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朴圣淑  页数:230  字数:80000  译者:陈治利  
Tag标签:无  

前言

  来到这个与我出生、成长并接受教育的国家大不相同的地方,我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常常想起第一次让我热泪盈眶的场景。大儿子进小学没多久,学校就举行了以帮助非洲为主题的活动周。学校在这一周不上课,而是对非洲的一切充满了热情:老师和孩子们唱着非洲歌曲,跳着舞,还模仿制作那里的艺术作品。学生、老师和家长开心得像一家人,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也许是不了解德国的教育,总是在想“德国人怎么不让孩子学习啊”,而且当时的不满还不止是这一两件事情,所以更加惊慌失措。但是我的脑海闪过这样一个想法:我们的孩子为了多学一个英语单词或多解答一道数学题而守在书桌旁的时候,这些孩子们是这样生活的啊!那一瞬间,我的内心涌起了一股暖流,眼眶也红润了。那是因为我领悟到了韩国教育、韩国学校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教育方式。在过去的三年多里,我在博客上连载了《德国教育故事》,期间出版了第一本书《差生也幸福的教室》。借此机会,我和家长、学生以及老师们进行了大量的交流,也谈到了我之前未想到的一些问题,这成为我详细了解韩国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契机。我在第一本书《差生也幸福的教室》里提出了问题,抱着要给出问题答案的责任感,又出版了这第二本书,以作为交代。德国教育是没有竞争的,那么他们的课堂是怎样的呢?通过我的孩子,我所感受到的没有竞争的德国教育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有条件通过课堂,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方位人才。因为不用考虑成绩和成果,老师可以尽情构想各种形式的课堂,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课堂,慢慢了解学习、思考、表达的方式、方法。说到这种教育方式的优点,会有很多人有同感,但同时会问:会不会因为没有竞争,德国教育呈现下滑趋势呢?德国教育在国际性的评估大会中名次较低,其教学质量就差吗?对此,我们有必要用认真专业的视角去研究。所谓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名次也不过是通过考试,给国家定的排名等级。12年问,我的两个孩子所受的德国教育有着绝对不是排队定等级的考试能评价的深意。作为家长,他们的教育方法和哲学也很令我叹服。在这个国家,通过入学考试的最好的方法只有“认真地听课”。不上培训班,不用支付高额的家教费,也能进入理想的大学,彻底排除了填鸭式教育方式。这个国家的课业是怎么进行的,我在这本书中将给您详细举例。我热切希望阅读这本书的所有读者能够间接体验到,这个地球上还有国家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育,并成为重新思考本国教育的契机。

内容概要

  幼儿园阶段就要识字过千,上了小学每天都有听写、背诵等“家长作业”,和标准答案差一个字也要被扣分……孩子叫苦连天,家长不堪重负。学习真的与快乐无关吗?
  德国人堪称世界上最严谨的民族,例行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全人教育”,培养出60多位诺贝尔科学类奖项获得者,拥有排名国际前列的国家和人才竞争力。德国数学课上不教计算方法、花一周的课程时间用于慈善活动、上课学习骑自行车和跳水、历史课在室外进行……德国学校用独特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发现学习的乐趣,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全方位能力。
  本书通过一位在德国的亚洲母亲养育两个孩子的亲身体会,向读者讲述德国教育理念诸多值得借鉴之处。这种理念还原教育的本性,让孩子在平等自然的氛围中成长,恰与时下流行的“虎妈狼爸”式功利主义严格教育理念形成对比……

作者简介

  【韩】朴圣淑
  大学毕业之后成为杂志社记者。后与丈夫赴德国留学,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美术学院深造了一段时间。现在在德国抚养读小学和文理中学的两个孩子,开设了名为
“德国教育故事”的博客,并于多家杂志连载有关德国教育的文章(本书的前身)。该博客在“2009
Daum博客大奖”中获得时事类优秀奖。

书籍目录

1
德国学校的特别课程
帮助非洲儿童的主题周活动
躲在丛林里寻找自然
在学校学骑自行车
德国学生都是讨论达人
在学校学习“幸福”
作业也要坚决防止侵犯著作权
2
自然科学和体艺课程
德国孩子真的不擅长数学吗
这是德语考试,还是数学考试
妈妈,不要再提维生素了
快乐玩耍的同时认识岩石
美术教育是从模仿开始的
美术课一半时间是在写作文
英语是选修科目,体育是必修科目
让所有人都成为救生员的游泳课
3
语言课上做评论和分析
德国和韩国的国语考试对比
英语的考试范围是一本书
小学四年级要写一篇寓言
诗评考试的题目是一首难以理解的诗
英语课上对甲壳虫乐队的歌曲进行深层分析
4
德国人在学校学习性
令人震惊的小学性教育
开放的德国人的性观念
很享受那个男人的性骚扰吧
未成年人生育状况减少的国家
为青少年开设的同性恋教育课
5
了解世界的社会探究课程
建构历史观的历史课
对十字军东征国家做采访
对哥伦布的历史评价
没有无哲学的革命
在极端的状况下提出的哲学、宗教问题
通过星巴克学习经济知识
用选举义务化来阻止极右势力
6
一般的德国教育报告书
蒙台梭利教育法不是英才教育
热爱自由的沃尔多夫学校
向所有人敞开大门的私立学校
德国禁止家庭学校的原因
肉店老板是大师傅
学生法院
德国没有名牌大学

