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5-7 出版社:齐鲁书社 作者:牟钟鉴 页数:38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全真道在道教史上的地位,类似于禅宗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宋明道学在儒学史上的地位。道学、全真学、禅学代表着中国哲学的三个理论高峰。以对社会民众的实际贡献而言,山东栖霞的丘处机是道教史上的第一人,所以评价全真学与丘处机是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问题。本书就全真教和齐鲁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思想史的争鸣和推进。 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论题上大家有明确的分工,但在内容上不可避免会有某种交叉重叠。不过,每一章的重心和评析并不相同,各自保持了特有的思路和风格,又到互相联结为整体,形成多样性的统一,这正是我们预期的目标。
书籍目录
序概论——全真道与齐鲁文化 一、王重阳祖师革新了道教思想 二、胶东三州——全真道真正的发祥地 三、胶东——全真道走向全国的后方基地 四、丘处机——全真道兴旺发达的扛鼎人物 五、元代全真之盛,实赖胶东成长的教门骨干力量第一章 齐鲁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道教文化传统 一、齐鲁文化的历史发展和辉煌成就 二、齐鲁的道教文化传统第二章 金与金元之际山东社会政治、文化态势 一、金宋、金元之际山东地区的战乱 二、新教派的崛起与山东的关系第三章 王重阳在胶东传教的成功和全真道的兴起 一、入道前的思想历程 二、在陕西的修道和传教活动 三、在山东的传教和创教活动 四、早期全真道的宗教组织第四章 全真七子在山东的修道与传教活动 一、马钰初识王重阳 二、王重阳苦心度化马钰 三、丘处机全真庵拜师王重阳 四、王重阳背坐感发郝大通 五、谭处端宁海全真庵出家l 六、王处一投师王重阳 七、昆嵛山烟霞洞师徒修真 八、玄风初阐与七宝、金莲、三光、玉华会建立 九、刘处玄拜师与平等会建立 十、王处一铁槎山苦修与刘处玄东归莱州 十一、马钰东归大阐教化 十二、刘处玄嗣教与王处一被宣 十三、丘处机东归栖霞与创观滨都 十四、王处一、刘处玄振教金廷 十五、丘处机独阐玄风第五章 全真七子的思想特色 一、修炼的目的:成仙 二、修心 三、清净 四、内丹 五、三教合一第六章 全真道由山东走向全国 一、王重阳仙逝开封 二、丘、刘、谭、马葬师刘蒋 三、马钰在陕西的修道与阐教活动 四、谭、刘、孙宣教伊洛与郝大通行化河北l 五、丘处机在磻溪与龙门的十三年苦修 六、丘处机被金世宗宣召 七、丘处机西行觐见成吉思汗第七章 明清山东全真道概况 一、明清全真道的衰落 二、明清山东全真道概况附录: 一、王重阳与全真七子修道传教活动大事记 二、全真道在山东的文化遗存 三、莱州神仙洞王氏道教家族调研报告 四、全真道研究论著要目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大定九年(1169)九月,王重阳带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三名弟子,西至莱州,把刘处玄收归门下。刘处玄,东莱武官人(今莱州武官庄)。莱州位居齐地,自古即是仙真聚居之地,至今莱州南15里的云峰山上,仍有九仙之名题字,这都是莱州仙风浓郁的证据。北魏郑道昭在任光州刺史时,不仅在莱州云峰山、大基山留下诸多碑刻,而且还曾修道大基山中。《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刘处玄》言:“十有三月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母亦有栖隐之志。太基在武官南二里许,山之阳有道士谷,乃光州太守郑道昭成道之所,师尝盘桓其间。”大基山距离武官庄仅二里许,周围浓郁的道教气氛与齐鲁文化的,无形熏陶,造就了刘处玄独特的人格形态。刘处玄世居武官,其先祖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平兴国年间,因孝义朝廷旌其门问,免本郡诸役,乡人受惠颇多。其祖其父,皆有先祖之风,恤孤赈贫,孝义当先。刘处玄生于金熙宗皇统七年(1147)七月十二日,幼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他上承祖风,事母至孝,憎恶荣华,清静自守,誓不婚娶,素有出尘之志,几次欲出家修道,都因老母阻隔而未能如愿。 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春,刘处玄在邻居家的墙壁上,发现两首颂,未留姓名,但墨迹尚新,末句有云:“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刘处玄看后,大为称奇,知必是高人所为,自此出家修道之意更加坚决。同年九月,丘处机、谭处端、马钰随王重阳至莱州,刘处玄与其母一起去拜见王重阳,王重阳问他:“汝解壁间语否?”刘处玄方知邻家壁上两颂为王重阳所作,大为叹服,遂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感叹其为“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于是,授刘处玄诗一首,诗云:“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列仙曹。