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录

出版时间:2005-1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清]蒋良骐  页数:508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乾隆三十年十月,重开国史馆于东华门内稍北,骐以谫陋,滥竽纂修。天擬管窥,事凭珠记。谨按馆例,凡私家著述,但考爵里,不采事实,惟以实录、红本及各种官修之书为主,遇鬮分列传事迹及朝章国典兵礼大政,与列传有关合者,则片片纸录之,以备遗忘。信笔摘钞,逐年编载,祗期鳞次栉比,遂觉缕析条分,积之既久,竟成卷轴,得若干卷云。

书籍目录

自序卷之一卷之二卷之三卷之四卷之五卷之六卷之七卷之八卷之九卷之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五卷二十六卷二十七卷二十八卷二十九卷三十卷三十一卷三十二校点后记

章节摘录

  三月,蒙古巴图鲁等率男妇九百余,毁大同、阳和边墙,(报名)[叛明]来降。睿亲王多尔衮曾私遣甲兵还家,又移军过国王碑,离锦州三十里驻营。上闻大怒曰:“原令由远渐近,围逼锦州,所以困之。今离城远驻,敌必多运粮草入城,何时能得锦州耶?”因降旨切责。至是发兵,命郑亲王济尔哈朗更换多尔衮等还至辽河,命出征诸王、贝勒、贝子、公、固山额真、梅勒章京、护军统领及议政大臣等官俱驻于舍利塔旁,不许入城。遣大臣讯状:“凡倡言遣五人还家者,即指名举出,尔等应得何罪,自行定拟-具奏。”睿亲王、肃亲王及二贝勒等皆自引罪。上益怒,降睿、肃二亲王为郡王,罚银,阿巴泰以下各罚银有差,始许入城。命朝鲜总兵柳琳等率兵往助郑亲王军。  郑亲王济尔哈朗、武英郡王阿济格、郡王阿达礼、贝勒多铎等围困明锦州,每面立八营,营深壕,沿壕筑垛口,两旗之间,复浚长壕,近城设逻卒哨探。城中蒙古呼曰:“尔等围困何益?城中积粟可支二三年,纵围之,岂可得耶?”逻卒应曰:“无论二三年,纵有四年粮,至五年后复何所食?”于是城中蒙古贝勒诺木齐、昊巴什、浑锦等知我志在必得,谋来降,遣人持书缱城,约二(遣)[十]七夜进兵。二十四日,祖大寿闻欲擒之,昊巴什等率关内蒙古兵与战,我军闻之,至城下策应,蒙古鲢绳,我军援绳齐上,明兵败入城内,我军据其外城,降蒙古官属八十六员,男妇六千二百余名口。捷音至,上大悦,命八门击鼓,召众于笃恭殿宣捷。  四月,明援兵自杏山至松山,济尔哈朗、阿达礼、罗洛宏等伏兵于锦州南山西冈,阿济格、多铎等伏兵于松山北岭,令前锋兵诱敌,伏发,大败之,斩百七十余级,获马百六十匹,甲七十六副。遣孔有德、尚可喜各率本部将士赴锦州,助郑亲王军。  六月,命多尔衮、豪格率将士之半往代郑亲王等围锦州。从内三院大学士范文程等奏,于满、汉、蒙古内考取生员举人。明关内援兵由松山城沿海前进,我左翼兵追-及,败之于松山城壕,获马五十余匹。庚午,睿郡王等奏报:明关内援兵由松山来,我兵追击五里,获马五百七十匹。  七月,命耿仲明、孔有德、尚可喜下梅勒章京连德成、曹德选、吴进功等,率将士助围锦州军。汉军固山额真石廷柱言:“我(宁)[军]围困锦州,度明必与我并力一战。此时现在围城者不必更换,仍将更换之兵挑选精壮,秣马以待,一旦有警,我军纵横驰击,大创一番,敌寒心丧胆,锦州从此失(时)[恃],不能固守矣。锦州破则关外八城震,安知非当年沈阳得而辽阳随破,沙岭捷而广宁随顺之一大机会哉?”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东华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蒋良骐在国史馆时,得以遍阅清代历朝实录,掌握许多宫廷秘闱,就《清实录》、红本等书,边读边抄,将资料逐年编排,“凡朝章国典庆礼大政,与列传在关合者”,有时会用纪事本末体。因国史馆当时设在东华门内,因此书名为《东华录》。《东华录》掌握许多宫廷深闱,孟森考证蒋良骐当时所见的“实录”与后来的“实录”内容上有不同之处,后来的“实录”有大量的删削动作,故“蒋录”多载有“实录”所不载的内容。如顺治元年史可法答多尔衮书,蒋录据原札录书,而“实录”却未记载。又如记载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来到皇宫内院”,则“实录”不可能记载。蒋良骐不仅抄录“实录”,有时还加入其它史料,如康熙二十七年,御使郭琇参劾大学士纳兰明珠,《清圣祖实录》没有收录参劾文,此文则由蒋良骐从郭琇的《华野集》中辑出。又如永历桂王朱由榔致吴三桂书,许三礼劾徐干学之事,皆实录所不载。 编年体清代史料长编。有“蒋录”﹑“王录”两种。乾隆三十年(1765)﹐重开国史馆﹐蒋良骐(字千之﹐广西全州人﹐乾隆辛未进士)任纂修﹐就《清实录》及其他官书文献摘录清初六朝五帝史料﹐成书三十二卷。