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2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卜玉华 著 页数:303 字数:302000
内容概要
当代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不可能无中生有,而只能是植根实践基础上的历史传统之现代转化与学术再创造。为了多角度、相对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基础教育的变革历程、基本特点、主要症结和发展路向,“基础教育的传统与创新丛书”将研究思路定位于面向现实和未来的史论结合的动态研究。本丛书精心选择了基础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的教师发展、德育变迁、课程改革、教学话语、私人办学等核心要素进行专题性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旨在推动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转型性变革和教育现代化事业的实质性进展。本书为丛书的其中一册,对中小学教师发展作了深入的研究。
作者简介
卜玉华,安徽省宿州市人,1971年1月生,教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有教育学原理、教育伦理学、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教师教育改革等。已出版专著《课程理念探》、合著《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等
书籍目录
总序导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立场 三、研究方法 四、阶段划分与基本内容第一章 近代学塾与塾师 第一节 学塾的衰落与塾师的近代构成 一、近代学塾的变迁与发展状况 二、我国传统社会教师的基本构成:官师与塾师 第二节 塾师的生存状况 一、塾师的身份与地位:兴道重师,“师”对“道”依存关系的固化 二、塾师的社会职业声望:精神的载体与人格化身 三、塾师的职业生活:困窘中求生存 第三节 塾师的职业素养 一、塾师从教的基本要义 二、塾师的知识技能 三、塾师的教育教学实践 第四节 历史反思 一、塾师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声望为何相对较高 二、塾师的“职业自在”及其原因 三、塾师教育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史上的贡献第二章 世纪更替中的教育大变革与近代型教师的历史登场 第一节 多重推力下我国近代型教师的历史性登场 一、清末新式学堂的确立与国民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形势对我国教师的大量培养提出了时代任务 二、近代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为推动我国教师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教育学与心理学科的引进,使教学被当作一门专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从其他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自身的专业特征,从而为教师发展准备了知识条件 四、清末我国一系列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成为我国第一批近代型教师产生的制度保证 五、改良与改造旧塾师成为缓冲师资缺乏局面的重要力量 第二节 近代型教师群体的形成、分化与培养 一、近代型教师群体的形成与分化 二、教师培养:师范教育理念的引入与师范制度的初建 第三节 近代型教师的生存状态 一、近代型教师的物质生活:教师待遇标准的初步制定 二、近代型教师的职业心态:彷徨适应与陈腐堕落 三、近代型教师的职业素养:中西杂糅 第四节 近代转型教师发展的个案 一、在近代转型中没落教师刘大鹏的故事 二、从传统中裂变出近代性的晚清教师王锡彤的故事 三、基于故事的思索 第五节 历史反思——深远影响 ——科学制的废除对传统教师尊贵地位的破坏 一、传统型教师在向近代型教师转型中尊师传统的断裂 二、我国教师职业发展现代转换的得与失 三、我国教师传统职业发展转换的原因第三章 躁动时代的国民教师 第一节 国民教师发展的基础 一、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社会基础 二、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政策基础 三、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经济基础 四、民国时期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思想与实践基础 五、中小学教师的组织基础 第二节 国民教师的生活状况 一、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中小学教员的生活状况与历史事件 二、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教师的生活状况与历史事件(1928~1937) 三、抗战时期(1937~1945)国民教师的生活状况 第三节 国民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国民教师的职业心态 二、国民教师职业素养向“近代型”的迈进 第四节 历史反思 一、国民政府对教师成败参半的社会动员 二、教师待遇与职业发展 三、价值动员的失败与中小学教师传统职业理想的式微 四、近代型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蜕变是个全真的命题吗第四章 社会大转折期的人民教师 第一节 社会大转折期人民教师的发展平台 一、历史转折点的风雨欲来之势 二、社会大转折期国家对教师的改造与承诺 三、人民教师的型塑 第二节 人民教师的生存状况 一、人民教师的职业生活 二、人民教师的职业心态 第三节 人民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一贫如洗的知识技能与“教参情结”的扎根 二、教师教学思想的几经改变——以语文教学思想由“知识技能化”转为“思想政治化”,再转变为“语言文学化”为例 三、激情岁月,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激情投入 第四节 历史反思 一、教师和广大知识分子在思想情感上依归共产党,具有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原因 二、建国初期,教师思想改造运动产生的影响 三、终极价值框架中的教师职业理想:肯定还是否定第五章 群氓时期的革命教师 第一节 国家对教师的“再教育”与革命教师的日常生活 一、后革命伦理延伸下国家“再教育”指令的发出及其影响 二、“侯王建议”——农村公办教师改走民办之路 三、革命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意识形态化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教师职业心态:猴子不再吃香蕉——政治原罪感 二、矛盾对立的师生关系 三、“戏闹”的教育教学生活 第三节 历史反思 一、人民教师的精神依附 二、人民教师的“集体失语” 三、如何理解革命教师第六章 社会转型期的专业教师 第一节 走向强弩之末的近代型教师 一、近代型教师的发展框架:教育改革的近代型思路 二、近代型教师发展状态:“蜡烛”形象所遭遇的尴尬 第二节 专业教师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整体转型期的到来:专业教师登场的社会基础 二、“教师教育”体制的提出与确立:专业教师发展的政策基础 三、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潮的掀起:专业教师发展的学术基础 四、学龄人口的变化是专业教师发展的生存基础 五、新的教师职阶系统的逐渐形成:专业教师发展的动力基础 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与教师发展过程的一体化:专业教师发展的实现机制 第三节 专业发展路上教师的基本生存状态 一、教师的日常生活状态 二、教师的经济生活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四节 历史反思 一、持续压力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危机与教育变革的效能问题 二、作为传播型知识分子的教师待遇 三、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偏差与困境 四、当前我国教师培养制度改革下的新课题第七章 展望新世纪:教育转型性变革呼唤生命自觉型教师 第一节 学校变革中教师发展的国际视野:内容、实质、问题与启示 一、学校变革史的反思与教师教育改革主题的彰显 二、世界各国学校变革与教师教育改革的双向呼应 三、学校变革中教师教育改革趋势的实质 四、学校变革实践中教师教育改革的悖论式发展 五、反思与启示 第二节 当代中国教育变革呼唤生命自觉型教师的出场 一、百年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启示:呼唤生命自觉型教师 二、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性质及其内涵 三、当代中国教育变革进程中的生命自觉型教师发展诸问题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