鸣榔相唤知子意,跃出洪波万丈高。”并赐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 对于刘处玄拜师王重阳时的年龄,史料记载有异。《甘水仙源录·长生真人刘宗师道行碑》与《金莲正宗记·长生刘真人》认为,刘处玄出家时,“方弱冠之明年也”。也就是说,他2l岁拜王重阳为师。然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长生子》却认为,他拜师王重阳时,乃“弱冠之年也”,即20岁。《七真年谱》言:“祖师领丹阳、长真、长春西至莱州,化长生真人出家,训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时年二十三。”考察这三种说法,第一种与第二种说法靠不住,若刘处玄弱冠或弱冠明年出家,他应该比丘处机小,但丘处机为全真七子中年龄最小的,这已经成了定论。所以,这两种说法有误,今取《七真年谱》之说。 至此,丘处机、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已先后拜在王重阳门下,号称“全真七子”,又称“北七真”。在全真七子中,孙不二年龄最大,比马钰大四岁,谭处端次之,而丘处机拜师最早,但年龄最小。因此,全真七子若依年龄大小来排列,则为孙不二(生于lll9年1月5日)、谭处端(生于1123年3月1日)、马钰(生于1123年5月20日)、郝大通(生于1140年1月3日)、王处一(生于1142年3月18日)、刘处玄(生于1147年7月12日)、丘处机(生于1148年1月19日)。丘、刘、谭、马、郝、孙、王虽然共称为全真七子,但七人在全真道中的地位与身份,尚有很大差异,其中最明显的便是丘、刘、谭、马四大弟子与郝、孙、王的不同。比如《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神仙重阳王真人全真教祖碑》就明确把丘、刘、谭、马与郝、孙、王分成两个层次,把郝、孙、王称之为“四哲之亚”。从王重阳的诗词以及行为,也可以看出这一点,不仅丘、刘、谭、马跟随王重阳的时间较长,而且,大定九年(1169)十月,当王重阳离开山东沿海返陕西之时,只带丘、刘、谭、马四大弟子,而不带其他三人。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其心目中,对四大弟子与郝、孙、王还是有亲疏之别的。即使是丘、刘、谭、马四大弟子,在王重阳心目中,地位也不完全相同。他曾有诗云:“一侄二子一山侗,连予五个一心雄。六明齐伴天边月,七爽俱邀海上风。真妙里头拈密妙,晴空上面蹑虚空。东西南北皆圆转,到此方知处处通。”又曰:“一弟一侄两个儿,连予五逸做修持。结为物外真亲眷,摆脱人间假合尸。周匝种成清净境,递相传授紫灵枝。山头进出灵华会,我趁蓬莱先礼师。”显然,在王重阳看来,马钰就像是他的弟弟,而谭处端则像他的侄子,刘处玄与丘处机为儿子。王重阳的这种分法,当然不是以年龄来分的,若按年龄,谭处端比马钰尚大两个月,应把谭处端排在前才对;也不是按入门先后来分的,而是以得道的浅深而言,在四大弟子中,马钰得道最早,在王重阳死前已得其真传,其把马钰视为弟,有让马钰继承他未竟的事业,把其他三子培养成道的意思。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重阳子》言:“十月,达掖县,立平等会。”大定九年(1169)十月,丘、刘、谭、马四大弟子与王重阳在掖县建立平等会。至此为止,全真道在山东沿海的下层民众组织已经全部建立起来。这些下层民众组织常被称之为“三州五会”,“三州”指的是莱州、登州与宁海州,而五会分别为文登的“三教七宝会”、宁海的“三教金莲会”、福山的“三教三光会”、登州的“三教玉华会”、莱州的“三教平等会”。《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王矗》言:“在莱州立平等会,自是远近风动,与会者千余人。”莱州“三教平等会”建立之时,人会者就有千余人之多,以此类推,最保守的估计,三州五会的入会人员最少也要近万人。而王重阳自大定七年(1167)七月至宁海到大定九年(1169)十月离开山东沿海,他在登、莱、宁海三州活动的时间不到两年,在不到两年时间里,他不但收取全真七子作为全真道的核心与精英,而且还建立了五会,收徒众达万人之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若把他在山东沿海弘教的效果与其在陕西弘教的效果相比,岂止天壤之别!同样还是全真道,同样还是王重阳,但效果如此悬殊,这不能不与两地的文化环境有关。素有神仙信仰传统的山东沿海,在几千年的文化融合中,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氛围,而这对于主张“三教合一”的全真道的传播,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助援。 三州五会建立之后,经过全真七子与王重阳的努力,全真道在山东沿海一带已经打下根基。为了实现“使四海教风为一家”的理想,王重阳开始把全真道推向全国。大定九年(1169)九月,王重阳带领丘、刘、谭、马四大弟子奔赴陕西传道。十月,王重阳师徒一行五人,离开山东,到达汴梁,寓于王氏旅邸中。第二年正月初四日,即大定十年(1170)正月初四,王重阳仙逝于王氏旅邸。其后,丘、刘、谭、马四大弟子扶王重阳灵柩归葬终南刘蒋村,为王重阳守丧三年。守丧期满,各言其志,分化各地。 P180-P18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