全书内容按年月日顺序排次﹐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以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题为《东华录》﹐通称《蒋氏东华录》。蒋录失于简略﹐但保存了传本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清初历史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   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说,《东华录》是任何研究清史的人都不能跳过的。作为历史爱好者,这本书同样不能错过。书的内容不用说了,许多年来各类学着均有评价。齐鲁书社的这个版本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全书都采用繁体字,完全没有译为简体字。就连“校点后记”,甚至责任编辑、定价这样的信息也全部采用繁体字,真的好像拿到了一本古书。虽然黄秋生在网上引爆了“简繁”之争,但是阅读繁体字其实不是那么困难的事,尤其是有上下文的时候,猜也能猜出意思来。我最早阅读金庸的《侠客行》,就是繁体字,而且还是竖排版,看得也是津津有味。不过现在的人多数不会写繁体字,我也是。这不是什么没文化的表现,是现实需要使然。也许借助这本书,既阅读了历史,也能学习一下繁体字的写法,倒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   喜欢清史的必看,蒋录相较王录简略,然史料多取满文老档和未加修改的实录,可信度较高
  •   内容涵盖清太祖到清世宗的事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录雍正之前满清初年之史实,有价值的史料。
  •   此书纸质有如草纸,送来时封面还破了。内容犹可,是说清代之事时常引用的。
  •   一本很好的史事书!但是不是中华书局的!不过能拥有此书已经很高兴了!
  •   内容是繁体字。版式很清爽、干净,没有多余的东西
  •   如题,如果你爱好清史,一定要买下这本书。真是基础必备。
  •   好书。就是书面有点脏,书体有点折了。。。
  •   可信度较高的史料。
  •   明末清初史料集,好书
  •   这本书以前是借阅看完的,这次买本再好好研读一遍。繁体,横排,若是繁体竖排本就更好了。
  •   与其网上看PDF,不如买一本好好看了
  •   虽然看起来有点费劲,不过真的是受益匪浅!
  •   这本书是古文的而且是繁体字的就不用说啦,如果你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或学习就不要错过啦,如果不是这方面的人才,关键是文言文基础不好和不认识繁体字的话,就不好逼着自己看啦那会很吃力的.
  •   记录清朝前期的历史,版本很不错,很喜欢!
  •   毕竟《明实录》和《清实录》太过厚重,很少有人会去读。《东华录》可以说是满文老档以及《清实录》的一个选本,史料的真伪方面,必须与其他史料对勘。就我目前所读,除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攻宁远均不下之外,清(后金)军真可谓战无不胜!
  •   书是好书,但是第一次买书脊有破损,换回来的书表面很脏,但是看在书的内容的确不错的份儿上,也忍了吧。
  •   繁体横排。要是有下划线就更好了。
    校点者刻意将避讳字保存原貌,但这样可能不太利于“初学者”。

    天命三年(1618年)之前 5页就写完了,比较简略。之后才慢慢详细起来。
  •   喜欢清史的人都应该拥有吧~~
  •   伤心了 得买本繁体字字典了
  •   阅读习惯,总是先看前言、后记之类的文字。校点后记508页“原底本卷二十九雍正二十月以后,接雍正八年正月,后又牛头马面以雍正七年正月,显系……”二十月什么意思?请问校点者,难道十二和二十是等同的吗?这样的书,正文也就很难信任了。
  •   可惜没有校堪记.
  •   尚未读,应是了解清史不错的书
  •   通读了一遍,有几处错字,感觉还是中华书局的本子好。不过现在没有中华书局的版,读这个也行。
  •   东华录不错
  •   字体总觉得别扭
  •   打折时购的
  •   繁体排版是最大的亮点。
  •   非常喜欢 好书
  •   书刚到手,还没来得及读
  •   重要史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