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文化(上下)

出版时间:1997-3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蒋宝德  页数:3744  
Tag标签:无  

前言

  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早迎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虽经朝纲更迭和内忧外患,仍如百川东导,襟三江而带五湖,波澜壮阔,绵延不断,代有高峰,蔚为壮观。中国传统文化曾与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等并驾驱,在人类文明史上处于显赫位置,但又不像它们那样或衰败,或断代,或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它的历史光辉。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也曾遭受过摧残和破坏,痛苦过,呻吟过,但每当它复平自己的创伤,总是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它顽强的生命力,博大的蓄积力,强劲的凝聚力以及它丰厚的积淀内质是举世无与伦比的。在世界文明宝库中,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中国传统文化萌生于东方古老的土地上,却辐射到全世界,它不仅是炎黄子孙、而且也是全人类的无比珍贵的财富。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强劲的浸润力影响、规范着炎黄子孙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世界各地华人认同心态和归属感的内在基因。同时,它还以独具的历史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近现代以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在世界各国都有许多学者终身为之。在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研究正呈不断高涨之势。  进入本世纪80年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介绍方面,国内外都·涌现出不少优秀成果,其中绝大多数是从某一文化门类入手,或探求,或描述,虽着意细部,焦点集中,但见诸散乱,缺乏整体感和条理性,很难让人从整体上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恢宏概念和深遂内涵。当然,也有的从整体上总揽,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宏观描述,但又往往是偏重于“史”,而冲淡了文化。总之,目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介绍,多为平面的、板块的或单线条的,还没有一项成果能包容5000年,涵盖960万平方公里,系统、详实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形象。

内容概要

  古老的中华民族,最早迎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虽经朝纲更迭和内忧外患,仍如百川东导,襟三江而带五湖,波澜壮阔,绵延不断,代有高峰,蔚为壮观。中国传统文化曾与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等并驾驱,在人类文明史上处于显赫位置,但又不像它们那样或衰败,或断代,或由于种种原因而失去它的历史光辉。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也曾遭受过摧残和破坏,痛苦过,呻吟过,但每当它复平自己的创伤,总是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它顽强的生命力,博大的蓄积力,强劲的凝聚力以及它丰厚的积淀内质是举世无与伦比的。在世界文明宝库中,中国传统文化永远是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书籍目录

