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和文化形式

出版时间:2010-9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张新颖,坂井洋史  页数:232  字数:2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2005年底,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举办第二届“明贤讲席——近现代中国文学的学科视野”的报告会,主题报告者有李欧梵、王德威、王晓明、黄子平、陈平原和我六人。我挨着陈平原教授坐,所以他的报告我听得很清楚。印象最深的是,他开口便语惊四座:凡从事文学教育或研究的人,撰写并出版一部“文学史”,都是一件让人魂牵梦萦的壮举。他引王瑶先生当年的文章说:几乎每一位研究中国文学学者的最后志愿都是写一部满意的中国文学史。同时还举一位已经作古的老先生(名字我忘记了)为例,那位先生的终身遗憾就是没有写出一部文学史。

内容概要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包括了张新颖的现代困境中的语言经验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等文章,还包括了坂井洋史关于文学语言的“自然”与“第三代”诗语言中“口语化”倾向等文章,下篇为现代困境中的文化形式。     本书可供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总序序一序二    上篇  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张新颖  现代困境中的语言经验  行将失传的方言和它的世界    ——从这个角度看《丑行或浪漫》  黑暗中的声音坂井洋史    致张新颖谈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的困境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家的语言意识及其现代认识的片面性    关于文学语言的“自然”与“第三代”诗语言中的“口语化”倾向    下篇  现代困境中的文化形式张新颖    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    ——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张楚与一代人的精神画像坂井洋史  都市文化·大众音乐·现代性  “介入”摇滚

章节摘录

  路翎小说里的人物,尽管职业、身份、阶层各异,讲的却差不多是同一种语言,也就是作者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与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相似,而他们所受的责难也非常相似,列夫·托尔斯泰甚至也为此而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问题的症结在于,巴赫金在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时指出:“采撷语言的多种成色,为主人公写出鲜明不同的‘语言个性’,这些原则唯有在塑造客体性的完成论定的人物形象时,才会获得重大的艺术意义。人物的客体性越强,他的语言面目就越鲜明突出。”这也就意味着,某一社会阶层的典型性语言是客体性很强的语言。而对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路翎来说,他们并非是要塑造“客体性的完成论定的人物形象”,而是在一个永远也无法完成的过程中探索他们的人物和他们自己的进行着复杂剧烈的精神活动的内心世界,他们牺牲了所谓的语言个性,摈弃了客体性,而获得了主体的存在。这也就是胡风所说的人物的“活的意欲”——卓越的批评家胡风敏锐地感受到了这种主体性的降临及其非同一般的文学意义:“在路翎君这里,新文学里面原已存在了的某些人物得到了不同的面貌,而现实人生早已向新文学要求分配座位的另一些人物,终于带着活的意欲登场了。”而胡风所说的精神奴役创伤和路翎敏感着的语言奴役创伤,及其对它们的反抗,并非就是某种本质性的规定,也并不静止地存在于客观对象上,只要去剖析去揭示就能够露出其面目,而是活动于主体的精神世界中并通过主体的全部活动显现出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现代困境中的文学语言和文化形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导师推荐,值得一看,参考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