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01-01 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 作者:新课程学案导学研究课题组 编 页数:150
前言
生活之树常青,把知识与生活糅合在一起,使思想政治课充满活力,富有色彩,增强吸引力,是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共同追求。本书遵循《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等课程理念的要求,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三贴近”原则,以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有意义的问题”为主线设计了六个板块;力求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 本书以教材单元课节为序,紧紧把握每课时的主干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努力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的良性互动。每课时内容包括: 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问题磁场:此部分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取鲜活的有意义的社会现象为载体,把主干知识与社会生活糅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导学: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通过阅读教材,明晰教材的主干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有利于教师全面地把握学情,以“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典例示范:紧扣每节的重、难点精选经典例题。通过深入剖析,总结方法与规律,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课堂巩固:此部分结合重要知识点配置基础类习题,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巩固所学规律与方法。 课后提升:此部分精选有助于知识拓展深化和能力提升的题目。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实现知识的活化。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规律,除了每节的六大板块之外,本书还附有单元检测、模块综合检测等栏目。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疏漏,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新课程学案导学与测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教材单元课节为序,紧紧把握每课时的主干知识和能力的生长点,努力实现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的良性互动。每课时内容包括: 学习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问题磁场:此部分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选取鲜活的有意义的社会现象为载体,把主干知识与社会生活糅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导学:此部分的主旨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通过阅读教材,明晰教材的主干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有利于教师全面地把握学情,以“有意义的问题”为中心,实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 典例示范:紧扣每节的重、难点精选经典例题。通过深入剖析,总结方法与规律,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课堂巩固:此部分结合重要知识点配置基础类习题,有助于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巩固所学规律与方法。 课后提升:此部分精选有助于知识拓展深化和能力提升的题目。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实现知识的活化。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循序渐进的规律,除了每节的六大板块之外,《新课程学案导学与测评: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还附有单元检测、模块综合检测等栏目。
书籍目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1课时 生活处处有哲学第2课时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2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1课时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第2课时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单元检测第二单元 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1课时 世界的物质性第2课时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第1课时 意识的本质第2课时 意识的作用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1课时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2课时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单元检测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1课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2课时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2课时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1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2课时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第1课时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第2课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价值第1课时 价值与价值观第2课时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第3课时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单元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活页)模块综合检测二(活页)参考答案(活页)
章节摘录
2.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这主要说明( ) 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 3.人们在经过了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主要体现了( ) A.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没有哲学智慧,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据此回答4-5题。 4.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承载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表明(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哲学社会科学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D.哲学社会科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5.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源于生活,又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 ②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③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决定 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7.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其他科学都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由哲学派生出来的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