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文玩品鉴

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王大鸣 著  页数:178  
Tag标签:无  

前言

现在的收藏类图书市场,正处在一个汗牛充栋的时代、一个知识炒作的时代,同时,还是一个鱼龙纷繁、溷浊你我的时代。这部《文玩品鉴》丛书的选题初衷,就是为了避开这种过于集中的有关鉴定知识的出版浪潮,从更为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入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如果真的是这样,这部《文玩品鉴》的策划、编辑就算大功告成;如果暂时尚未达到这样的技术要求,《文玩品鉴》的后续选题将会后来居上,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出版目标。收藏目的、收藏方法的不同,本身就导致了认识上的不同,可谓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不外乎沿着两条轨迹平行发展:一是投资类型的收藏。在这个范畴之内的收藏家,基本上都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资金支持,他们所展示的藏品,一般以热点艺术品为主,价位峰值在和者盖寡的区域之内。投资的目的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再是欣赏藏品外观所表达出的珍贵与豪华。二是普通类型的收藏。这里涵盖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收藏投资与收藏消费,前者的利润获取手段是低进高出,凭的是眼力;后者则力图通过对真品的收藏,发掘、发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史外之史、趣外之趣,从而达到研究与欣赏的收藏目的。

内容概要

  本书从更为人性化、休闲化、实用化这几个方面入手,让收藏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享受着鉴定中古玉知识带来的知识获取和占有的快感。读者很少能请到鉴定家为他们掌眼,他们的收藏决心主要受到对即将入藏器物的理解和欣赏程度的制约,这些带有主观审美的取舍,还是要依靠收藏者自己的综合判断来完成。而对于真伪的判定,则视每个人的鉴定方法、鉴定经历和鉴定悟性的不同而不同。本书就是从“品”与“鉴”的视角上,给读者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和体会。

书籍目录

概述第一章  唐代玉器第二章  宋代玉器第三章  辽、金时期玉器第四章  元代玉器第五章  中古玉器的品与鉴第六章  中古玉器的市场分析与收藏投资展望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明代玉器第一节 明代玉器的地位明代是中国玉器制作史上非常重要的时代,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西汉。因为西汉的坐标位置是在战国高峰期之后,紧承战国的余绪,身后便是制玉大萧条的肇端。而明代的历史位置是在上升的曲线之中,没有明代,就不会有清代的制玉巅峰。中国制玉技术发展到了明代,可以说在琢玉工艺上进入了一个历史总结性的阶段,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对明代出土传世玉器的雕琢工艺进行微观上的观察,发现自新石器晚期开始出现的各种雕琢刀法痕迹,在明代的精品玉器上基本上不再留有明显的印迹。最后留给观者的只是一件雕琢痕迹不明显,或根本不见雕琢痕迹的完美的作品。这种万法归一的时代的出现,是在雕琢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的大一统。对于玉器的断代与辨伪来说,雕琢玉器表面所留下的运刀痕迹是重要的时代特征,因为每一个时代的雕琢工具不同,在奏刀的过程中留下的刀痕也就不同,鉴定玉器的真伪与时代,观察这种不同的刀痕是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刀痕是什么?是雕琢工艺原始所带来的一种加工上的成品瑕疵,譬如商代的歧出现象,只有在那种特定工艺水平操作下的工具使用,才会出现这种类似于跳刀的刀痕溢出,一旦工具的运转速度与形状得到了改善,歧出就会消失。再如商代玉器上的折铁线,我们现在往往赞之日有力度,后人难仿到位。实际上那是商代琢玉砣具原始的必然结果,玉器上的有些线条出现的态势是中间粗、两端尖的枣核状,与同期的甲骨文笔划相若。宋代、清代与现代的仿品所用的砣具不知比商代进步了多少倍,自然不会模仿出商代的折铁线效果。

编辑推荐

《明清玉》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明清玉-文玩品鉴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本书是一部好的古玉收藏爱好者入门读物
  •   不错的书,随便翻了几页,感觉说的还是挺详细的,喜欢~~
  •   不过纸张内容还不错,可以读读。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