章节摘录

  “非洲牵动着我们的心。”这是我家里的老二——一个小学生在学校里一周的学习主题。孩子在那一周,不带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学去,一回到家就絮絮叨叨讲非洲的事情,讲到腻为止。我所在地区的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一年要举办一次以帮助非洲儿童为课题的主题周活动。在这一周内,不仅要详细学习非洲的一切,老师和学生们还要为筹集慈善基金而费尽心思。活动的高潮是最后一天的义卖会。这一天,孩子的妈妈爸爸和兄弟姐妹,甚至于奶奶爷爷都要一起参与。在这个义卖会上,老师和学生出售他们诚意制作的精致工艺品。此外他们用一周里学到的东西,以非洲为中心,表演话剧,演奏传统乐器,演出传统舞蹈。学生父母献出亲手做的蛋糕或者沙拉之后,再付钱买着吃。所谓义卖会物品也不过是孩子们用生疏的手艺做出的东西,基本没有实用价值。即使是这样,来现场的大人们也会连连称赞其神奇和漂亮,并买走一两个。在这里,他们会吃得很香。虽说是些小钱,但简朴的德国人仿佛只有在这一天才会慷慨解囊。十年前,我并不了解这个活动的意义。第一次去的时候,就着咖啡吃了块蛋糕,我大致走了一圈就回来了。在我看来根本没有什么物品值得打开钱包,即使买回来也肯定是要扔进垃圾桶的,所以干脆不去关心。后来我得知,这一天收集到的钱都捐给了非洲,这才明白家长们为什么那么积极地支持这个活动,买些不像样的物品。那之后,我每次去参加主题周活动,心里总是暖暖的。很显然,比起直接捐赠现金,用这种学习与娱乐并行的积极方式来帮助他人,更快乐和充实。今年活动的主题是帮助非洲加纳的一所小学。孩子们首先要了解非洲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传统,对加纳这个国家进行全面学习,还要学习那个地方的孩子们玩的传统游戏,然后和朋友们一起模仿。孩子们不仅忙着本组的游戏、晚宴、制作工艺品,还会参与其他组的游戏、晚宴等活动。他们将出席卡挂在脖子上,参与其他小组的活动,可以盖一个印章。全校的学生几乎一个不落,都要走遍所有的小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张免写作业的卡片。为了得到一次免写作业的机会,孩子们豁出命一样跑来跑去。想要免写作业,就必须一问一间教室地跑,还要参加他们的游戏。不认识的人突然走进来一起活动,自然会很生疏尴尬。然而当天晚上,孩子们拿到免写作业的卡片后会非常开心。他们会将这次机会用在作业最多的时候。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成人之后自然会了解怎么去帮助别人。对德国的孩子来讲,所谓“慈善”,并不是值得流泪和令人心情沉重的事情。学习、游戏和慈善活动三者同时进行,很快就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周。等到主题周结束了,孩子们还会遗憾地说:“要是每天都帮助非洲就好了。”家长也是同样的心情。孩子们在这一周里没有翻课本,德国的父母不仅不担心,还会开开心心地和他们一同参与。也许正是因为经常进行这样的活动,德国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对于方法的选择,都有很明显的思考痕迹。他们好像研究过如何让得到帮助的人心情愉快地接受帮助,而不仅仅是被同情。他们并非是胡乱号召,而是以轻松快乐的心态募集善款,进行捐助。度过这如庆典般的一周,孩子们自然而然会有这样一种想法:帮助别人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啊!在德国人的捐赠文化中,另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思想是,捐款只是慈善的开始,并不是结束。他们会先详细学习要救助的国家是怎样一个地方。但这种学习并非是从看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的悲伤脸庞开始的。即便是使用了这种资料,也绝不会长篇大论地进行强调。老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学习非洲的自然风光和社会文化的同时,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非洲的美丽,思考非洲儿童为什么贫困,让他们饥饿的原因是什么。谁也不会教孩子们“非洲人穿不暖吃不饱很可怜,所以我们要帮助他们”,而是他们自己通过学习体验到的。这一切来自发自内心的美好愿望——希望生活在这样美丽又有魅力的非洲的朋友们都能幸福。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看上去是很简单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深思后发现方方面面渗透着德国思维精华,比如德国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老师对待学生、作业的态度,家长对于学校的认知,无不是如此,都能强烈感受到德国那种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让孩子心态上轻松但又兴趣浓厚地完成课业,能帮助孩子们一直保持好奇心。要知道,好奇心才是推动人类每一项进步的最重要动力。
