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大鸣 页数:184
内容概要
王大鸣编著的《古玉收藏入门不可不知的金律(器形、纹饰)》从点滴的鉴定基础入手,在器形、纹饰的基础知识上下功夫,一点一点地体会,寻找真品的依据与赝品的破绽。主要内容有:几种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兽造型;红山文化时期的异型玉璧和发箍;几种红山文化玉器中常见的纹饰;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几种眼睛造型;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几种常见穿孔等。
作者简介
王大鸣,名宏。1957年生于天津。大学学历,主修古文字学,后涉足瓷、玉器的收藏研究。从事文物出版策划、编辑及写作二十余年。
主要著作有:《殷虚书契前编释文》、《真草互读大字典》、《金文楷释大字典》、《先秦货币文字释读大字典》、《古陶瓷》、《高古玉》、《中古玉》。整理编辑出版有:《甲骨续存补编》、《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殷虚书契菁华》。
书籍目录
古代玉器造型与纹饰在鉴定中的作用很有限
几种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兽造型
红山文化时期的异型玉璧和发箍
几种红山文化玉器中常见的纹饰
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几种眼睛造型
红山文化玉器中的几种常见穿孔
良渚文化玉器的出土量大,带工的精品少
从良渚文化玉琮的眼睛细阴线辨识真伪
不建议收藏良渚文化玉器的玉璧、玉璜
建议收藏良渚文化玉发箍
常见的良渚文化玉器器形
殷商时期的玉人陷阱
殷商时期的玉璧“起领”
殷商时期的玉琮是圆筒形
殷商玉器中动物造型的四种形态
殷商玉器中的工具、兵器是很好的收藏目标
殷商玉器中几种扉牙及其他纹饰
殷商玉器中几种常见的眼睛
西周的两种玉琮和收藏的三个着眼点
从一件西周玉璜的认识到与春秋、战国玉璜的区别
西周片状动物的造型特征
怎样阅读西周时期的凤乌纹
西周玉器中有五种眼睛造型比较重要
认识春秋玉器中的勾云纹、蟠虺纹、卧蚕纹和绦索纹
怎样看明白春秋玉器中神秘的兽面纹
战国时期的玉璧、蒲纹璧及其他
战国时期龙形佩的种类与特征
战国时期剑首的收藏
战国时期剑秘的特征
战国时期带钩的收藏
战国时期玉器常见的几种纹饰
汉代螭虎纹造型追求砍削的视觉效果
怎样认识汉代螭龙纹璧的图案
汉代的剑饰设计破坏了战国的平衡关系
西汉玉舞人的造型规律
“大头”不是唐代人物的造型特征
介绍三种常见的唐代玉带饰
唐代玉飞天的断代特征
唐代的流云纹
唐代工、料俱佳的玉梳背
宋代玉器中的螭虎纹、龙纹和云纹
宋代玉器中的飞天
宋代仿古剑饰与战、汉不同
宋代玉带板的断代
宋代执荷童子的五官以及穿着特征
唐、宋玉器的区别
辽、金时期的春水玉、秋山玉帽顶与飞天
元代玉器的纹饰特征
明代仿古玉器的认识与鉴定
明代玉器的器形与纹饰特征
明代玉牌饰与玉牌子的区别
明代玉花片的镂空是为了躲避瑕疵
明代玉带板的纹饰特征是远近两个层次
明代玉质文房用具的收藏价值高
明代器皿以掏膛最见特色
明代圆雕的特征是保留大块的平面
清代玉器的的制作风格
清代的童子、观音与如来佛
清代的生活类玉器
清代的陈设类玉器
清代的佩饰类玉器
清代的仿古类玉器
清代的仿古玉璧
清代的仿古琮
清代的仿古动物
清代的玉牌子
清代的扳指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周礼》是一部记录周代礼仪的专著,从西周墓葬出土玉器所表现出的礼仪性质来看,书中所记录的那些所谓“六瑞”礼器,可能就是后代文人隔靴搔痒的想当然,得不到考古出土实物的支持。所以就有了“分之两真、和之两舛”的理论。如果从新石器晚期的良渚文化往下做俯瞰式的观察,就会发现,玉璧的形制就没有过跨越时代的统一制式,到了战、汉时期的出廓璧,更是藐视了宗庙祀天礼器的肃穆。西周时期玉璧数量很少,而且直径都比较小,璧面上多琢有装饰性纹饰,与祭祀用器的端庄不相协调,倒是接近于唐以后的系璧。西周时期玉琮的真品传世数量也不多,不少人的收藏品其实就是不同时期的仿品,作为初涉古玉收藏的朋友,先不必急于藏有一件西周玉琮,倒是应该对西周玉琮的基本状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我以为,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样式是不可知的谜,既是现代的考古发掘,在相近时代文字记录或缺的条件下,后世的任何一种形制规定描述都是牵强的。譬如将琮体的造型说成是“天圆地方”的良渚玉器中就有所谓的箍形琮,1982年江苏武进寺墩、1986年浙江余杭县反山、1987年浙江余杭瑶山都曾出土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矮柱状体玉琮,至少在良渚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两种不同制式的玉琮,而殷商时期的玉琮明显是沿着柱状形制发展下来的。西周时期的玉琮则是顺承了良渚玉琮的另一种方体圆孔的形制,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天圆地方”,这是从造型上区别于殷商玉琮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编辑推荐
《古玉收藏入门不可不知的金律:器形纹饰》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