弁言总论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之内涵第一节 文化概念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一)第一节 上古时代的文化第二节 夏商西周文化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二)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一、文化的统二、独尊儒术三、经学兴起四、史学、哲学、文学成就辉煌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玄学兴盛二、佛教道教兴起三、文学艺术繁荣四、学术教育发达第三节 隋唐五代文化一、诗歌蓬勃兴盛二、文学艺术的创新三、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第四节 两宋文化一、完备的理学体系二、与唐诗齐名的词兴盛三、文学艺术繁荣四、科技教育全方位发展第五节 辽夏金元文化一、儒学重新兴起二、杂剧艺术光彩照人三、科学技术长足发展四、文化交流频繁第六节 明清文化一、高度的文化专制二、程朱理学的强化与衰落三、明清小说和戏曲的兴盛四、古典科学技术的创新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主体学说第一节 儒家学说一、儒家学说的形成二、先秦儒家学说三、两汉儒学四、魏晋南北朝儒学五、宋明儒学第二节 道家学说一、道家学说的创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二、庄子对道学的发展三、封建时期的道家思想四、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三节 墨家学说第四节 法家学说一、法家学说的建立二、法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三、秦汉后的法家思想第五节 佛教一、佛教的基本思想二、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演化三、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第五章 中国文化的区域格局一、齐鲁文化二、秦文化三、楚文化四、吴越文化五、中原文化六、燕赵文化七、关东文化八、蒙古草原文化齐鲁文化卷第一章 齐鲁文化概论第一节 齐鲁文化的界定和基本特点一、齐鲁文化的界定二、齐鲁文化的特点第二节 齐鲁文化分期及其发展的阶段一、齐、鲁建国以前时期二、齐、鲁两国时期三、秦汉以后到近代以前时期第三节 齐鲁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古典人道主义精神二、群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三、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精神四、大同理想与大公精神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六、人定胜天的科学精神第二章 齐鲁史前文化探源第一节 古老的东夷族一、夷与东夷二、东夷部族的分布及齐鲁东夷部族三、东夷的。衰落和“东夷落后”论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齐鲁先民的文化创造一、齐鲁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二、齐鲁旧石器时代文化缺环试说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的东夷族及其文化创造一、后李文化二、北辛文化三、大汶口遗址及大汶口文化四、龙山文化五、岳石文化第四节 神话传说与东夷文化一、关于少昊的神话和历史传说二、蚩尤及其神话传说三、羿的历史及其神话传说四、帝舜的历史及神话传说第五节 东夷的礼乐习俗及原始宗教一、关于东夷礼乐二、东夷原始宗教及习俗三、图腾崇拜第六节 东夷史前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一、东夷史前文化的历史地位二、东夷史前文化与周围地区文化的交流第三章 齐鲁文化的兴起第一节 夏商西周时期的齐鲁文化一、夏朝统治下的齐鲁文化二、商王朝统治下的齐鲁文化三、西周时期的齐鲁文化第二节 齐鲁文化的兴起一、管仲相齐二、管仲改革三、管仲与齐桓公的霸业第三节 管仲对齐鲁文化的重大贡献一、管仲的民本思想二、管仲的经济思想三、管仲的政治思想四、管仲的哲学思想第四节 晏婴对齐鲁文化的贡献一、晏婴治齐及其政治、经济思想二、晏婴的哲学思想第五节 孙子兵学与齐鲁文化一、孙子兵学渊源二、孙武的军事思想体系三、孙膑军事思想的特点楚文化卷三晋文化卷秦文化卷中原文化卷关东文化卷蒙古草原文化卷燕赵文化卷第一章 燕赵地貌人文概观第一节 独有的地貌形态一、古老土地的变迁二、地貌区域第二节 政区文化沿革一、远古二、商、西周、春秋、战国三、秦四、西汉五、东汉六、三国七、西晋八、东晋十六国九、北朝十、隋十一、唐十二、五代十国十三、辽、宋十四、金十五、元十六、明十七、清第二章 太古时代的原始文化第一节 桑干河流域的泥河湾人一、中外考古家寻古二、小长梁、许家坡、东谷坨人文化??三、虎头梁人文化第二节 周口店北京猿人一、太古时代周口店的自然环境二、北京猿人的生活三、山顶洞人文化第三节 磁山人文化一、磁山遗址二、磁山文化第四节 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河北的分布一、河北仰韶文化遗存二、河北龙山文化遗存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农业经济第五节 古人类的衣食住行和文化一、早期人类的经济--狩猎和采集二、从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三、从零星的出土物中推说太古人类的文化第六节 古文献所载有关河北的历史传说一、氏族部落间的战争二、尧舜、共工、禹在河北的开发第三章 商周时期河北历史文化第一节 商族的先人在河北一、商族先人“八迁”与河北的历史关系二、王亥、王恒、上甲微与有易的斗争三、从古地名上考索成汤以前先公在河北的发祥之迹四、从考古学上推测先商族的来源五、商王祖乙迁都邢台第二节 商代在河北的封国文化一、商代在河北的封国二、河北中南部为商末王畿之地三、河北商代遗址墓葬文化第四章 燕赵中山历史文化第一节 燕国历史文化一、燕前史略二、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中期燕的发展三、燕昭王的振兴

章节摘录

  二、董仲舒与儒家文化一统  汉武帝致力于一统文化体系的创建工作,从他即位时就开始了,只是由于窦太后掣肘,进展不大。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即令公卿大臣、诸侯王相荐举贤良文学之士赴朝廷承诏对策,探求建立什么样的大一统文化体系。所谓“对策”是汉武帝亲自提出问题,由贤良文学之士解答。综观汉武帝五次册问的内容,主要是天文地理人事之纪,五帝三王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如他在元光元年诏书中,历数唐虞太平盛世后感叹说:“呜乎,何施而臻此与!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汉书·武帝纪》)意思是说,他如何才能效法五帝三王之道,达到天人和洽,政通人和,四海一统的太平盛世。他在寻找治世的理论根据。他所找到的新的理论就是儒家学说。这从他册问的具体问题可以看出,他在用儒家理论批判黄老之学的思想倾向和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他不仅要以儒家学说作为他政治上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求用儒家学说解决大一统专制帝国存在的根据,宇宙和历史发展的规律,人性的根据等一些形而上学的问题;他不仅要将儒学传统中的理想社会政治奠定在人间现实的基础之上,而且要求儒家学说发挥其宗法的、礼仪道德的甚至原始迷信的文化功能,将单一分散的个体小农变成封建文化的载体,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大一统专制帝国奠定一个稳固现实的社会基础。汉武帝通过他的册问,大致限定了他所要求的大一统文化的性质、范围和发展方向,这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齐鲁文化最终演化为中国大一统文化之主体的历史契机。而这一演化是由董仲舒改造儒学完成的。  对汉武帝的册问,数以百计的贤良文学之士从不同侧面对汉武帝的提问作出了解答,而公孙弘、董仲舒由此脱颖而出。就理论建树而言,公孙弘不如董仲舒。董仲舒本来就是著名的《公羊春秋》之学的大师,他援引“春秋大一统”的要义,提出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对汉武帝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最后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所称之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文化专制政策。这一文化专制政策的施行,标志着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齐鲁文化在中国大一统文化体系中主体地位的确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地域文化(上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