卷而去。然而祸福相倚,黄河也奉送给人们大量土地。新淤地上,荒草横生,芦苇蔽日,广袤的土地为三角洲人搭起创业的舞台。至19世纪末,这一带始有垦户出现。他们在靠近水边的地方支起窝棚安顿下来,选择野草茂盛地块,割除杂草,用锄头翻开土地,种下土豆、高梁,然后一边打鱼和狩猎,等候庄稼的成熟。他们受尽日晒、虫咬,付出艰辛的劳动,带着秋天的收获跋涉回家。这种零散的小规模开垦是最原始的开发创业。随着垦户逐渐增多,官府出面,迁民安垦。在利津县的盐窝设垦务分局,办理丈放土地之事。滨州、利津、沾化、蒲台、无棣、广饶等县贫民纷纷前来垦殖。此时已不再是游垦,而是成片开发,垦户也不再是春来秋返,而是落户立村。如利津县罗家镇一带数十个村庄就是在20世纪初期相继建立的。自20世纪30年代起,国民党政府不断变换垦丈章程,换发执照,借机勒索垦农,谋取钱财。许多垦农因价昂无力换取执照而放弃已开垦的土地。这对开垦三角洲起了阻碍作用。这一时期,外地区移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参与开垦。1930年,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属下的五十九旅开进三角洲剿匪屯垦,将当地居民开垦的一些土地分给官兵。1935年,黄河在郓城县决口,水灾殃及鲁西数县。国民党政府组织鲁西灾民4200多人来三角洲地区垦荒落户,每200人编为一大组,其中第八大组居住的地方逐渐发展成为垦区的中心集镇,后将八大组改名为永安镇。这是三角洲开发的初级阶段。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