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刘兴诗 著 页数:195
内容概要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动了整个世界,无数志愿者从四面八方奔向灾区,配合迅速出动的解放军部队、消防火、医疗队和别的形形色色的抢险救灾的队伍,奋不顾身战斗在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这里有一个另样的志愿者。77岁的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退休教授刘兴诗,不顾高龄体弱和亲友阻拦,匆匆从北京赶回来,悄悄进进出出灾区,一直奋战在前列。他是龙门山区许多国家级和省级景区的设计者,也是灾区一些县市的顾问。当年设计风景区不取分文报酬,谢绝了在景区赠予房产的建议,被当地尊称为“银厂沟之父”。如今银厂沟遭受灭顶之灾,许多熟悉的乡亲不幸遇难。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和高度责任感进入灾区考察,为重建灾区和地震情况研究收集第一手的震情资料,曾经两次负伤。对于这次地震,他有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所以,这本书不是泛泛之谈。这本书的文字里,处处表现出一个爱国、爱人民的老知识分子的真挚感情,有的段落几乎字字滴血,也是一般科普著作所没有的。
作者简介
刘兴诗,地质学教授,史前考古学研究员,果树古生态环境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1952年,开始科普创作。共出版图书172部,获奖132次。其中国际奖1次,海峡两岸奖1次,全国奖36次。有25本(套)是全国推荐书,9本(套)连续5届(2005一2009)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部优秀图书”,4本(套)获得冰心儿童图书奖。
书籍目录
序/汤寿根身在北京心在四川 【链接·知识库】什么是地震 【链接·知识库】地震的类型 【链接·历史档案】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万米高空的震情讨论会 【链接·知识库】地震最多的地方回家的感觉真不好 【链接·知识库】地震来了,怎么办一夕数惊的成都 【链接·知识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链接·知识库】为什么地震的时候站不稳 【延伸链接·回忆录】地质人员“走红”的旧事成都“安全岛” 【链接·知识库】决定地震影响范围的因素 【链接·知识库】按照震源深浅的地震分类初入灾区 【链接·知识库】地震与板块 【链接.知识库】对口支援灾区龙门山地质构造 【链接·知识库】山脉的概念龙门山不是“睡狮” 【链接·历史档案】叠溪的黑色档案青铜凝固的地震信息 【链接·神话天地】鳌鱼翻身的神话 【延伸链接·知识库】三星堆文明这次地震是怎么发生的 【链接·知识库】喜马拉雅山脉隆起“跷跷板”现象 【链接·知识库】古代地震记录的方向性地震命名原则讨论 【延伸链接·故事会】二夜沉陷的邛都古城余震,余震,说不完的余震 【链接·知识库】话说余震 【链接·历史档案】唐山大地震的余震百倍警惕次生灾害。 【链接·知识库】山崩·滑坡·泥石流 【延伸链接·回忆录】一次野外考察的回忆 【延伸链接·回忆录】泥石流发现记下一次发震何时 【链接·历史档案】台湾地区近代7级以上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台湾地区20世纪以前造成百人罹难的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我国历史上8级大地震 【链接·历史档案】小小的地震大大的损失需要加强关注的地方 【链接·知识库】地质学里的时代和地层体系名称 【链接·历史档案】成都地震活动历史记录分析水库地震面观地震可以预报吗地震与建筑灾后重建银厂沟银厂沟危城北川灾后二王庙汶川搬迁之争地震中的另样生命——废墟里的两只猫答南开中学老同学问——代结束语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