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林辰 著 页数:318
Tag标签:无
前言
从鲁迅先生去世到今年十月,已经是整整的十周年了。 他的生前友好,和国内外敬仰爱慕他的万千青年,在这整整十年以来,如何以他的思想学术事业为根柢,从而发扬光大到如何宏远渊深的地步,这问题我此刻不准备述说。 这十年除了首尾两年以外,当中的八年,全民族正在与日本黩武主义者搏斗中;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当初也是东一鳞西一爪的,经过这八年的长时间,不仅组织不成片段,连一鳞一爪也不免被淡忘了。这是严重的遗憾,不只是他的生前友好和国内外万千青年的,也是整个国家民族整个世界人类的。 林辰先生的《鲁迅事迹考》,却给我们减去了不少遗憾,增加了不少慰藉。全书共计论文十篇,从题目看,就知道每个题目都与鲁迅先生整个传记有关,整个传记就靠数十百篇这样的论文拱卫着。
内容概要
《林辰文集》共四辑。 本辑收录《鲁迅事迹考》与《鲁迅传》。 《鲁迅事迹考》:书中各篇作于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之间。 《鲁迅传》:四十年代初,作者在撰写《鲁迅事迹考》的同时,即开笔写作筹划已久的《鲁迅传》,至五十年代初,已写出八章。其中前二章及第三章上半部分曾连载于一九四九年由林如稷在成都编辑的《民讯》月刊第四、五、六期上,后几章因刊物停办而未能续载。后因工作调动,作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鲁迅全集》的编辑与注释中,不得已中止了《鲁迅传》的写作。已完成的前八章手稿一直藏于箧中(其中第六章手稿佚),未能结集公开出版。作者去世后的二○○四年五月,由编者据手稿整理校订后交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作者简介
林辰(1912-2003),原名王诗农,以笔名林辰行。贵州郎岱人。曾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研究鲁迅生平、事迹、思想、著作的文章,50年代初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后,专心于《鲁迅全集》的整理、注释、编修工作,是我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其一生治学严谨,著有《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等。
书籍目录
鲁迅事迹考孙序鲁迅曾人光复会之考证鲁迅与章太炎及其同门诸子鲁迅归国的年代问题鲁迅赴陕始末鲁迅北京避难考鲁迅与文艺会社鲁迅与狂飙社论《红星佚史》非鲁迅所译鲁迅的婚姻生活鲁迅演讲系年后记[附录]《鲁迅事迹考》第二版后记《鲁迅事迹考》第三版后记鲁迅传第一章 家世及早年生活第二章 无需学费的学校第三章 由医学到文学第四章 鲁迅在辛亥前后第五章 在“五四”前夜第六章 (稿佚)第七章 海滨的遁迹第八章 在钟楼上一部“颇尽了相当的心力”的鲁迅传记(孙玉石)——读林辰先生的《鲁迅传》[附录]鲁迅在厦门大学——鲁迅生涯之分期的研究鲁迅在中山大学——鲁迅生涯之分期的研究
章节摘录
他在北方时,本来便同情国民革命,并曾在文化阵线上尽过极大的努力,以致因此不能在北京立足而不得不远迢迢地跑到南方来。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是要到那地方去看看的。而景宋自从知道了鲁迅不安于厦大的环境和中大电邀鲁迅的消息以后,便也一再地劝他赴粤。在十月廿二日给鲁迅的信里,她说:“倘有人邀你的话,我想你也不妨一试,重新建造,未必不佳。”廿三日的信说:“广州情形虽云复杂,但思想言论,较为自由,‘现代’派这里是立不住的,所以正不妨来一下。否则,下半年到那去呢?上海虽则可去,北京也可去,但又何必独不赴广东?这未免太傻气了。”她在信尾又自注道:“我这信,也因希望你来,故说得天花乱坠。”由此可见其希望之殷。在十月廿七日的信内,又说:“以中大与厦大比较,中大较易发展,有希望,因为交通便利,民气发扬,而且政府也一气,又为各省所注意的新校。”她的这样殷切的劝驾,在鲁迅的行止上会发生相当影响,自然是极明显的事情。他在动身以前,对广东怀着很大的希望,准备着一些计划。中大的月薪仅二百八十元,不及厦大优厚,而工作却反比厦大繁苦,生活及应酬之费,也较在厦门为多;但他却“并不计较这一层”,以为“只要不在不死不活的空气里就好了”。他热心地希望把中大的文科办好,在将到中大前给景宋的信里,一再说:“到中大后,也许不难择一并不空耗精力而较有益于学校或社会的事”,“中大如有可为,我还想为之尽一点力”。又说:“只要中大的文科办得还像样,我的目的就达了。”而且,除此之外,他“还有一点野心,也想到广州后,对于‘绅士’们仍然加以打击,至多无非不能回北京去,并不在意。第二是与创造社联合起来,造一条战线,更向旧社会进攻,我再勉力写些文字。”还有:“为社会方面,则我想除教书外,仍然继续作文艺运动,或其他更好的工作。”他便是抱着这样的“梦幻”而到广州去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