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纲要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冯惟榘,金百芬 著  页数:32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屬L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邓实《国学讲习记》)现代社会,科学无限制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自身的迷失,只有中国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天人合一思想才能拯救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普及成为当务之急。需要说明的是,国学是一个开放的而非封闭的体系,现代社会的国学也必然具有现代化的特点。

书籍目录

绪 论
第一编 经部
概 说
第一章 《周易》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十翼”的内容
第三节 卜筮的方法
第二章 《尚书》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尚书》的价值
第三章 《诗经》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诗经》的艺术
第三节 《三家诗>>及《毛诗》
第四节 《诗经》的社会功能
第五节 《诗经》的价值
第四章 “三礼”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周礼》
第三节 《仪礼》
第四节 《礼记》
第五章 《春秋》三传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春秋左氏传》
第三节 《春秋公羊传》
 ……
第二编 史部
第三编 子部
第四编 集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文献通考》是记述上古至宋宁宗时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全书共计348卷,上起唐虞,下至南宋宁宗嘉定年间,记述了上古至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的沿革。共分24门,每门另有小序,详细记载了著述的成规以及考订的意义。门类都是仿照《通典》的体例,在《通典》8门的基础上,划分为19门类:田赋、钱币、户口、职役、衙陲、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 另外,还增补了5门:经籍、辞系、封建、象纬、物异。本书的材料大多来源于《通典》,所以,有些人认为是《通典》的扩大与续作。事实也正是如此,马端临在其序言中说: 文,典籍也;献,贤者也……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常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所以,马端临是在《通典》的基础上,根据记载的材料和当时士大夫、名流的议论,进行了补充、完备,才成此《文献通考》。“通考”的命名则体现了马端临的“会通因仍之道”的思想。他说: 考制度,审宪章,博闻而强识之,固通儒事也。其载诸史传之记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辨而未当者,研精覃思,悠然有得,则窃著己意,附其后焉。 《文献通考》的优点在于汲取了《通典》的精华,详细地记载了宋代的典章制度,资料的详备甚至多于《宋史》的诸志,成书的时间也早于《宋史》,并且宋代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都是由马端临独自续成。所以,此书也便成为了研究宋代以前历代典章制度不可或缺的著作。另外,作者对探讨历代典章制度所提倡的“变通张弛知故”,强调的“古今异宜”、“随时制变”、“时不唐虞,君不尧舜”的观点,都值得赞扬。《四库提要》评价说: 大抵门类既多,卷繁帙重,未免取彼失此。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能贯穿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瞻实为过之。(《四库提要》卷八十一)由于此书取材广博、卷帙门类繁多,不免顾此失彼,考订制度“稍逊《通典》之简严”。尽管如此,但瑕不掩瑜,《文献通考》仍不失为政书体中的重要史籍,是稽古考证的好史书。 《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三部著作习称“三通”。后来,清乾隆年间奉敕所撰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称为“续三通”。

媒体关注与评论

  惟榘、百芬的《国学纲要》写得明晰而生动,打印稿竟然成了我放不下的读物。它不是小说,却比小说更让我沉迷。我一直盼望有一部简明有力的、直捣穴位的国学普及读物,它能让我扶绠而行,让我豁然开朗,让我初解混沌而条理分明。不错,我眼前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因此,我一边想象青灯黄卷的劳动时光,一边要忍不住地感谢辛苦的惟榘、百芬。  ——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名人推荐

惟榘、百芬的《国学纲要》写得明晰丽生动,打印稿竟然成了我放不下的读物。它不是小说,却比小说更让我沉迷。我一直盼望有一部简明有力的、直捣穴位的国学普及读物,它能让我扶绠而行,让我豁然开朗,让我初解混沌而条理分明。不错,我眼前就是这样的一部著作。因此,我一边想象青灯黄卷的劳动时光,一边要忍不住地感谢辛苦的惟榘、百芬。 ——张炜(山东省作协主席、第八届矛盾文学奖获得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国学纲要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