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本禹 等 著 页数:443
Tag标签:无
前言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心理学的长期过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或哲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此后的短期历史被称为科学心理学时期。科学心理学是指具有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与之相对的是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前科学形态的心理学主要指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它以纯粹思辨的方式进行推演研究,试图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科学形态的心理学即科学心理学,它主要受到近代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影响,采用经验尤其是实验的方式进行归纳研究,得出心理现象本质的知识。从理论形态演变上看,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更替过程。这一过程大致沿着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两条路线不断演进。科学主义心理学是主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内容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皮亚杰学派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人文主义心理学是非主流的心理学取向,主要包括意动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等流派。现代心理学流派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哲学心理学时期的思想起源,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二是心理学流派自身的历史演进,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三是心理学流派的当代效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内容概要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心理学虽有一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心理学的长期过去可以上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从大约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9世纪中叶的这一时期被称为前科学心理学时期或哲学心理学时期。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作者简介
郭本禹,安徽肥西人,汉族。1964年生。1988年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士毕业,1990年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1993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同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1995、2000年分别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1997、2000分别开始担任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心理学探新》编委、《心理研究》编委、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滁州学院兼职教授、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顾问。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重建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首次提出用内部发展和整合与外部发展和整合重建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史。首倡西方心理学史论研究,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历史本身研究,开展对心理学史的史学理论研究,拓宽了心理学史的学科领域。对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要流派和人物均有专门的研究。在德育心理学领域主要从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科尔伯格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提出建构中国德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设想。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完整德育模式的构建”、“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当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等10多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报》(教科版)、《教育实验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如《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述评》、《库恩的范式革命与心理学革命》、《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测量方法学》、《宽恕: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等,其中有30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二次转载和复印,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先后出版专著、主编、译著、编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道德发展心理学》、《心理学通史》(第四卷)、《心理学史导论》、《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当代心理学体系》、《西方心理学史纲》、《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等2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书系》、《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心理学各科理论译丛》、《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道德教育心理学译丛》等10套大型学术丛书。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1996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01年获得“第三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2002年获江“苏省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同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对象,2004年获得首届朱智贤心理学奖,2005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书籍目录
总序导言一、意动心理学的基本内涵二、“布伦塔诺之谜”三、布伦塔诺学派四、意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五、本书的主题与范围第一章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开创者第一节 自由探究真理的“智者”一、名门望族:家庭考古二、早年时光:智慧儿童三、大学时代:知识谱系发生第二节 教师生涯一、符茨堡时期二、维也纳时期三、教学风格第三节 晚年生活第四节 人格魅力第五节 学术遗产第二章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体系第一节 布伦塔诺思想的历史背景一、科学背景二、哲学背景第二节 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一、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二、描述心理学与发生心理学三、理论科学与应用科学四、心理学的特别价值第三节 心理学的对象一、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的区别二、意向性主题第四节 心理学的方法一、内部知觉方法二、其他方法第五节 心理现象的分类一、关于表象二、关于判断三、关于情绪现象第六节 对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三、主要影响第三章 斯顿夫:布伦塔诺“最年长的学生”第一节 早年生活和大学教育一、早年生活二、大学教育第二节 大学任职一、柏林大学之前任职二、柏林大学任职三、晚年岁月第三节 主要著述第四章 斯顿夫:机能心理学体系第一节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二、心理学的对象三、心理学的方法第二节 心理状态的特征与分类一、心理状态的特征二、心理状态的分类第三节 空间知觉理论和情绪学说一、空间知觉理论二、情绪学说第四节 音乐心理学一、《音乐心理学》简介二、乐音融合学说第五节 对斯顿夫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第五章 胡塞尔:描述心理学第一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创始人一、辗转求学二、悲欢投师三、执著探索第二节 描述心理学观点一、胡塞尔描述心理学的起点二、胡塞尔的具体意动观三、从意动心理学到描述心理学四、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第三节 相即知觉说一、布伦塔诺的内部知觉观点二、胡塞尔从内部知觉向相即知觉的改进第四节 对胡塞尔描述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三、主要影响第六章 厄棱费尔:形质心理学的奠基第一节 形质学派的奠基人第二节 厄棱费尔的形质说一、形质说的来源二、形质说原理三、形质的内容要素与意动要素第三节 厄棱费尔的价值论第四节 对厄棱费尔形质说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第七章 迈农:形质心理学的成熟第一节 格拉茨学派的领袖一、早年的生活与学习二、维也纳大学的求学和任教三、格拉茨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第二节 迈农的意向性观点一、布伦塔诺的意向性观点二、迈农的意向性观点第三节 迈农的形质说一、形质说的缘起二、形质说的系统化三、高级对象说第四节 迈农的创造观一、高级对象的把握二、心理分析三、知觉的模糊四、创造理论第五节 对迈农形质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三、主要影响第八章 威塔塞克:形质心理学的拓展第一节 形质学派的拓展者一、威塔塞克的生平与著作二、在格拉茨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第二节 威塔塞克的形质说一、形质与意动二、具体形质观第三节 威塔塞克的视觉空间定位研究一、威塔塞克的视觉空间定位研究二、围绕相同视觉方向法则的争论第四节 对威塔塞克形质说的评价第九章 贝努西:实验的形质心理学第一节 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一、“站在两种文化间的边缘人”二、在奥地利格拉茨的艰难岁月三、在意大利帕多瓦的消沉晚年第二节 贝努西的意向性观点一、错觉研究二、意向性三、真实心理分析第三节 贝努西的创造说一、不充分表象二、非感觉表象三、综合与分析态度第四节 贝努西的时间把握思想一、呈现时间二、时间定位三、表象阶段第五节 对贝努西形质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三、主要影响第十章 屈尔佩和麦塞尔:二重心理学第一节 二重心理学的缔造者一、屈尔佩:符茨堡学派的领袖二、麦塞尔:二重心理学的发展者第二节 符茨堡学派的无意象思维实验一、符茨堡学派二、无意象思维研究三、关于无意象思维研究的争论第三节 二重心理学的基本观点一、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二、麦塞尔的二重心理学第四节 对二重心理学的评价一、主要贡献二、主要局限三、二重心理学对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启示结语:中外关于意动心理学的研究一、国外对意动心理学的研究二、中国对意动心理学的传播与研究三、中外对意动心理学研究的比较评析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四、意动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第一,研究意动心理学有助于恢复布伦塔诺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科学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一开始就表现为两种理论形态,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冯特创立的内容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是布伦塔诺创立的意动心理学。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形成了心理学史上两条路线之间的第一次对立与纷争。自此,科学主义心理学与人文主义心理学各自相对独立发展,两者之间少有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过去人们主要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科学心理学,认为科学心理学完全等同于冯特创立的内容心理学(主要是实验心理学)。现在人们倾向于从大科学观来看待科学,认为科学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尽管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追求的真理目标和价值不同、探究真理的方式和方法不同,但它们毕竟都是科学,都以探究终极真理为己任。对于以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的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心理学来说,只有以实验心理学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另一种心理学即人文主义心理学。历史发展的事实也是如此,1874年,冯特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下卷)和布伦塔诺的《经验观点的心理学》同时出版,这两本著作都把新心理学界定为一门经验科学,分别标志着现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开端。因此,科学心理学有两个创始人或者说有两位父亲,一个是冯特,另一个是布伦塔诺。过去人们之所以只提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是因为波林那本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教科书给我们造成的误解。波林是铁钦纳的学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