  •   美国的教育了解比较多,书出得多嘛,同为西方大国的德国教育了解得比较少。这本书是亚洲妈妈亲历德国教育的体验书,很生动亲切,也很有说服力,是一扇很好的了解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的窗口。其中很多教学及家庭教育的细节及案例,很具可操作性。让孩子愿意学习甚至爱上学习,也是可以做到的。值得推荐!
  •   身为80后,我比较同情现在的小盆友们:从四五岁起,绘画、书法、舞蹈、器乐、表演、奥数……这些我小时候都没学过,也不知道是幸与不幸。如果这些学习的过程中伴随着兴趣和乐趣,我还是很羡慕现在的小盆友们的。同期的德国小盆友们在做什么呢?蹲在丛林里一声不响地观察动物、到河边采集岩石标本、到自己居住的小镇上参观古迹……是不是也很新鲜有趣呢?我看了这本书,感觉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很值得学习。我们身边也有不少70后、80后父母也在这样做了,比如很多人会在假期带孩子去郊外种菜、摘草莓。这本书里的能给我们启发的还不止这些,套一句俗话“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德国教育的探索值得借鉴,推荐家长和老师们都看看。
  •   作文书、教辅书真多呀,作为家长,我真同情孩子,但又不知道怎么帮她缓解压力。《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里面讲的学校及家庭教育方法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样,案例很生动、很实用。给孩子松绑,学会正确引导孩子,才是家长该做的功课。这本书可读性很强,引人深思,很值得看看!
  •   这花里胡哨的小封面吸引了我,再说德国教育,咱也不了解,正好学习下。没想到一口气读完,很棒!德国的教育理念很吸引人,恐怕是很多70后、80后辣爹辣娘心向往之的:一种基于让孩子生活得更美好的理念。原来以为只是想想,看了这本书知道,这是可以实现的,甚至不用大动干戈让孩子学这学那。家长轻松,孩子快乐。推荐!推荐!
  •   有朋友长居德国,谈起过那边的教育体制之不同。纯属误打误撞买的,却有大惊喜!从具体课例到大的模式,皆有很细且有趣的描述表达,极有启发性。如在低年级,德国老师决不教孩子计算方法,而是让孩子自己找方法,锻炼其数学思维,当然,还有爱和给予,独立思考。东西方教育观念的冲撞,其实使儿童物化或是人化的差异。如好好炒作,这书是能大卖的,对当下教育体制亦是一种反拨。强烈建议教委每人一册,教师每人一册,家长每人一册!
  •   看了德国的教育,真的很受启发。开放式的课堂,循序渐进并且尊重孩子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精彩纷呈的学习内容……由此反观中国的教育,可能相对而言还是灌输、填鸭式比较多,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的说教比较多。看来中国的教育确实是任重而道远啊。
  •   和这次买的《中国触动》一样,这本《德国老师的魔力课堂》也是充满了真实的教育案例和细节,很生动也很实用,非常值得看!
  •   没想到德国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学校可以让孩子这么快乐。要知道,本以为刻板的德国人会严厉甚至有些残酷的对调学生,没想到事实却是如此不同。让孩子自由的发自内心的渴望学习,关心这个世界,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对环境,对这个社会学会负责。
  •   德国的基础教育很有远见,以人为本啊。
  •   “不当第一也幸福”,单是书名就很吸引人,仔细看了内容,的确是贯穿了这样的理念。不以竞争为目标的教育,内涵更为丰富,理念也更为深刻。
  •   思考国外的教育与国内的不同,也许就是因为教育制度的不同吧培养的方向也不一样
  •   不一样的课堂,不一样的教育,性价比如此高的书籍,值得大家收藏!
  •   买了根多教育类的书,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希望我们能合理的运用。
  •   最近看教育书不少,雷同的也不少,这本比较特别,有新意,有启发。推荐!
  •   很实用的一本书,朋友推荐后买的,认真看完来汇报:很值得推荐!家长、老师都能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
  •   很喜欢,很多章节里面的思想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值得推荐给老师和家长看!
  •   历史课从了解自己的家乡、参观古迹开始,多有趣、有料又实用的课堂教学!要是能这样上学,我真想以高龄再上一回学。
  •   我在新华书店看到的这本书,很想读,买到了特别高兴。昨晚8点下单,今天中午送到,而且免运费,当当太给力了。
  •   在别的书上看过相关的介绍,希望对自己的课堂有帮助
  •   真的是本不错的书。
  •   每天晚上看一两篇(慢慢消化),然后带着思路被打开的满足感入睡。
  •   看过之后能想点什么,并有所得,就是好书!
  •   题目有点长,嘿嘿嘿。感受如题。
  •   很可惜,这是外国的教学案例,要是出现在中国该是怎么样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啊!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